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悟·比较·选择

时间:2022-10-13 02:16:51

“解决问题的策略”旨在培养学生的策略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线教师教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在全国深化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观摩交流会上,福建省福安市实验小学阮志强老师执教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倒推)”一课,以体悟反思为重点,以加强比较为方法,以灵活选择为意旨,给听课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下面笔者介绍该课的几个教学片段,以飨读者。

■着力体悟――形成策略的必由之途

动画呈现例1场景图:甲乙两杯果汁共400毫升,甲杯倒入乙杯40毫升后,两杯果汁同样多。原来两杯果汁各有多少毫升?

师:要知道“原来两杯果汁各有多少毫升”,你有办法吗?把你的思考过程记录在1号答题纸上。

学生尝试解决问题,师生反馈交流。

师:把甲杯中的40毫升倒入乙杯,这两杯果汁的数量分别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什么是不变的?

生:甲杯减少了40毫升,乙杯增加了40毫升。两杯果汁的总容量400毫升是不变的。

师:现在甲乙两杯果汁各是多少毫升?

生:200毫升。

师:要求甲乙两杯原来各有多少毫升,应该怎么求?

生:甲杯减少40毫升后是200毫升,所以要加上40毫升;乙杯增加40毫升后是200毫升,所以要减少40毫升。

动画出示例2场景图:一杯果汁,老师先喝了80毫升,又倒进60毫升,现在有240毫升。这杯果汁原来有多少毫升?

师生共同分析解决例2(略)。

两道例题教学以后,组织学生进行对比反思。

师:这两道题目为什么都选择用倒推的策略解决呢?想想到底怎样的问题适合用“倒推”的策略?

生1:这两道题目都是知道现在的要求原来的,题目的条件是知道现在的,要求原来的,所以用倒推的策略求。

生2:知道的是现在的,原来经过一些变化后得到现在的,要求原来的……

■“策略”作为解决问题的计策、谋略,属于内省性知识,只能在学生头脑内部滋生。我们可以通过讲解、示范、模仿,把方法教给学生,但无法代替他们形成策略。因此,“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目标不能仅仅停留在解决某一问题上,而应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体验策略。阮老师首先要求学生自己尝试解决问题,积累具体的解决问题的经验,然后通过向学生提出“应该自己问自己的问题”,帮助学生梳理解题思路,明晰解题方法,体悟倒推策略的意义及其适用性。学生在讨论总结的过程中初步认识了这一问题的基本特征,以后碰到这一类问题时,就会主动运用“倒推”的策略来解决问题。就像土壤只给树木提供营养,不能代替树木的生长一样,教师只能教给学生方法,启发引导学生探寻获得方法的途径,策略的形成必须通过学生自己的体悟和反思获得。阮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遵循了这样的策略教学原则,绝不越俎代庖,包办代替。学生在教师问题的启发下,通过观察、体悟、反思,理解了问题的结构特征,初步形成了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加强比较――教学策略的基本方法

多媒体出示对比练习:下面的题目适合用倒推的策略解决吗?

1.一杯果汁,原来有200毫升,喝了一半还多10毫升。现在还剩多少毫升?

2.一杯果汁,喝了一半还多10毫升,现在还剩200毫升。这杯果汁原来有多少毫升?

生:第1题不适合用倒推策略,第2题适合。

师:为什么?

生:第1题已经知道了原来有200毫升,要求现在有多少毫升;第2题一杯果汁原来有多少毫升不知道,喝了一半还多10毫升,现在还剩200毫升,要求原来的,所以可用倒推策略。

师:你能把这两题摘录条件进行整理吗?

师生共同用箭头图整理两题的条件如下:

第1题:一杯果汁200毫升喝了一半又喝10毫升还剩多少毫升?

第2题:一杯果汁有多少毫升?喝了一半又喝10毫升还剩200毫升。

师:下面我们就来解决第2个问题。

…………

■“倒推”策略作为解决问题的特殊方法,通常适用于特定的问题情境。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它的特殊性,常用的方法就是将这种类型的问题和运用“顺推”方法解决的问题进行比较。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能够使学生体会到“倒推”问题的结构特征,有利于学生有效地建构起问题模式。“倒推”通常适用于以下特定问题情境:一件事情,经过一系列变化,已知现在的结果,要追溯原来的状态。在学生通过两道例题初步了解“倒推”问题的结构特征和解决方法后,阮老师在以上教学片断中又通过格外相似的两题对比,组织学生观察两道题目的特点,运用箭头图整理条件、梳理数量关系并进行比较,从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运用“倒推”策略解决的问题和常规问题的区别,明晰它们的结构特征,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倒推”策略的独特价值和作用。

■灵活选择――运用策略的意旨所在

拓展练习:在一个面积32平方米的池塘里,放入0.5平方米的水浮萍。如果水浮萍日长一倍,7天正好铺满整个池塘。问:第4天水浮萍的覆盖面积有多大?

生1:32÷2÷2÷2=4(平方米)。

生2:0.5×2×2×2=4(平方米)。

师:看来,同一个问题有时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师改变题目中的数量如下:在一个面积256平方米的池塘里,放入0.5平方米的水浮萍。如果水浮萍日长一倍,10天正好铺满整个池塘。问:第9天水浮萍的覆盖面积有多大?

生1:256÷2=128(平方米)。

生2:0.5×2×2×2×2×2×2×2×2=128(平方米)。

师:观察这两道算式,有什么感受?

生:倒推法比顺推法好!

师:是吗?如果要求第3天水浮萍的覆盖面积有多大,那又该如何列式呢?

生:0.5×2×2=2(平方米)。

师:策略没有更好,只有适合,要根据具体的问题情境灵活选择恰当的策略。

…………

■运用“策略”解决问题不能仅仅停留在简单模仿的程度,而是要深刻理解策略的内涵,能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策略解决问题,并理解解决同一个问题有时不只限于一种策略的运用,面对一个问题有时会有多种策略的综合运用,在提升策略时着力与数学思想贯通。培养学生灵活和创造性地运用“倒推”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是本节课的亮点。为了达到这个目标,阮老师分三个层次引导学生经历这种体会的过程:首先,通过解答拓展练习题,使学生体会到一个问题有时既可以用倒推的方法解决,也可以用顺推的方法解决,而且两种方法没有明显的优劣区分。接着,改变拓展练习题的条件和问题中的数量,学生仍然出现了两种解法,但学生已明显感觉到倒推法的优越之处,以至于有的学生会情不自禁地说出倒推法比顺推法好。最后,改变问题中的数量,又使学生认识到顺推法的好处。经过这样的比较练习,学生就会更加辩证地理解它的价值和作用,从而能够更加自觉、灵活地选择策略解决具体的问题。(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教育局教研室)

上一篇:浅谈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风险防范与对策 下一篇:浅析《丰乳肥臀》英译本中的文化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