骊山美景与女娲补天的传说

时间:2022-10-13 02:10:02

陕西省西安市东约三十公里处临潼县境内,有一座幽邃秀美的山,这就是闻名遐迩的骊山。骊,指纯青色美丽的马。骊山青松翠柏,郁郁苍苍,远远望去,宛若一匹凝神远眺、安详而卧的青色骏马,非常美丽动人,骊山也因此而得名。

早在三千多年前,骊山就以其林壑幽雅、风景绮丽成为历代帝王后妃们建立离宫别馆、游玩享乐的地方。西周的周幽王曾在此设离官。他贪酒好色,为博得宠姬褒姒一笑,举狼烟,戏诸侯,最后终于被戮于骊山脚下。

后来人们发现骊山温泉水可以治病,秦始皇便派人以石筑室砌池,称之为“骊山汤”,供其沐浴。到了唐玄宗天宝六年,大兴土木。沿山筑宫,唐玄宗与绝代佳人杨贵妃更是赏尽美景,享尽风流。长生殿里,唐玄宗和杨贵妃双双对天盟誓:“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在漫长的岁月里,骊山虽几经战火兵乱,却从未失去它的美丽,反而更增添了几分气魄和魅力,一直为世人所

瞩目。正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所写:“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缓歌漫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骊山如同它的名字一般富有诗情画意。雄伟的山势自然分为东西二岭,人称“绣岭”。满山松柏透着浓绿,沿着林间幽径漫步而上,绿树丛中百花争艳,百鸟啭鸣,不禁使人心旷神怡。如果你能在夕阳西下的时候翘首远望,就会发现整个骊山沐浴在金色的阳光下,披着万道红霞,美如锦绣,分外妖娆。这就是著名的关中八景之一“骊山晚照”。

登上骊山西绣岭第一峰,烽火台遗迹便尽在眼底,凝视这些遗迹,仿佛只能看见当年的滚滚狼烟,听见当年的人叫马嘶。在烽火台上居高临下,石瓮谷里林木葱茏,望不见底,下有瀑布千尺,水声淙淙,景色如画,神韵天成,堪称骊山之绝胜。

自古以来,民间便流传着许多有关骊山美景的神话,其中“女娲补天”最为古老。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人类过着平静安宁的生活。不料有两个力大无比而又野心勃勃的神――水神共工与火神祝融都想独霸天下,于是大动干戈。一次,水神共工率领儿子和两员大将坐在一只木筏上向祝融进攻。火神祝融口吐浓烟烈火把共工团团围住,抽刀与共工的人马厮杀起来,当场杀死了共工的儿子和一员大将,另一员大将也被火烧死。共工损失惨重,恼羞成怒,用头怒撞不周山,撞断了西北角一根擎天柱。只听轰隆一阵巨响,山摇地动,天塌地陷,大火四处蔓延,洪水肆意泛滥,日月星辰都失去了光泽。一个好端端的人间成了污浊混沌的一片,毒蛇猛兽乘机肆虐百姓,残害生灵。

就在这时,天宫勇敢善良的女神女娲,不忍心看人类遭此不幸,毅然下凡,拯救人类。女娲有两个聪明貌美的女儿,听说母亲到了人间,也一齐追随下来。她们首先端来东海的水,浇灭了地上的大火,然后在各条大江大河里拣来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的石子,在骊山这个地方炼了起来。火光照亮了天,照亮了地,从此日月星辰重新有了光芒,地下的泉水也变成了温泉。就这样一直炼了七七四十九天,五彩石炼成了石浆,石浆擀成了石饼,母女三人就用石饼去补天上的大窟窿。但路程实在太远了,搬运一趟石饼要用很长时间。机敏的小女儿为减轻母亲和姐姐的劳累,节省时间,变成了一匹青色飞马,驮着石饼飞快奔跑。也不知用了多少块石饼,天总算补好了,又像从前一样蓝。她们正要去补地,突然听到一阵震耳欲聋的巨大声响,只见洪水卷着树木,淹没房屋,正向这边涌来,水中一条凶猛的大黑龙正上下翻腾追食着落水的人们。女娲同黑龙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斗,最终降服了黑龙,救出很多人。大水不断从地上的窟窿中涌出来,女娲一看,立刻搬来石饼补地,石饼不够了,她们就用炼石子烧的芦苇灰,灰也用完了,水还在涌,女娲的大女儿一急,就化作一条长堤堵住了洪水。大地恢复了平静,人们又可以安居乐业了,可是那匹由小女儿变成的青色飞马却由于过度疲劳趴下睡着了。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她醒来一看,只见人间风和日丽,山明水秀,鸟语花香,一派美景。她被人间这番美景深深地吸引了,再也不愿回到天堂去,就凝神贪婪地望着这一切,天长日久便化作一座大山。因为这匹马特别美,人们便把它叫做骊马,这座山因此被称为骊山了。

由于女娲补好了天,补好了地,拯救了人类,所以人们便把她尊为“骊山老母”。为了纪念她的丰功伟绩,人们在骊山西绣峰上修了一座“老母殿”,为骊山平添了一处名胜。每当人们观赏骊山在晚霞中的雄姿,叙述起女娲补天的故事时,都会自然而然地想起那匹可敬可爱的骊马来。

上一篇:读懂婆婆的世界,相爱不再难 下一篇:雪中漫游武当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