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在320排CT检查过程中的护理干预

时间:2022-10-13 05:01:57

婴幼儿在320排CT检查过程中的护理干预

摘要:目的 探讨320排CT检查婴幼儿过程中的护理特点。方法 总结40例婴幼儿在320排CT检查前的准备、患儿及家属的心理护理,检查中的配合、家属的陪护及检查后的护理要点。结果 97.5%患儿均顺利完成检查,其获取图像质量好,诊断准确率高,未发生不良事件,没用镇静剂。结论 近年来,随着320排CT广泛的应用于临床,使得一种崭新的检查方法应用于婴幼儿的诊治中,其方法简单、痛苦小、诊断率高等特点,最主要是扫描时间短,辐射性明显减小,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婴幼儿的诊断中。在检查中的良好的护理干预,是保障检查的成功率,获取得高质量的图像的重要条件。

关键词:320排CT检查;婴幼儿;检查过程中;护理干预

由于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类大型医疗设备在各大医院得以广泛宣传和普及。放射科因此也将诊断与护理两个流程细分化。在放射科中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明显显现。。因患儿和患儿家属对320排CT检查的诊断过程知道甚少,在扫描过程中患儿容易产生恐惧和精神压力,精神紧张,所以产生对诊断结果的不利情况,因此护理工作在320排CT检查中成为解除患儿精神紧张必须做的工作。

1 临床资料

2014年3月~9月,我院影像科对40例8岁以下患儿进行320CT检查,其中男性18例,女性22例;外伤20例,其他疾病20例;都进行心理护理,成功39例,其中有1例使用镇静剂,放弃1例,有效率95%。

2 护理干预

身心合一是人体健康的重要标志。身体出现病症会直接影响人的精神状态,使其紧张、恐惧和焦躁,长此以往会更加严重影响身体的恢复。尤其是儿童,由于年龄小,对事物的认知度低,更易因身体问题而出现精神紧张、害怕的状态,所以对CT检查也依然容易产生惧怕的心理状态。而科学、合理的良性刺激可以起到稳定患儿情况,使其注意集中、放松其心情的功能。因此,利用家属陪护、视觉认知、听觉刺激和激励的手段可以积极提高儿童在CT检查效果[1]。

2.1准备及护理

2.1.1护士的准备 婴幼儿在应用320排CT检查时仅用时几秒,不仅要考虑到婴幼儿语言能力差,镇静困难,还要求护理人员具备高度责任心、细致耐心,同时有良好的职业素质、沟通能力及扎实的基本功,想患者所想,认真、高效的完成本职工作。

2.1.2婴幼儿的评估 首先必须认真了解婴幼儿的疾病病史、评估婴幼儿发育、全身营养状况、全身体表、体重及各项生命体征等,充分仔细的筛选检查禁忌,同时仔细评估婴幼儿家属对检查的目的了解和配合能力。

2.1.3婴幼儿及其家属的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是行320排CT检查前重要步骤之一。婴幼儿家长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婴幼儿。常因检查前的疑惑、害怕、恐惧等心理直接影响婴幼儿。因此护理人员要运用良好的沟通能力,在婴幼儿家长中建立相互信任的紧密关系,增加安全感,用简洁的语言介绍此项检查的目的、方法、配合,并阐述成功病例的实例,以及此项检查对疾病诊治的必要性及特异性。

2.1.3.1患儿到检查室后,先熟悉室内环境,仔细看看机器上的动画界面。

2.1.3.2根据婴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护理人员应分别依据患儿的年龄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家长的心理护理主要针对于1个月~3岁的患儿;主要应用哄、抱等亲密的接触方法;采取表扬、鼓励的方法主要应用于3~4岁的患儿;对4~6岁的患儿,要简单的讲解检查中机器运行的方法,及检查中机器出现的声音。

2.1.3.3对1.5岁以上患儿较固执的,明确告知,如不执行,我就要给你肌注或静脉推注药物。

2.1.4镇静药的应用 镇静剂的应用能有效提高检查的成功率。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婴幼儿可采取不同的镇静药物。但药物用量的多少应根据婴幼儿的体重、发育营养状况应用不同剂量的镇静药物。其中对婴幼儿应用基础麻醉,因其起效快、镇静作用强,且其易于掌握麻醉的深浅及苏醒时间,因此广泛的应用于临床。

2.1.5急救的准备 使用镇静药时,呼吸功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同时存在风险,因此,完善各项急救药品及器械是保障检查顺利完成的重要条件。

2.1.6环境的准备 安静、舒适的环境,检查室适宜的温度光线、温度,能防止婴幼儿受到外界的刺激和影响,是保障检查成功的重要客观因素。

2.2检查中的护理

2.2.1 应根据具体的条件保持好正确的,便于检查的顺利进行。

2.2.2扫描过程的护理 虽然320排CT检查的时间短。但检查中婴幼儿的安全防护至关重要。为避免婴幼儿发生意外,必须有家长陪伴,保障检查的顺利进行。

2.3检查后的护理 密切观察婴幼儿的各项反应,并对患儿给予肯定的表扬。

3 结论

3.1 320排CT检查能提供更快捷、更安全的诊断,在检查中有着其他设备无可比拟的优势其超快速扫描整个器官,能有效减低高达80%的辐射剂量和高达58%的造影剂用量。这对于患者而言会更加安全,对于儿童、女性及需要定期检查的患者尤其适合。由于扫描速度很快,因此以往小孩照CT需麻醉的情况也就不存在了,还可以边照CT边看动画。这些优势扩大了CT在儿童疾病中的应用,目前已成为婴幼儿脑外伤后首选的诊断方法[2]。

3.2 4岁之前小儿好动,自我保护能力差,易发生骨折或原发性脑损伤,是脑损伤的高发阶段,并且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伤害[3]。

3.3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和人格形成的重要阶段,由于认知能力的局限,常把疼痛等感觉与惩罚相联系,认为医院是最不安全,最可怕的地方。对医护人员充满疑惑,所以,在接受各种治疗时表现的非常反感,哭闹,多动,拒绝或强硬反抗。因此,如果在治疗前,没有做好充分的心理护理,强迫患儿接受治疗,往往造成其身心创伤,产生更大的抵触情绪,影响患儿的治疗效果:由于幼儿的自控能力较弱,情绪反应均会明显的表现出来,当其处于恐惧、紧张的情绪时,会不配合、哭闹。3岁之前的孩子在心理上是与父母一体的,应详细的向患者解释,取得其信任和配合,可减轻对患儿的负性暗示[4]。患儿就医整个过程中,家长作为最亲密的人,扮演角色、所起作用是任何人不能代替的。让家长对所用干预方法理解,积极配合,教育患儿方式才能得当,常常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芳,严金兰.儿科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的原因及其防范措施[J].中国保健营养,2012(06):15-16.

[2]靳瑞娟,等.128层螺旋CT应用于婴幼儿脑外伤的优势[J].西部医学,2013,25(7).

[3]杨术真,等.学龄前期儿童颅脑损伤特征及危险因素[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2,28(4):295-296.

[4]蒙莹,马若兰.情感激励在1.5~3岁幼儿静脉穿刺中的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10,26(7):1241-1242.编辑/金昊天

上一篇:合理情绪治疗对海洛因戒除者防复吸的心理干预... 下一篇: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应用硫酸镁治疗的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