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传媒专业特色营造高品位大学文化育人环境路径探究

时间:2022-10-13 02:10:04

依托传媒专业特色营造高品位大学文化育人环境路径探究

(天津外国语大学 国际传媒学院 天津 300270)

摘要:大学文化育人环境的营造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对于传媒专业的学生,要准确了解学生的特点,挖掘专业的特色和优势,积极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路径和方法。

关键词:传媒专业特色;大学文化育人环境

在2016年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会会议的讲话中强调,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目前高品位的高校大学文化育人环境对于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和土壤,也对于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而来更高的要求和挑战。笔者结合所在单位,以深度挖掘传媒专业特色为出发点,试图探索一二课堂深度融合,围绕专业、依托专业,提升校园文化品位。

一、大学文化育人环境的构建

大学文化育人环境的形成是一个很长的过程,既包括大学文化的历史传统,也包括校园文化的丰富多样;既包括大学精神的凝炼传承,也包括现有活力的注入创新。笔者认为,大学文化的育人精神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大学精神,也就是校训精神的提炼传承。这包多对大学的清晰认知和准确定位,对人才培养的期待守望,对未来发展的信心铸造。二是良好的大学环境。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学校应该让每堵墙都说话”。 校园的各类建筑、雕塑都应该有着浓厚的人文情怀。无处不在的人文熏陶能够对学生的成长和三观形成有着重要的塑造作用。三是高品位的文化环境。大学文化开放包容,给学生提供了接受多元文化和先进文化的平台,帮助学生塑造个性和提升品质。大学文化环境的营造更要多措并举,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做到引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所以,大学文化育人环境的构建,既要重视校园硬件的建设,又要强化人文精神,要时刻体现大学的底蕴和文化内涵;要注重以人为主体,以学生为本的人文氛围的营造,构建和谐的学生成长环境;要在教学、管理和服务的过程中挖掘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围绕学生,关照学生。

二、依托传媒专业营造高品位育人环境的路径实现

传媒类专业学生既有普通大学生共性的特点,又在他们身上有着鲜明的特点,他们拥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有积极独特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有较强的敏感性,思维活跃又易受冲击;见解深刻又易走偏锋;个性自由又易生波动,给思政工作带来不小的难度和挑战。所以要充分把握学生表现出来的特点和专业的特点,将专业优势与思政工作无缝对接,打造独特的育人土壤和环境。

笔者所在的天津外国语学国际传媒学院始终紧紧围绕学科专业特色,紧抓教育教学和实践育人两个环节,力争做到通过师生创作的动画创意、广告设计、短片视频等作品以展播展览以及新媒体推送的方式达到提升校园文化品位的目的。

一是注重学科交融,教学中凝练精品特色。学院共有专业7个:汉语言文学、新闻学、传播学、广告学、动画、教育技术学和数字媒体专业。以会展策划、动画创作和数字技术为专业方向的文化创意与数字媒体类专业的复合交融为构建丰富的文化育人环境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在专业教师中可以定期举办观摩教学、说课比赛和全员培训,探讨把思想引导和职业素养融入课堂设计、课堂互动、课堂任务等环节的方法,使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落小落细落实”逐u成为习惯。 如汉语言文学专业课堂弘扬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新闻传播课堂传递媒体人的责任操守;广告动画课堂突出美育主题;教技数媒专业在编程中培育严谨认真的素养。学院充分展现第一课堂的教学成果,挖掘各专业第一课堂的资源,在课堂作业、作品中,充分发挥教师带动、学生参与的师生合力,出涌现一批既格调高雅又紧接地气的设计作品和文学作品。比如在学院大屏幕滚动展播广告动画专业学生所设计的创意产品以及动漫人物;比如展映同学们精心拍摄的微电影和短片视频。学院师生作品在天津市大学生散文大赛、全国广告设计“学院奖”以及微电影大赛中累计获奖30余项。师生为学校各类平台设计的动漫人物以活泼灵动的特点深受广大师生喜爱。广大师生扎实的专业素养和丰富的一课堂成果为提升文化育人效果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二是注重采风实习,行走中收获应用技能。为加大应用型学科转型,可以尝试性地开展了外出采风与调研采访活动,师生赴实习写生基地开展实习实践。汉语言文学同学可以走上街头,走进艺术馆调研当地特色文化,形成了当地传统文化和风俗的传承与没落的调研报告;新闻传播学专业同学实地采访采集素材,融入当地人文社区;广告专业学生考察旅游资源,策划了宣传画册;动画专业同学写生,形成作品集开展作品展;教育技术和数字媒体专业同学策划、筹拍了专题纪录片。同时,可以全面启动专业实习,可以赴党报央媒、互联网、新媒体、电视台、期刊杂志等机构开展专业实习,并定期开展专业实习成果分享会,将学生提交的实习作品进行考评认定,给予专业实习学分。

