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这样教女

时间:2022-10-13 06:39:20

林语堂有三个女儿,二女儿玉如最为机灵聪慧,从小就效仿爸爸写稿。当年不少人发表文章都用笔名,玉如就让爸爸给取个笔名。林语堂给她取了个“无双”的笔名,谓其聪明才智举世无双。可是玉如觉得“无双”不吉利,总是单打一,还能嫁得出去?林语堂经女儿一提醒,觉得是这样。那天他正在翻阅《吕氏春秋》,忽然发现了“太乙”两个字,觉得用作笔名很不错,就对女儿说:“叫‘太乙’如何?”玉如觉得这个名字很新奇,可是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林语堂给她解释说:“你看,《吕氏春秋・大乐》里有‘太乙’这个词,它是指形成天地万物的元气。”出于好奇玉如就接受了这个笔名。

林语堂很重视对女儿的教育,主张她们从小就多接触社会。女儿们三五岁的时候,林语堂就领她们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和文学聚会,好让她们增长见识。

在太乙姐妹小时候,林语堂就鼓励她们写日记,告诉她们写日记不要写成流水账,也不必像作文那样拘泥,平时想到什么,看到什么,就写什么。要紧的是个“真”字,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来。后来赛珍珠读了林太乙幼时的日记说:“从她的文笔和行事观察,都看得出她刚毅的性格:她聪明、活泼,却从不自觉高人一等。”

1936年林太乙已经10岁了。这一年林语堂携家离开上海到了纽约,不久他们全家又到了欧洲。太乙她们姐妹虽然在外国的中小学读书,可是林语堂总是教她们学习中文,向她们介绍中国文化,为她们打下了厚实的中文基础。太乙中学毕业时,林语堂劝她不必考大学,对她说:“你已经养成了自学的习惯和能力,有了这一点,什么学问都可以学得到。”林太乙高中毕业后,就以高中的学历应聘到耶鲁大学中文系去当教师了。

父亲对林太乙的影响,不单单是在文学创作上,更重要的是怎样做人。林语堂常对她说:“孔子所谓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可见行为的重要在文字之上。文章做不好没有关系,人却不能做不好。”林太乙不负父望,承继了父亲的事业,在写作和传扬中华文化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烈日摘自《人民政协报》)

上一篇:吸血蝙蝠的诡计 下一篇:我们的语文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