并列式双音节同素异序词语义支点的研究

时间:2022-10-13 08:07:40

并列式双音节同素异序词语义支点的研究

摘 要:在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中,存在着大量的同素异序词,这类词中双音节合成词的数量居多。动宾式、偏正式、主谓式、中补式双音节同素异序词的语义重心自然不言而喻,而经笔者调查统计,大量的并列式双音节同素异序词在意义表达中凸显出的关键作用的语素义,我们将其称为语义支点。本文旨在对语义支点进行考察研究,并进一步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关键词:并列式 双音节 同素异序词 语义 支点

同素异序词是指构成语素相同,线性组合次序相异的一对合成词。如:“木枕—枕木”“举措—措举”“梦幻—幻梦”等。关于同素异序词,历来叫法不一。有学者称之为“倒文”“颠倒词”“逆序词”“同义逆序词”,还有人称为“字序对换的双音词”“双音词的交替形式”等,所指称的都是这一语言现象。我们在这里采用同素异序词的叫法,一同一异,清晰明了,简单精准地概括了这一语言现象的特点。

通过翻阅《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我们发现多音节的同素异序词的收录数量屈指可数,可以说对整体上是同素异序词的研究并不构成实质性影响。而大量的并列结构的双音节同素异序词在意义表达上凸显出了关键作用的语素义。这个关键语素我们称之为支点语素。非支点语素则围绕支点语素进行二次强调。鲁高平先生称其为语义重心。本文不采用这种说法,一是为了与动宾式、偏正式、主谓式、中补式同素异序词的语义重心问题区别对待,二是因为语义重心往往存在语义发生偏移等情况,而语义支点的凸显只是因为其中某一语素义与整词意义的关联程度不及另一语素义高。因此,我们使用“语义支点”这一叫法。那么,并列式同素异序词的语义支点呈现出怎样的特点呢?语义支点凸显的原因又是怎样?这将是我们下文主要探讨的问题。

一、并列式同素异序词的语义支点考察

对同素异序词语义支点的问题,鲁高平先生曾做过相关的统计。他认为同素异序词是并列式合成词中两个语素相同、次序相反的双音词。按照这一理解,他从《同素异序词应用词典》[1]中筛选出符合标准的200对同素异序词,对其语义支点进行考察。得出如下结果[2]:

统计数

类别 数目 所占比率(%) 总数

语义重心都在前 120 60.0 200

语义重心都在后 19 9.5

语义重心一前一后 7 3.5

语义重心一后一前 10 5.0

前后两者无差异 44 22.0

鲁高平先生对同素异序词语义支点的考察对象是并列式合成词,这一点是值得借鉴的。因为动宾式、偏正式、主谓式、中补式词语中,语素间分别有支配、修饰、陈述、补充的关系,这些词语本身就有表达的中心,所以并不存在语义支点转移的现象。并列式复合词中,两个语素的地位是平等的。我们在对“异序”的界定中曾提到过,异序也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具有极强的表义功能。因此,不管并列式中两个语素间的地位、关系怎样,人们在交际使用中为了表义的需求,都会强调一个语义的重心,这个语义重心就是我们所说的支点。一旦出现语义支点的转移,不论两个语素是同义语素还是异义语素,都会出现由平等向主从关系转变的现象。

借鉴鲁先生的成果,笔者对北京大学CCL语料库中并列式同素异序词出现的具体的语境进行了比对分析[3]。得到以下四种情况,现列举部分示例如下:

