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水浸润的绿萝峰美景

时间:2022-06-26 02:10:23

“第一岩前景若何?江流潋滟漾晴萝。游仙道士无萦系,也共白云栖一窝。”(宋・古汴高士《绿萝晴画》)

我不知道这是第几次站在绿萝山下。每当我漫步在“虹贯碧水”的桃源沅水大桥上,饱览着“云怒石开”的雄姿和“绿萝晴画”的秀色,心头的激情仿佛沅江的波涛一泻千里!

绿萝崖,既是桃源八景之一,又被我国古代道家称为“第四十六福地”。其色如古铁不磨的峭壁上,凸现着一幅天然的桃源仙境,图无雕琢的迹象,也无勾画的墨痕――白色的岩纹在黑色的岩壁上蜿蜒游动。每当细雨迷蒙之时,崖顶似有阳光照耀,悬崖上便分外清晰地映现出古树幽篁、亭台楼阁、武陵渔人撒网、白鹭成群飞渡的妙境。《桃源县志・疆域志・川附八景》(清同治版)载,绿萝山“峭岩削立,具画理,雨时常有晴色”,故名绿萝晴画。千百年来,绿萝站在山巅上随风摇曳着一串美丽的趣闻。古时候,绿萝村住着一位忠厚勤劳的樵夫,妻子却非常吝啬。有一天,樵夫卖完几担柴后,趁夕阳的余晖将最后一担柴送给赶回道观的道士,又因路陡天黑邀请道士在家食宿,妻子却当着道士的面指桑骂槐地训斥丈夫。翌日天明,道士从布袋里摸出笔和颜料,在板壁上画出一幅《桃源仙境》后,纵身跃入洞门,招呼樵夫夫妇结伴览胜。樵夫的妻子舍不得外边的账和缸里的米,待到樵夫的妻子收完外面的账、包来缸里的米,欢天喜地地往洞内跳时,洞门咔嚓一声紧紧关闭!她气得扯下腰间的罗裙朝板壁甩去,只见白光一闪,裙上印满了板壁上的画,她气鼓鼓地到河里搓揉罗裙,洗绿了一河沅水还洗不净,恼得她又将罗裙朝绿萝峰的岩壁上甩去,白光又一闪,罗裙上的画又清清楚楚地印在岩壁上……

绿萝崖,一幅永不褪色的天然风景,与其说是道士警世的画卷,不如说是樵夫勤劳善良的丰碑。

倚在大桥栏杆旁,眺望沅水南岸那一座又一座沉默的绿萝矗立着争奇斗秀的风姿――有的像吐纳千年的巨龟;有的似直刺九天的利剑;有的两峰并起,其一略凹,转动欲去,如骆驼背,如渴骥奔泉;有的如飘逸的桃花仙子;有的若得道的南极仙翁……其中,最奇特最负盛名的应首推临江的关公崖――又名刀劈崖,百尺高岩庞大的身影倾倒在沅水中,流露着一派冷煞煞的威严。特别是当天气骤变,乌云黑沉沉地压着黛青的绝顶时,那种寒芒四射的冷峻里又透露出一股股凛然不可侵犯的刚烈之气!传说此岩为汉寿亭侯关羽所劈。关公一生英武,却容不得人们提他兵败被俘的伤心事。清咸丰年间,桃花源的新头人在关圣帝君九月十三的忌日照例祀典致祭,又请了一班村伶演戏,为让百姓观看关公升天的境况,点了一出《走麦城》。正式开演时,天气十分晴朗,但演到吴兵从四面八方擂响战鼓,关羽准备趁夜杀出重围时,突然狂风怒吼,白昼刹那间变得昏暗不明,只见身穿绿袍、满脸怒气的云长迎着滚滚涌来的乌云,举一把青龙偃月刀拍马而来,旋风般掠过戏台下的人群,朝游仙观奔驰而去,赶到赵家洲头,突然奋起神威刀劈山岩――轰隆隆……金蛇狂舞般的闪电伴随着一阵阵山崩地裂之声,岩山被劈掉一半,怒涛也冲天而起!不过,桃花源的关帝庙里却没有了关帝的木雕神像。从此,“云怒石开”便成为沅江的一大奇观。