三是注重毕业展览,交流中体现育人成果。连续三年的5-6月毕业季,学院都开展毕业生作品展。展出师生作品千余幅,包含平面设计、摄影作品、新闻通讯、绘画作品以及微电影及动画短片。每一件作品都凝结着创作者对技巧的探索,对艺术的追求,都体现着同学们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创造力,也体现了教师们的辛勤耕耘。毕业季师生作品展展示了师生们各展其长、平等交融的艺术创作氛围,更凸显除了教学改革的成效,也显示了传媒专业特色与创建高品位文化育人环境紧密结合的必要性。

四是注重第二课堂,活动中强化教学成果。精心组织设计开展专业类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短片电影艺术节、广告设计大赛、创意设计大赛、镜头里的天外故事等,选送优秀作品参加海内外的作品展和各级各类的专业竞赛,在学院成功营造了立足专业、依托专业、热爱专业的文化育人的氛围。积极做好实践成果的展播展示展映,如短片电影作品展播、设计创意作品展、配合其他部门做好校园摄影展等,打造校园文化名片。在内容打造方面,坚持贴近师生、贴近校园、贴近生活。针对学院不同专业,具有鲜明的传媒文化特色,将这些优质文化资源和素材“移植”到微信公共平台的推送中,不仅扩大了师生的受益面,还进一步提升了校园文化的粘合力、辐射力和影响力。

五是注重新媒体,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建天外文学学习兴趣小组和天外新传人微信平台,涵盖师生、校友参与。师生相互切磋优秀文学和新闻评论作品,校友们分享爱校情怀、职场体验。专业教师牵头创建传媒工作坊,运营“风雅天外”和“天外新传人”订阅号,推送文章和作品,形成订阅号和微信群的矩阵效应。

六是注重挖掘学生工作中的专业特色。用新闻传播学生的专业特长科普宣传保护生态环境和助弱扶残;学生党员每年寒暑假赴全国各地走访老党员,编撰采访实录、精编微党课,成为学生党课的鲜活教材。组建学生记者团,活跃在各大典礼、军训、校庆等大会,成为一只独特的学生媒体力量,用学生特有的情怀和视角报道学校的点滴感动。

构建传媒专业特色的育人环境,就需要本着“突出专业方向特色、强化应用实操技能”的原则,根据专业特点和现有基础,立足专业优势,实现专业特色与校园文化环境育人的有机结合,努力实现了第一课堂、采风实习和第二课堂丰硕成果的展示展映。力争通过鲜活直接的展示展览形式,充分发挥传媒类学科的特点和优势,力争调动传媒专业师生的能动性,着力提升校园文化环境的育人氛围,做到文化产品开发设计有实物,校园文化活动品牌有实招,文化育人引领成长有实效。

参考文献:

[1]袁贵仁.加强大学文化研究 推进大学文化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02年第10期

[2]韩明涛.大学文化建设[M].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

[3]贡爽.大学文化育人机制的构建与实现路径研究―以沈阳师范大学为例,2013

[4]刘天.传媒类艺术类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思考―以四川文理学院为例.西昌学院学报,2014年6月

上一篇:山西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研究及对策 下一篇:高职体育社团发展趋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