1.语义支点都在前一语素

—抚爱 爱怜—怜爱

辩论—论辩 并吞—吞并

报·酬—酬报 别离—离别

察觉—觉察 畅通—通畅

答·应—应答 达//到—到达

斗争—争斗 对答—答对

对应—应对 感伤—伤感

构架—架构 构建—建构

和平—平和 欢·喜—喜欢

流传—传流 齐整—整齐

战争—争战

2.语义支点在后一语素

路线—线路 查询—询查

散失—失散 声响—响声

态势—势态 意旨—旨意

见识—识见

3.语义支点一前一后

保管—管保 叱呵—呵叱

厚薄—薄厚 报呈—呈报

沉浮—浮沉 依归—归依

4.语义支点无差异

比较—较比 庇荫—荫庇

代替—替代 光荣—荣光

语义支点发生转移的多数是并列式同素异序同义词,并且语义支点多数落在第一个语素上,后一语素围绕支点语素义进行二次强调。然而第二个语素并不是“衍余”成分,只是语素b[4]与语义的关联程度不及语素a与语义的关联程度高,两个语素中,支点语素凸显一些。如“构建—建构”,二者等义,皆为构建、建立(多用于抽象事物)。词性与语法功能也看不出区别来,但是经过具体语境的对比对我们会发现:“构建”强调的是构成、组成。多是在原有体系或成分的基础上重新构造组合或完善形成新的体系、框架或格局等,下文语境通常会出现“新的某某体系”或“全面的某某体系”;而“建构”指的是建立,基于现有的条件建立建成某种体系或理论、模式等,强调从无到有建立的过程。

(1)总部颁发了全军院校第一部专业目录,初步构建起新的学科专业体系。

(2)有利于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挑战中参与合作与竞争,有利于福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格局。

(3)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在基本还清历史欠帐、完成构建城市功能的基本框架后,城市建设的主旋律就开始转向了“有生命的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

(4)北京市政府在改革中紧紧抓住这个矛盾,提出了逐步按价值规律构架商品市场的思路,实现大流通、大市场的基本框架。(替换语素“建”)

(5)构架学科新格局。(替换语素“建”)

(6)无数事实证明,人们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在自身需要的支配和个人利益的驱动下,依据现实社会存在确立自己的价值取向,建构个人的道德体系。(原来没有个人的道德体系)

(7)“我们需要在科学分析基础上建构起本地区适用的指针体系,制定出不同阶段的目标框架。”(原来没有适用于本地区的指针体系)

(8)《内经》初步建立的的理论体系,奠定了中医学的基础。(替换语素“构”)

语素a、b的意义相近,a为语义支点,b再次强调说明。即使替换掉语素b,句义基本上也无明显差异。与此类似的还有“构架—架构”,“构架”用作动词时,强调的是构成,名词义则表示结构。“架构”用作动词时强调的是架设、支撑,常用“架设于……上”,名词则是表示框架。再如“整齐—齐整”,“整齐”重在强调外形上的有秩序、有条理、不凌乱。“齐整”语义支点在“齐”,旨在说明内在的一致、齐全和同时。如:

(1)这些红鹤还能为游客“表演”,它们整齐地飞向远处,又阵容整齐地飞回来。

(2)杉木属杉科,为常绿乔木。高可达33米,胸径3米,树干端直,树形整齐。

(3)而这些投资,大到规模齐整的现代装备,小到科研项目的经费,资金又在哪里?

(4)另一位王先生说,上市公司本身也不齐整,各地分别选送自己的企业上市,有好有次是肯定的。

这些同义词多数情况下是可以替换使用的,意义差别很细微,但是语义重心的转移常会对它们在具体语境中的被选用情况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

二、并列式同素异序词语义支点的成因

首先,来看造成语义支点转移的原因。并列式同素异序词属于并列式合成词,它是一种特殊的并列式合成词。对于不可逆序的并列式合成词来说,制约语素序的原因众多,涉及语音、语义、语法各个层面,而并列式同素异序词中两个语素之间的凝固性却没有那么强,异序前后词的意义多是同义或者有关联的。我们往往能通过语素义,甚至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便可推知词的整体意义。另外,构成词的两个语素,虽然有时会在意义上有关联,但二者的使用频率和成词语素的构词能力是不平等的。例如:“斗争—争斗”,语素a、b有关联,A、B两词同义。而二者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有明显差距。“斗”0.0384‰,“争”0.0508‰,“斗争”0.3331‰,“争斗”0.0044‰。“争”可以构成“争论”“争辩”“战争”“抗争”等,“斗”的构词能力则较弱一些,“战斗”“决斗”等。“争”和“斗”都有语素义,通过语素的意义我们大致可以推知整词的意义。这些因素都为语义支点的出现提供了客观的条件。

