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体加工与装配素材资源库教学应用研究

时间:2022-10-13 07:27:21

船体加工与装配素材资源库教学应用研究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船体加工与装配专业课程的课堂建设指导思想与教学目标,对课堂学习进行了定位,构件了课堂教学内容体系,采用案例教学法和模拟仿真技术开展教学,实现了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创新。

关键词:船体加工;装配素材;资源库;应用研究

1.船体加工与装配课堂建设的指导思想

“船体加工与装配”是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主要任务是:根据船舶工程的内在规律和需要,构建与技能型人才培养相适应的教学体系,并进行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创新。课程建设要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课堂定位,即确立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第二,教学内容选取。结合企业需求,解决学生“学什么”的问题。第三,组织和实施教学。在专业课堂选择合理、有效的方案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有效获取船舶企业一线的施工能力。

2.船体加工与装配课堂定位与教学目标

2.1课堂学习领域的调整与更名。本课程由传统的“船体建造工艺”改造而来,学习领域面向船体建造的整个工艺过程。传统的“船体建造”包括“船体加工、船体装配和船体放样”三大任务。根据现代造船技术发展的变化,以将“船体放样”独立设置课程,所以课程只包含“船体加工”和“船体装配”两大任务,因此更名为“船体加工与装配”。

2.2课堂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船舶工程技术专业(船体方向)主要面向船体建造领域培养人才,开设的主干课程有:“船体加工与装配”、“船体放样”、“船舶焊接”、“船体结构与制图”、“造船生产设计”、“船舶检验”及“造船生产管理”等。该专业的学生面向造船和修船企业的生产第一线的就业岗位,其中“船体加工与装配”岗位群体为高职学生最广泛就业基础岗位。

2.3课堂的教学目标。针对船体加工和装配工作应具备的能力要求,确立教学目标。如果要按照中级职业资格所应具有的知识、技能与素质要求,要对学生开展系列专业训练,培养职业能力。

3.船体加工与装配课堂设计的思路

1)校企合作进行课程设计与开发,即专业教师与企业专家密切合作,分析船舶岗位的工作需求和能力要求,提出基于船体建造工艺过程的教学项目任务,制定教学计划,开发学习情境,保证课程建设符合企业的工程实际和人才培养的质量要求。

2)构建“技能训练、知识学习与素质养成一体化”的教学内容体系,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任务的过程中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培养作为造船职业人所具有的基本素养。

3)要做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项目任务为导向目标,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创造真实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在完成系列项目任务的同时还获得职业能力的训练。

4船体加工与装配课堂内容体系的构建

4.1课堂内容的选取。分析现代钢船建造工艺流程和岗位分布,根据岗位能力要求选取典型案例构成课程项目任务体系。项目任务的选取要具有典型性,再保证其工作量能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完成的情况下,保证学生能获得系统的职业能力的训练;综合考虑行业普遍适用性。

4.2课堂内容的序化及大型骨干企业实施现代造船模式的条件下新技术发展的要求。基于船体建造的工艺流程,序化课程内容,使项目任务的层次递进关系符合船体建造的内在规律。具体做法是:使课程的项目任务与船体建造的典型工艺阶段、典型工位的工作任务相对应,再针对工作任务的技术特征和能力要求进行训练方案的设计。

5船体加工与装配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创新

5.1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工程类课程采用“行动学习规范式”模式。结合船体建造工程的实际技术特征,实施教师示范、引导学生投入行动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按照实船建造的工艺流程开展系列项目训练。在与实船建造工艺流程、工艺阶段和工位相一致的条件下实施完整工艺过程的训练活动,保证项目任务与实际工程真实一致。创造与企业生产环境一致的模拟学习情境。教学场所做到普通教室、专业教室与生产型实训室三者结合,教学活动根据内容进行自由变换教学场所。教室学习情境侧重于“展示生产的情景,分析技术性问题,了解工艺过程,编写工艺的方案”等,实训室学习情境侧重于“操作和训练”。采用“融学于做”的方式,打破单一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每一项任务都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由学生按照步骤自主完成,老师引导、咨询和示范。使学生实现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的转变,获得复合技能的训练以及对钢质船体建造过程的系统认识。同时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制定合适的质量检验标准,按照实船建造质量检验的方式检验学生的工作过程和成果。

5.2采用案例教学法和模拟仿真技术开展教学。教学活动应针对不同项目任务和工作过程采用不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逐步完成相关任务,达到预期学习目标。

采用案例教学法,将典型项目任务的实施过程制作成案例,教师通过案例讲解完成工作任务的思路、方法,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讨论,学生模仿案例完成相似的工作任务。由于船体加工与装配的实际生产过程和情境比较复杂,要想在完全真实的环境下开展教学是不现实的。为此,应该充分利用模拟仿真技术开展教学,一方面运用计算机技术虚拟仿真,另一方面进行实物模拟。

利用相关软件设计创建三维动画,能让学生“全面真实”地认识其工艺过程和操作要领,其逼真再现的程度不仅可以“乱真”,甚至有可能比实际生产现场展示的还要清晰。实物模拟主要指在生产型实训室用完全真实的材料模拟构件加工、部件装配、分段装配和船台装配的生产过程,只不过其尺度被缩小。真材料、小尺度既保证了完全真实,也便于在实训室里展开教学,而且还大大节省了成本。这种实物模拟技术可以让学生在实训室获得与实际生产相同或相当的操作训练。案例教学法与模拟技术相结合,虚拟仿真与实物模拟相结合,保证本课程能将实际生产情境和过程“真实”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获得直观的认识,并且进行必要的动手训练,保证每一个项目任务“真实”地去实现。

⒖嘉南祝

[1]何志标.船体加工与装配”项目导向型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船海工程.2011

[2]王沈霞;船舶生产设计课程建设的探讨.学习月刊.2011

项目来源:湖北省职教学会科学研究课题编号ZJGB1533

上一篇:物理思维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渗透 下一篇: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创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