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遵原则、重实际的基础上灵活做好档案处置工作

时间:2022-10-13 02:57:58

在遵原则、重实际的基础上灵活做好档案处置工作

自2002年9月苏州市委、市政府做出加快市属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决定,苏州市档案局就及时将国有企业改制档案处置工作列入工作重点,认真组织开展改制档案处置工作。

明确处置原则,名优特进馆

在国有企业改制之初,苏州市档案局就积极与市体改办、经贸委等单位协调,先后下发了《苏州市国有破产企业档案处置暂行办法》和《苏州市国有(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中档案处置暂行办法》,对转制、关闭、破产等企业档案的处置原则、处置方法、档案流向提出了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意见,明确了责任要求。在“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原则的指导下。建立和推行了“宏观管理、分类指导、依法行政、规范服务”的档案处置工作运行机制。明确了改制企业主管部门是档案处置工作第一责任部门,并对改制企业档案归属和流向作了规定:基建、设备档案随实体转移;产品、科研档案列入国有资产转让,没有转让的移交企业主管部门;会计档案按国家档案局和财政部门的规定,移交企业主管部门;劳动人事档案按市委组织部等四部门发文的有关规定办理:文书档案、照片档案、实物档案及其他档案移交主管部门;百年老厂、特色产品等珍贵档案移交市档案馆。

苏州百年老厂多、名企名店多,一些传统工艺、传统技术和产品在全国都有一定的影响,其档案十分珍贵。但苏州市改制企业档案数量浩大,如果全部接收进馆,恐难承其重,因此苏州市档案局区别情况。突出重点,对珍贵档案实行抢救和保护,下发《关于做好企事业产权制度改革中档案接收进馆工作的通知》,将全市百年老厂、名品、名店及反映苏州特色的具有重要价值的珍贵档案接收进馆,要求49家进行改制的名优特企业将档案移交苏州市档案馆,并深入企业,逐家落实任务,进行规范的系统整理。目前已有19家企业23,328卷档案接收进馆,其中有苏州火柴厂、太和面粉厂、苏纶纺织厂这类百年老厂,也有振亚丝织厂这类苏州知名企业。

方便利用,委托代管

在国有企业改制档案处置实际工作中,苏州市档案局坚持政策原则不放松,具体处理方式结合实际可灵活变通,这样,既能保证国有资产不流失,维护国家的利益,又能兼顾转制企业生产管理的需求,发挥档案的最大作用,方便转制后企业的正常利用。针对不少企业因生产、管理的需要,就档案的处置向主管部门申请,要求全部或部分留用,甚至有的企业阻挠主管部门按规定上门接收档案等情况,苏州市档案局及时与企业主管部门进行研究磋商,调整档案处置工作的策略,印发了《关于对部分转制企业档案实行委托管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可根据实际情况,委托企业代为国家保管原改制单位的档案。《意见》规定了委托代管档案的程序、条件、档案的范围、委托的期限、手续以及应负的责任等;凡要求留存利用原单位档案的企业,必须提出申请,经市档案局和企业主管部门研究同意,由企业主管部门与企业办理委托代管手续,签订代管协议;在代管期间,如企业产权发生变动,主管部门可随时收回由企业代管的档案。苏州市档案局根据企业签订的委托代管协议,每年对委托代管企业进行检查,督促企业做好代管档案的保管工作;对违反协议的,及时进行处理;对不符合保管条件影响档案安全的。督促企业进行整改。逾期未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可依法接收其所代管的档案,以确保档案的安全。委托代管这一方式,受到了改制企业的欢迎,避免了处置工作中的矛盾。促进了国有企业改制档案处置工作的顺利进行。目前,苏州市已有数十家改制企业签订了委托代管协议。涉及10多万卷档案。

创新模式,推进苏投实践

2004年,苏州市8个产业局改造成立的控股公司全部撤销,其中6个行业合并成立苏州市工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苏司)。其所属308家企业约有档案160余万卷,约为全市应处置档案数量的三分之二。苏司针对所属企业改制档案处置工作的实际情况,决定成立档案中心,组建专门档案处置工作队伍。并计划将市中心文博旅游区的一家中型破产企业(占地23亩。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的厂区改建为档案中心用房,集中管理全公司改制企业档案。苏州市档案局将其作为档案处置工作管理模式的创新突破口。全力予以支持、推进。

由于苏司是国有资产投资经营公司,要把破产企业厂房改建为档案用房,必须征得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同意,将该资产从经营资产中剥离出来。转为非经营性资产。为此,市档案局从抢救保护国有改制企业档案、抢救国家财产的大局出发,积极争取市财政局、市体改办、市经贸委等部门支持,使改建项目得以顺利实施。

苏司档案中心建成后,苏州市档案局加强对档案中心的业务指导,积极参与该中心建设。一是按照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要求,对中心用房进行科学布局,提出具体改造意见。经过1156.38万元的投资改建,档案中心现有档案库房主楼一幢,面积约9000平方米,配置密集架2993.5立方米,档案存储能力达到200余万卷:另有办公楼和其他辅助用房,设有档案接收大厅、利用大厅、消防室、监控室、会议厅、档案展示厅等。二是组织对中心人员进行岗位业务培训。2006年,苏州市档案局针对苏司档案中心队伍建设的实际状况,专门为他们举办了一期岗位培训班,公司分管董事长带头参加。中心档案人员经过长达一个多月的培训,全部通过考核,拿到了岗位合格证书。三是规范档案中心业务建设,编制了档案管理规范实施意见。把苏司所属企业档案按行业分成10个全宗群,每个企业的进库档案按全宗进行管理。从2005年3月开始,“中心”前后组织400多人,对集中入库档案进行系统整理、统一编目,逐一移交,累计完成137万卷档案。四是促进档案信息化建设,为档案中心开发并安装了档案管理软件。该中心所有档案的案卷目录已录入计算机,实现了对馆藏档案的计算机检索、统计和利用。

在建设过程中,苏司档案中心成立了企业档案和人事档案两个接待小组,设置了对外接待窗口,坚持边接收边提供利用,热心、耐心、细心地为每一位查档利用者提供服务。截至2006年年底。仅一年半时间里,共接待近4000人次,调阅档案3万余卷次,为职工亲属参军入党、办理房屋遗嘱公证、核准工龄、衔接工龄、办理养老金和参加医保、大龄优惠证、户口转移手续、出国证明、低保、出具独生子女证明和出生证明、办理精简下放人员参加医保、认定工伤、下岗人员优惠证、补办独生子女证、特殊工种提前退休等提供了有效的原始凭证,为维护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社会稳定、和谐社会的建设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档案部门和企业主管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苏州市国有企业改制档案基本得到集中保管和有效监控。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目前,苏州市国有企业改制档案共收集保管200多万卷,主要集中在企业主管部门和档案部门。

上一篇:不动产登记簿的形成及查阅 下一篇:谈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中“记录控制”与档案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