其次,第一个语素作为并列式同素异序词的语义支点,主要和人们的表达习惯与认知有关。“在我们的表达习惯里,我们更倾向于把重要的事情、要强调的事情放到前面去说,像我们所谓的倒装句,实际上也是为了强调而放在前面的”。(鲁高平,2007)文旭在《词序的拟象性探索》中也曾提到过“线性序列语用原则”[5],这一原则主要是针对信息的重要性或可及性提出的。他认为较重要或较紧急的信息趋向于放在首要位置。从认知角度上讲,重要的信息具有标记性,放在首位则更易被凸显,引起听者的注意,便于记忆。因此,人们在交际过程中倾向于根据表达的需要,择取重要的语义信息放在首要位置上,这便在某种程度上对并列式同素异序词的语义支点落在前一语素产生了影响。

此外,语流音变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影响到语义支点落在第一个语素位置上。汉语词的语音结构与其它一般语种一样,一个词有一个重音。在人们的听觉反馈上也常常将重音的突出视作意义的中心。赵元任先生也说过:“汉语重音首先是扩大音域和持续时间,其次才是增加强度。”在汉语普通话的四个声调中,四个声调处于尾音节时,就时长来看,上声最长,阳平次之,阴平较短,去声最短。[6]人们在交际的过程中本能地力求发音变得经济省力,因此当以上声作为尾音时,常常会自然地缩短上声的时长,这样当前一音节为非上声时,重音常常落在第一个音节,如“”。而“阴平调具有高平的特征,发音时声带始终处于紧张状态,如果再在时间上加长,就会使人在生理上感觉吃力。”[7]所以,阴平调若在尾音节时,常常也会在时间上缩短来求得省力的效果,使得重音落在第一音节,如“并吞”。而“阳平调与其它声调相比虽然比较长,但它处于尾音节时,时长相对缩短,起点降低,终点也随着降低,形成低升曲拱,使人们的发音相对省力。”[8]如“”语音和意义重心都在“爱”上。侯敏先生认为去声处于尾音时更容易形成音节加重,但是当[去去]相连时,第一音节的去声耗费了过多的能量,而发音规律由紧及松的总趋势,势必会使第二音节的去声调值不够饱满,如“构建—建构”“对应—应对”的语音和语义重心皆在第一个语素上。当然,这只是笔者的一点看法,至于是否是普遍规律还有待对更多的语料进行稽考来验证。

注释:

[1]杨英耀编著:《同素异序词应用词典》,珠海出版社,2003年版。

[2]鲁高平:《同素异序词语义重心考察》,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7年,第1期。

[3]这里考察的是同构的并列式同素异序词,对于异构的同素异序词,即便其中并列式词语出现语义支点的转移,也不在我们的考察范围内。

[4]本文将双音节同素异序词的前一语素称为语素a,后一语素称为语素b。

[5]线性序列语用原则与线性序列语义原则并列为图像序列原则的两个次原则,文旭认为“图像序列原则”与“与说话人接近原则”“临近拟象原则”和“文化规约拟象原则”并列为支配词序的主要四个原则。

[6]冯隆:《北京话语流中声韵调的时长》,载《北京语音实验》,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131页。

[7][8]侯敏:《同素异序词的发展和规范问题》,语文建设,1987年,第3期。

参考文献:

[1]薄家富.也谈同素异序词[J].天津师大学报,1996,(6).

[2]曹先擢.并列式同素异序同义词[J].中国语文,1979,(6).

[3]冯隆.北京话语流中声韵调的时长[M].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

[4]高惠敏.关于同素异序词研究的几点思考[J].松辽学刊,1988,(2).

[5]鲁高平.同素异序词语义重心考察[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7,(1).

[6]侯敏.同素异序词的发展和规范问题[J].语文建设,1987,(3).

[7]文旭.词序的拟象性探索[J].外语学刊,2001,(3).

[8]杨英耀编著.同素异序词应用词典[Z].珠海出版社,2003.

(张凯波 哈尔滨 黑龙江大学 150000)

上一篇:以多读多写为切入点 有效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成效 下一篇:古诗词中蝉意象的生命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