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腕们的收藏浮世绘

时间:2022-10-13 01:33:35

“刘益谦现象”:

“万金市马”的哲学意义

上个月初,收藏界最炙手可热的名字莫过于刘益谦,最轰动的事件莫过于这位上海滩资本大鳄在佳士得以1.7亿美元成交迪欧・莫迪利亚尼画作《斜躺的裸女》――

在这之前,无论是以2.8亿多港元拍下的鸡缸杯“用来喝了一口茶”,还是在佳士得出价3.48亿港元买下有600年历史的明永乐御制唐卡,刘益谦早已成为了人尽皆知的“有钱任性”代言人。

这位坐拥15家上市公司2.5亿股法人股的52岁富豪,收藏到底有多少?价值几何?他自己也搞不清楚。上海博物馆去年底将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波士顿美术馆、纳尔逊艺术博物馆和克利夫兰美术馆所藏的中国五代宋元书画珍品聚集到一起,展出共计60件展品。刘益谦一人便拥有宋元绘画三十多幅。

有人说,刘益谦以一己之力将艺术品市场带入亿元时代。还有人戏称,比刘益谦出手更大方的只有乾隆皇帝了。但出身贫寒的刘益谦经常提到世人加给他的“没文化、狂妄无知、牛气哄哄、炒家”这些标签,然后瞪着眼睛说自己根本不在乎。

2012年6月 ,在他创办的中国最大私人美术馆――龙美术馆开馆晚宴上,资深藏家张宗宪讲述了这样一段往事:1997年朵云轩秋拍,一本堪称吴湖帆精绝之作的12开仿古《如此多娇图》,拍前估价120万-180万,已是当时天价。张宗宪志在必得,但一位不知名的年轻人在场上与他展开激烈争夺,最终报出214.5万元收入囊中,创下吴湖帆当时个人拍卖纪录,张宗宪坚持不懈地举到了前一口。

被人在拍场上夺走心爱之物,张宗宪一气之下从此不买吴湖帆的作品。这位年轻人就是刘益谦。

1993年刘益谦前往北京收购内部职工股,恰好北京嘉德拍卖公司举行成立后的首次艺术品拍卖会。刘益谦从报纸上看到了这个消息,“我什么也不知道,就去了。花200块钱买了本图册,看看里面的名字,只认得郭沫若和李可染两个人,就买下了郭沫若的一幅书法和李可染的一张画,花了18万。”

起初他也挑便宜的买,但很快发现“这跟股票不一样,有时50万元的画没价值,500万元的画有价值。”而且一件艺术品有人说是真的有人说是假的,这个人说便宜那个人说贵,刘益谦常常茫然无所适从。

“让市场说了算,相信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买最贵的!”刘益谦决定干脆撇下专业知识,依赖市场判断,发挥“钱多的优势”。

没有被学校教育系统训练或者说摧残过的刘益谦,在投资领域拥有巨星般的天赋和单打独斗叱咤风云,但成名后面对大众舆论却总显手足无措。“我的弱势是没有艺术收藏专业知识,我的优势就是有钱,所以我要发挥我的优势”之类直白的“收藏心得”收获诸多负面评价。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苏献忠看来,刘益谦代表着一个比较新的收藏家群体,却是无法复制和超越的:“他的 “玩法”很高明,首先对他的企业在业界的知名度的提升很有效,其次,个人影响力方面深受金融圈的信任,非常利于融资――整个事件链做到了一个高度,上海市政府把他作为名片并支持他土地做美术馆。

同时,他也不无担忧:“鸡缸杯,用来喝茶的同时,能否品出些审美价值?这才是我们真正应该关注的。”

“文化说事”马未都:

谈收藏,别提钱

马未都最被大家熟知的身份就是收藏家,但他却 “不愿意别人这么称呼我”。

马未都在央视的“百家讲坛 ”上,每说到“捡漏 ”二字便眉开眼笑。用一个合适甚至低廉的价格,“捡 ”到称心如意的物件,这的确是件值得高兴的事儿。可现在马未都这张脸这么熟,店家看见他自然提起三分警觉,还能捡着漏吗?“当然了,之前我在英国乡下逛街时,花三十多万买了一个青花瓷大盘”,别人刚要开口询问升值前景,马未都早已封住口“我现在是捡历史的漏,值多少钱已经无所谓了”。

这件“历史的漏 ”现正摆在观复博物馆中―― 一件清代康熙年间的青花耶稣受洗图盘。该盘为罕见的基督教题材,尺寸巨大,画面绘制《新约马太福音》中耶稣受洗的情节,视觉效果震撼。马未都调侃说,这个作品属于“来样加工”,外国人提供题材,用中国人的工艺,“这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心胸,同时也是当时的一个创新之作。”

