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心脑血管护理常见的危险因素和处理方法

时间:2022-10-13 05:49:25

关于心脑血管护理常见的危险因素和处理方法

摘要:近年来,我国国民的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升高,由于心血管病发作引起死亡的几率也在逐年提高,而发病患者的平均年龄在逐步降低,由此可见,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本文探讨了心脑血管疾病的常见的危险因素和处理方法。

关键词: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处理方法

前言:心脑血管疾病主要包括脑血管疾病和心血管疾病,其主要危害人类健康的原因是心脑血管疾病引起人机体发生高脂血症、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症状使得人的心脏、脑细胞以及全身出血性或缺血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依据其致病因素的不同,可以分为由于胎儿时期心脏血管发育不正常导致的先天性心脑血管疾病以及由于心脏受到后天的刺激损伤而引发的后天性心脑血管疾病。本文对心脑血管疾病在护理中常见的几种危险因素(年龄因素、家族遗传病史、饮食习惯以及生活习惯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危险因素提出相应的处理方法。

1. 对心脑血管护理中常见的危险因素

1.1年龄因素影响着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类主要疾病,其发病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年龄因素就是影响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的危险因素。随着人的年龄的增加,机体的逐渐衰老,人体中的血管韧性便会大大下降,因此随着人的衰老,机体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的机率便会有很大程度的提升,动脉粥样硬化又会导致机体出现缺血性或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根据相关调查,随着年龄的增加,患心脑血管疾病的几率也在提升,而且患病的人群区域低龄化。

1.2家族遗传史

有研究表明,家族遗传病史也是影响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一类因素,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遗传的特点,据有关数据,在有家族遗传病史的人群中,患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占总数的比例为34.14%,而在没有家族遗传病史的人群中,患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占总数的比例为22.41%,有数据不难发现,家族遗传病史也是影响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的一个因素。另外,曾经患过脑中风、心肌梗死等疾病的人,再次患心脑血管疾病的几率相较于普通人也在提高。

1.3饮食习惯以及生活习惯对发病率的影响

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的因素还有人的饮食习惯以及生活习惯,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也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首先,从饮食习惯上说,不良的饮食习惯可能会导致食入过多的油脂以及固醇,在人没有得到适量的运动时,油脂和固醇就不会得到正常的代谢,从而使得其氧化并沉积在血管壁上,最终降低血管的血流量,造成血管的堵塞,时间长了,甚至脂类和固醇会和游离的矿质元素离子结合,形成血栓。另外,不良的生活的习惯(例如酗酒、吸烟)也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当酗酒过量或长期饮酒会增加脂质过氧化物,从而容易引发动脉粥样硬化症状,进而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烟草中有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痉挛的成分,长期吸烟会使得心脏病的发病率提高。

2. 针对心脑血管危险因素的处理方法

2.1在饮食方面注意合理膳食

针对人们在生活中不注意合理膳食从而引起积累过多的脂类和胆固醇的问题,我们可以在膳食中注意多摄取一些纤维素,纤维素具有帮助体内脂类和胆固醇代谢的功能,从而防止由于机体摄入过多的脂类和固醇从而堆积在血管内壁,堵塞血管的情况。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主要有蔬菜、海带、粗粮、干豆等,在膳食中可以注意多添加一些这类的食物。再有,在生活中可以多吃些鱼类和鱼油,鱼类中富含的一些氨基酸,具有增加血管弹性的作用,从而防止机体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的症状,除此之外,鱼类和鱼油还有促进机体进行钠盐排出的功效。鱼类和鱼油中含有的一些不饱和脂肪酸,这些不饱和氨基酸也会具有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还具有保护血管的内皮细胞,减少或避免血管内皮细胞受到损伤,因此可以在饮食中注意多食入些鱼类和鱼油。另外,一些海产品,例如海虾、鲜贝、牡蛎等,可以避免心肌细胞受到损伤,还具有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量的功效。

2.2注意提高生活的质量

提高生活的质量主要包括生活中保持适量的运动、远离烟酒以及定期去做身体检查。首先,在生活中保持适量的运动,据相关数据表明,在生活中保持适量运动,坚持有氧锻炼的人相较于缺乏运动的人具有更低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适量的运动和体力劳动可以加快脂肪代谢,降低高血压、血脂等功效,除此之外,适量的运动和体力劳动还可以起到促进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机体血液的循环。但要明白,运动要适量,强度要适中,过量的运动和过量的运动强度可能会造成机体的损伤。再有,生活中远离烟酒,酗酒过量或长期饮酒会增加脂质过氧化物,从而容易引发动脉粥样硬化症状,进而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烟草中有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痉挛的成分,长期吸烟会使得心脏病的发病率提高。另外,定期去做身体检查,对于心脑血管疾病,越早发现,越早治疗,其恢复速度越快,因此要定期去做身体检查。针对心脑血管疾病受年龄因素和家族遗传病史的影响,因而,大于五十周岁的人群以及家族中有遗传病史的人群更应当定期去做身体检查,花费一点时间和金钱换取身体的健康是很值得的。再有,对于肥胖者也要定期去做身体检查,肥胖者相较于普通人群也具有更高的心脑血管发病率。心脑血管疾病在前期通常没有任何征兆,定期检查可以防止疾病错过最好的治疗时机。

2.3避免情绪因素的影响

情绪因素也是影响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的一个因素,要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在生活中应当注意保持心情的平和。少量可控制的心理应激对人体无害,是人类适应环境和生存所必需的生理功能,但过量的心理反应,尤其是负性的心理反应会增加心血管患病危险,因此在生活中要尽量避免过大的情绪波动;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避免焦虑抑郁的情绪;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防止失眠导致疲劳。

3.结语

随着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升高,其带给人类健康的威胁也越来越大。本文分析了影响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的年龄、家族遗传病史、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等因素,并针对影响心脑血管疾病的因素,提出饮食方面注意合理膳食、注意提高生活的质量、避免情绪因素的影响等处理方法。希望能对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提供一些帮助。

参考文献:

[1] 刘福平.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及治疗[J].当代医学.2011(25).

[2] 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方法分析[J].李秀清.亚太传统医药.2012(01).

[3] 林建军.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方法研究[J].中外医疗.2013(26).

上一篇:妇科腹腔镜的临床护理效果观察 下一篇:分析针对性护理对骨伤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