绿萝山下,沅水桥畔,一垄垄金黄的油菜花随风起舞……t望这座长1675米、宽16米、19孔的中承式拱桥,桥心两孔红色的弧形大拱横跨各100米、拱高各54.56米,施工中曾创空心桩大全国第一、缆吊全国第一的纪录;远眺桃源水电站钢筋混凝土大坝坝顶交通桥、二十三孔泄洪闸、十八扇进水口和船闸等建筑物各展风姿,横卧滚滚激流的十多座脊梁般的桥墩沉重地托住桥身,使长桥凌空飞越在滔滔碧波之上,雄奇地屹立于双洲之腰与绿萝晴画之间,与比翼齐飞的桃源沅水大桥并肩携手将远隔天河而互相呼唤的319国道和1848省道相拥相缠――这不正是今日张果老含水激射而呈现出的两条七彩长虹么?只见桥洞上下、坝闸左右荡漾的水波绿成一块块水晶般的翡翠,太阳照耀下的粼粼波光则好像是千万只跳跃的金梭,又似乎是一群穿着金色衣裳的顽童嬉戏、追逐,极目水天一色的茫茫上游,隐隐驶来几只摇梦的乌篷……

站在绿萝峰前,目光沿着大桥中央的支桥踏上江心浮起的两座绿岛――双洲(因沅水第14级台阶――桃源水电站的开发,摇身一变成为桃城水上公园),不觉使我回想起那年一睹芳容的往事――宛若碧玉垒就的河柳一望无涯,野鸟在滔滔绿浪间歌吟。踩着鹅卵石散乱的河滩,翻过沙丘,一脉清流横亘在前,顺着一块块踏脚石便抵达双洲的姐妹洲。穿越在小径的树荫浓密的苍茫里,沿途杂乱的芳草、苍劲的枫杨引导你一步步走入幽深,远处,偶尔传来几声悠长的鸟啼,倍添双洲的脉脉幽情。路边,一簇簇生生不息的灌木在诉说历尽刀斧的劫难之时,也似乎在展示着万古苍凉的境界。一瞥野滩之外,泊着几只渔船。我恍然从亘古丛林觅得一处天涯芳草,摇着划子环洲一亲芳泽。在洲尾,欣赏着江北混凝土浇筑的防洪大堤游龙般的缠挽着桃源县城,贴着各色瓷砖的高楼大厦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最引人注目的邮电大楼和鑫源大厦像一颗硕大无比的明珠和一座摩天缠云的峻岭,与修复告竣的漳江阁、楚望塔遥相辉映,一比高低!

沉醉于往事,笑醒在绿萝峰前。仰视之如浮云,其旁为乱石,石倒压水际,通体藤萝,幽苍之气自远而至。古人为什么把江岸的悬崖与河心的洲渚连在一起,取名“绿萝”呢?“绿”,又称,是一种属草本科的细弱的茎草,叶片卵状披针形,碧绿玲珑,非常喜人。《诗经・小雅・采绿》有“终朝采绿”的诗句,描写祖先整个早晨在野外采集茎草的情形,这种叫绿的茎草仍然生长在绿萝崖上。“萝”,又叫“莪蒿”,它既生在峥嵘的崖壁间,也长在河洲上。《诗经・小雅・菁菁者莪》写道:“菁菁者莪,在彼中b。”茂盛的萝蒿长得长又长,生长在江心洲渚的中央,多么美哟多么靓!诗人也许是站在绿萝山上,观赏双洲青翠蓬勃的萝,被萝的美所激励而吟咏的吧?绿萝崖和以绿萝崖为景魂的“绿萝晴画”,其名其意源自于最古老的诗歌经典――《诗经》也就不奇怪了。

而风姿娟秀艳色轻盈的绿萝女,不愿在深险荒旷的仙窟般的曲庑岩廊幽居,向往在亲情融融的家园经营灌溉浣濯的人间生活。在被盘踞峻岭秘洞的山大王强行抢去做压寨夫人后,虽日日消受山珍海味,夜夜安享富贵荣华,仍飞身崖下,以死抗争!故屈子行吟沅水在听取渔父讲述的这则绿萝女的掌故后,伟大的诗人以他天才的想象力,塑造了一位可亲可爱的女神形象:“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也许,屈原惊世不朽的名篇《山鬼》,就是在涉江的z船上挥毫诞生的吧。

沿着绿萝崖崎岖的鸟道一步步攀登,需要勇气,需要流下汗水,也唯此才能体会到激人奋发向上的精神,感悟登山深邃的妙谛――“从善如登,人生如登,登高望远,天大地宽”!

上一篇:浅析煤矿井下架空乘人装置电气系统安装与调试 下一篇:某低温液体(LNG)燃料罐应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