想想现在,马未都遗憾地是中国文化还没有力量在国际输出,“我三十岁的时候看的最好的电影都是英国的、法国的、俄国的 ……今天这些国家不拍电影了,剩下美国人灌输好莱坞那一套思想,印度人在载歌载舞”。在马未都眼中文明是求同的,全世界的文明都朝同一个方向发展,但是文化是求异的,我的文化跟你不同才有存在的意义。如今这世界坏在哪儿?就是全世界的文化也在趋同。

所以收藏往大说就是“寻找一个民族的记忆,享受文化差异”,往小了说就是“满足文人雅士内心的需求,帮他来理解纷杂的世界”,马未都称这两点为收藏的原旨。

在这个圈子中摸爬滚打了这么久,看多了钱字当道,他说这就是现在不愿意被称之为收藏家的原因,“今天我们的收藏、基本全社会的收藏,完全变成了商业的博弈。这就是为什么我在任何一个收藏节目中都不会谈钱的原因。不是说不喜欢别人加入收藏的队伍,而是不喜欢过去惟一一个干净的经历变得非常的世俗化”。

在马未都心中,拍卖价格 2.3 亿的“鬼谷子下山”,在心中还没有捡漏得到的“青花耶稣受洗图盘 ”重要,因为后者是新鲜的历史缩影。

而他心中的收藏大家,是他的忘年交,被称为“老头儿”的王世襄。虽然相差 41 岁,但二人却曾经结伴到山西“淘宝”。晚年虽然王世襄因为文物受了不少苦,但要让收藏的东西传承下去,就必须要“散 到社会上,马未都开办观复博物馆,也是如此。

“文化说事,明白做人”,半辈子感悟出的这八个字,马未都要牢牢守着过下去了。

现代王世襄们的“范儿”:

天下的一切都是忙出来的,惟独文化是闲出来的

收藏有两大要件,一为财,二为才。诚如章伯钧所说:“中国文化有一部分,是由统治阶级里最没出息的子弟们创造的。”世家、闲逸似乎成了文人辈出的关键词。

1946年,“民国四公子”之一张伯驹变卖超豪华宅邸(原晚清大太监李莲英旧宅),得黄金220两,只为购得稀世珍宝《游春图》。而著名收藏家王世襄,被称为京城第一玩家,若是用北京话说,是个地道的“顽主”。

据《金石录・后序》所载,李清照与赵明诚经常在归来堂品茗对坐,两人相互以所藏古物命题稽考对方,传为收藏史上的一段佳话。在日益火爆的中国当代收藏群体中,从贾平凹的“丑石”,到海岩玩的黄花梨,王刚藏的瓷器……这些文化界的名人也已经成为重要的生力军。

海岩开始不太理解张伯驹,为了一幅画就把自己的宅子卖了,他老婆不给他钱,还躺在地上不起来,他觉得这就是一个故事。现在,他俨然成了另一个张伯驹。对于明式黄花梨家具的收藏爱好,让这位高产作家、酒店高管总是被缺钱困扰。

“家里有一个人痴迷于收藏之后,这个家就会变得穷困潦倒。”海岩说。他现在最好的一条裤子,裤边已经磨损。穿的鞋子,也是又开又粘,补过很多次。去饭馆吃一顿饭都要算来算去,想着怎么省钱买黄花梨家具。

说收藏,海岩一定会提及马未都,两人相识于上世纪90年代海马影视协会成立那会儿。几年后,马未都请海岩等人参观位于琉璃厂的观复博物馆:“当时我们都年轻,去那儿就跟看西洋景似的。”

海岩从收藏之初便听取了马未都的建议,把自己的收藏范围缩得很小,以收藏黄花梨家具为主。他说:“我不是痴迷,我是起步晚,财力小。我只能收一样东西,那么在这个领域中,我可能有一定的发言权。如果什么都收,那我什么都不是了。”

文学之外的贾平凹,是个收藏家,从奇石到汉罐,从怪木到古砚,无所不及。

贾平凹曾说,“没有嗜好的人不可交,所以我也就多嗜好。写字、画画、下棋、唱卡拉OK、收集陶罐、瓷瓶、木雕、石刻,最痴心的是玩石头。”

贾平凹生于陕南山中,长于丹江河畔,打柴歇息于卧石之上,渡河跨越于列石之间,可谓从小与石为伴,一生钟情石头。早年著有《丑石》,以之自喻,近年又为著名藏石家李饶的藏石配文著有《小石头记》一书,且在该书序中宣言:“玩石却绝不丧志。它需要雪澡的情操,澹泊的态度,天真、美好,这就是缘分。”

贾平凹的不少藏石是朋友送的,他自称“我平日吝啬,吝啬花钱吃饭和穿衣,写字能算书法了,也不肯轻易为人留字,可谁若送我奇石,我会当场挥书答谢的。以后明知有人投我所好,以石索我字画,我也甘心落其圈套。”这其中不乏智慧和缘分。

上一篇:基于“定岗双元”模式的《电子商务实务》的课... 下一篇:城市巡逻移动自组网路由协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