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溪县漫滩路三期滨水空间更新探索

时间:2022-10-13 05:34:07

巫溪县漫滩路三期滨水空间更新探索

摘 要:城市边缘区域的发展常常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在城市化过程中落后于其他地区。漫滩路三期属于这种典型的例子,本文将从大的发展条件出发,依据空间存在问题,挖掘其发展潜力,制定符合该地区空间更新的策略与措施。

关键词:更新;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3-0207-01

一、区位现状

巫溪县地处重庆市东北方向,与鄂、陕二省接壤,城市位于大巴山东段南麓大宁河畔,至鄂、陕二省交通均较便利。漫滩路三期地块位于旧城南部,龙头山南翼,临大宁河畔。

二、发展条件

(一)外部条件

当前在我国城市化趋势明显加强,城乡统筹发展大背景下,中小型城市的发展遇到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国家对重庆地区定位为建设全国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形成“一圈两翼”的整体发展格局。巫溪县位于两翼内,属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地区,今年来随着政府对该地区的政策扶持,使得地区的城市建设步伐不断加快。

(二)内部条件

巫溪县区域内自然及旅游资源丰富,拥有多个旅游资源。漫滩路三期地块位于巫溪旧城大宁河与马莲溪汇流区域,大宁河旅游潜力突出,随着水路旅游线路的形成,使得本沿岸地区将具备较大的空间景观价值。地块空间具有较好的台地关系,景观视线较好,形成丰富的城市景观看面。地块内现有居民改善该地区的空间品质的呼声较高。

三、设计策略与手法

(一)功能与空间的有机结合

通过场地调研,结合巫溪城市发展,改变当下地块产业混乱的局面,导入城市休闲产业,在沿河空间呈带状分布,挖掘并提升沿河地带的空间价值。布置茶饮、咖啡、本地特色餐饮等休闲产业与其中,形成规模及品牌效应。

(二)基于地形的格局控制

地块内街巷、建筑均依据地形等高线呈梯级分布,形成梯级景观,总体显现山水城市组团格局。在对基地的整体更新与发展中应尊重这种独特的山水格局,突出城市特色与架构。

(三)滨江休闲景观的塑造

1、滨水沿岸景观:在地块沿岸两端地带修筑护堤,其中置步行道,形成高低错落形态,与新建的漫滩路形成联系。堤岸护坡上种植地方藤蔓,弱化硬质景观,增加城市绿化。

2、滨水中心景观:中心景观突出生态性建造,联系城市与水域的关系,加强地块的亲水性。充分采用沿岸堆积的鹅卵石,利用成熟的笼石技术,依层层跌落的形态,将台地景观由漫滩路延伸至大宁河中,形成视觉中心,成为吸引人群聚集、驻足的的景观场所。

3、沿街景观:在漫滩路与休闲建筑间形成沿街景观,与城市建筑、漫滩路、沿河景观组成富有层次的景观体系。形态设计取水流动势,简化为分割线,划分出绿化、水域、步行等空间。利用本地乔木、灌木等植栽合理分布于地块,形成局部林荫区域。将巫、盐文化历史转化为地面局部浮雕及景观小品,增强空间的认同感。

(四)城市区域交通节点

1、滨江路延伸线:将旧城原有漫滩路沿河岸延伸,于马莲溪污水处理厂处建造过水桥,直达赵家坝城市组团,形成又一条旧城与新城的交通连线。与此段车行道同时规划自行车道,力图打造巫溪本地健康通道。

2、码头:在滨江中心景观下侧建造码头,主要用于旅游使用。旅游码头的建造将有效将本地块与大宁河沿线景点结合起来,将大大提升其休闲发展潜力。

3、停车场地:在地块中部综合体建筑底部1、2层布局停车空间,解决城市近300个停车位,将缓解旧城停车难问题。

(五)地域建筑的营造

1、旧建筑更新

拆除违法建筑,排危,对场地内保留建筑进行系统、有针对性的风貌更新。以川东建筑特色为根据,依据建筑体量及形态等特征,通过木材、青瓦、青石等材料,以穿斗结构、抬梁结构等形式赋予旧建筑,改变旧建筑品质低,混乱的现状。

2、新建筑

新建建筑主要分布于沿河空间,滨河中心景观至环城路间的场地建造建筑综合体,依据地形特征呈层层跌落的形态,形成市民公共休闲平台。建筑体的设计并不阻碍原有街道的交通,同时将形成立体交通关系。两翼的新建筑体控制在三层及以下,体量不大,主要采用砖、木等建筑材料形成坡屋顶形式。在建筑正面形成连贯檐廊空间,在建筑二层布置多个院落空间,使建筑体量呈错落状形成统一、连贯的城市界面。

四、结语

漫滩路三期处于旧城边缘地带,在城市化过程中其未跟上良性发展的步伐,这种地带的滞后现象在国内许多城市都普遍存在。该类地块的更新与发展策略与手段都不能脱离场地现状与未来定位,必须与城市当前及以后可能存在的问题结合制定措施,只有以发展的眼光才能诞生合理的方案。城市的发展并非朝夕间,任何的有效发展构思都必须在严格的控制与计划中实现,以真正体现城市的价值。

上一篇:浅谈播音主持的文化价值 下一篇:过度――影响当前大众居住生活审美鉴赏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