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剑比赛中运动员过度紧张的预防及心理训练方法

时间:2022-10-13 06:29:02

击剑比赛中运动员过度紧张的预防及心理训练方法

摘要:随着击剑运动的快速发展,比赛越来越趋于激烈。过度紧张的情绪状态,会导致运动员思维混乱技术动作失调,造成比赛的失利。比赛中良好的心理素质往往是取胜的关键,因此如何提高运动员心理素质的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击剑比赛;过度紧张;心理训练

1 前言

击剑比赛是按照一定的规则战胜对手目的。作为一名优秀的击剑专业运动员,不仅需要有高超的技能和良好的身体素质,而且还需要具备优良的心理素质。对击剑专业运动员来说,重要的是在赛场上异常突变、紧张激烈的情况下,能够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灵活应变。焦虑则是引起运动员在比赛中过度紧张的主要原因。现代运动心理学研究结果和运动实践已经证明:运动员在临赛中能否调节好自己的情绪状态,将直接影响运动员竞技水平的发挥。

2. 引起过度紧张的原因

有太多的运动员过于在乎比赛的结果,不能客观地分析形式和评价本人的实力水平,对比赛的目的、任务不明确,态度不端正,思想包袱甚重,进而焦虑不安,以致产生过度紧张。据心理学家分析,运动员赛前对比赛结果的成功期望越大,对失败的恐惧就越大。

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对突发事件易过度紧张 前一名运动员的失误导致失利,运动员本人会受到强烈感染,给心理上无形中造成高度紧张。 另外,对外界的刺激和干扰过于敏感。如观众的喧哗声过大,裁判员判罚出现失误,比赛时间条件的改变,场上灯光的明暗,都会刺激运动员的情绪产生一些波动,也易造成过度紧张。

缺乏自信心,对未来比赛的结果持消极态度。这种自我怀疑和消极的态度会诱发焦虑,产生畏惧、恐惧情绪,从而导致一系列消极的心理和身体变化。运动员缺乏自信心,主要有以下儿方面的原因:

一是以前失败的影响,其次对对手的情况不了解,准备不充分第三伤病,睡眠不足及对手实力太强等

3. 心理训练的内容

根据运动员训练和比赛活动的需要以及心理品质形成的规律,心理训练的内容分为平时心理训练和赛前心理训练两部分。

平时心理训练的内容

(1)培养、发展运动员的注意能力,包括注意的稳定性、注意范围、注意转移、注意分配以及在比赛时的定向能力。

(2)培养运动员的记忆力、想象力、形象思维等能力。

(3)培养运动员对击剑的兴趣、能力以及独特的性格和气质,使其具有鲜明的个性心理特征。

(4)培养运动员勇敢、顽强、果断的意志品质,增强对比赛胜利的信心,掌握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为运动员争取良好成绩打下牢固坚实的基础。

赛前心理训练主要内容

根据比赛的目的、行动大纲,提出任务,以激发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积极性。增强对取得比赛胜利的信心,消除各种杂念.克服紧张情绪。

赛前观看对手的比赛录像,分析其技术、战术特点,以激发运动员的比赛欲望,做到心中有数,克服浮躁情绪。在比赛时给运动员简洁清晰的战术指导,使运动员在整个比赛中保持积极稳定的心理状态,赛后及时总结,肯定其成功之处,指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轮比赛做好心理准备。

4. 心理训练的方法

4.1模拟训练

4.1.1实景模拟是设置竞赛的情况和条件对运动员进行训练,它包括模拟训练如描述未来比赛的情形,模拟观众大声呼叫,喝倒彩等。给运动员在心理上造成极大的压力和干扰,从而形成对比赛情境的先期适应,有利于比赛时很快适应,稳定生活,稳定心理,发挥最好的水平

4.1.2播放影视录像模拟使运动员对对手、场地、设备更具真实感。模拟训练主要是为了减少运动员赛前疲劳和心理紧张,提高运动员对临场环境的适应能力,为参加比赛做好生理上、技术和心理上的准备。振奋精神,增强斗志。运动员的自我控制非常重要,在训练和比赛中可以调整自己的思想情绪、心境和意志力,增强兴奋与抑制能力,合理地分配精神、体力,达到训练和比赛的

5结论和建议

5.1 结论

5.1.1 运动员临赛前或比赛中所出现的过度紧张通常是一种暂时的心理现象,它是由客观刺激引起的内部反应。据国外资料证明,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约有5o%临赛前都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可见,人们的一般紧张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是可以通过提高信心和改变刺激物作用加以调整的。

5.1.2 进行科学的赛前心理训练是调控赛前运动状态的根本方法,心理训练的主要目的是在于心理状态有序化,运动员心理状态的变化乍看起来是混乱的,但只要抓住其主要矛盾,就能使无序变有序,关键在于有效而长期的训练。在比赛日趋激烈、运动员之间实力差距愈来愈小的情况下,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往往对比赛的胜负起着关键的作用,可以说心理状态稳定是技术稳定发挥的重要保证。因此,教练员在赛前正确、客观地分析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并针对运动员心理过度紧张、心理胆怯、过分激动、心理淡漠、盲目自信等各种不良的心理状态有选择地进行心理训练,将会对比赛成绩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2 建议

5.2.1 在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整个过程中,不仅要重视身体素质,专业技术等方面的训练,更要注重培养运动员良好的心理素质,根据运动员自身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素质的训练,提高运动员比赛中自我心理调节和控制能力。

5.2.2 在充分考虑到运动员个体之间的差异及其他因素的同时,可根据不同的特点来调节不同的紧张程度,主要是加强平时的适应训练,使其适应在紧张条件下发挥正常的心理技能,加强自我的调节能力,稳定情绪,调节自我的心理状态。

5.2.3根据运动员的技术实力,建立适宜的比赛目标,明确比赛任务,以此来消除心理障碍,增强运动员心理的稳定性,树立必胜的信心。

5.2.4心理训练必须结合实战内容,使运动员处在比赛氛围中,逐步适应激烈的比赛节奏,熟悉比赛的环节,把比赛当作训练,做到心中有数。

参考文献:

[3]李建国.心理训练法[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5]田麦久主编.运动训练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8]邵德伟.体育教育心理学[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11]谢玲.浅谈运动竞赛前心理准备及其调控[J]重庆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12]马启伟、张力为.体育运动心理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

[13]黄庭希.运动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上一篇:论工程项目的前期策划 下一篇:基层计生工作浅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