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情入境悟语感 循序渐进塑语言

时间:2022-10-13 01:21:19

入情入境悟语感 循序渐进塑语言

本篇论文从幼儿语言培养重要性入手,有理有据的阐述了幼儿时期是语言培养的关键时期,并从“如何在教学和生活中培养语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做了的介绍,以期与读者产生共鸣,共同提高幼儿语言培养的质量。

21世纪已经到来,在高科技迅速产业化的巨大冲击波的推动下,未来的社会对人的素质提出全面而严峻的挑战。由于语言教育在个体素质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不难看出,21世纪对人的语言能力的要求高过以往任何一个时代。而生理学研究又表明:幼儿时期是掌握语言的关键期,充分利用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及时地鼓励和引导幼儿,将能够迅速地发展和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二十一世纪是人才竞争的时代,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将是人才的基本素质,这种能力需要从小培养。“五层之台,起于垒土。”作为一生中语言发展最重要的幼儿时期,如何创设各种情境培养幼儿语感,丰富幼儿词汇进而更加有效地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一、融入生活,培养语感

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敏锐的感受力。老一辈教育家叶圣陶和吕淑湘都十分重视语感的培养。叶老曾说过:“文字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因此,训练幼儿语感是发展幼儿语言的前提和基础。

1.礼仪入手,初识语感

礼貌是人们的道理准则,是人与人相处的规矩。礼貌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礼貌行为,二是礼貌语言。两者结合起来才能给人一种谦逊文明,恭敬有礼,落落大方的好感。礼貌也反映着一个民族的精神状态。因此,礼貌教育要从小抓起,教师要为幼儿创造使用礼貌用语的条件和环境,使孩子从小就会用礼貌用语,有良好的语言习惯。培养幼儿的礼貌言行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教育孩子尊敬长辈、成人。要求幼儿能用礼貌语言主动、热情、大方地打招呼、称呼人,会问早、问好,再见。

教育孩子当自己不注意影响别人时,会主动诚恳地道歉,而当别人影响了自己时,能克制、谅解别人,会说“没关系,不要紧。”

教育孩子当别人在谈话时,应不插嘴、不妨碍;成人和自己讲话时,要专心地听,不打断别人讲话,不离开,不嫌烦。有急事需要及时谈时,要打招呼。别人向自己提出问题时,快要认真的回答。

2.交往为桥,培养语感

幼儿园孩子的一日生活都是在群体中度过的。在集体中“与人交往”无处不在,这又为幼儿建立语感创造了条件。我不失时机地引导幼儿,让他们在具体环境中去尝试。需要别人帮忙怎么说;与人分享玩具说什么。孩子在解决自己交往中出现的问题的同时,培养了语感。

3.故事讲述,形成语感

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具体形象,抽象思维开始萌芽。语言在思维发展中的作用也不断增强。因此,利用趣味的故事情节,在启发幼儿思维的同时,对于形成幼儿语言感受能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小公鸡学吹喇叭》的故事教学中,我通过语气的变化把故事情节生动地展示出来,激起幼儿强烈的兴趣,让幼儿畅所欲言,说出自己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从不同方面进行训练促其形成语感。

二、注重点滴,积累词汇

在培养语感的基础上广泛积累词汇是发展幼儿语言的最佳途径。“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纳百川无以成江河。”积累不但可以丰富幼儿的语言,更为幼儿“人文素养”培养奠定了基础。而积累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从实际出发,从点滴做起。

1.反复诵读,广泛识记

生理学研究表明:三、四岁至十三、四岁是人的记忆力最佳时期,而幼儿正是孩子大量识记、积累语言的最佳时期,因此,我特意编排一些“成语接龙”每天利用一定时间让幼儿反复诵读,“龙马精神―神采飞扬―扬眉吐气―气吞山河…….”。长此以往,幼儿对一些常用成语熟读成诵,储备了大量词汇。

2.亲力亲为,知词晓义

感觉和知觉是认识客观现实的第一步,它是一切知识的来源,幼儿通过亲身感知现象的动作,就能完成形象的记忆。例如:“在看图讲述《植树造林》中,学习词:种、挖、提、抬、浇时,我先让幼儿观看图片,让他们仔细观察图片中的人物都在干什么?他们是怎样植树的?小朋友们有的说种树,有的说挖土,有的说在搬树苗,还有的说在浇水。这时,我又让小朋友边说边做相应的动作,于是有的做出挖土、种树的动作,有的做浇水的动作,形态不一,动作逼真。有的小朋友做不出动作时,我就做一个动作提示,并让他们也做一做,这样,幼儿学习兴趣非常浓厚,很快就理解了词义,在此基础上,记住词语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三、创设情境,锻炼口语

“学语文是为了用语文”。我们培养幼儿语感,丰富幼儿语言积累,其目的都在于培养幼儿使用语言的能力。所以,我在教学时通过各种途径训练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为幼儿口语训练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在教学《小猫钓鱼》故事时,我抓住“三心二意”和“一心一意”两个新词,组织了一次内容新颖,形式多样的建构游戏活动,即:“小小加工厂”。在活动中,我制作材料放在桌上,让幼儿自由选择去做。在同一时间里,有的小朋友一会做这,一会做那,结果什么都没做好。有些小朋友专心致志地搭建出了楼房、汽车,还编出了动听的故事。这时,我抓住时机组织幼儿互相参观,共同欣赏别人的作品,体验“一心一意”所获得成功的快乐;体会“三心二意”造成失败的感受。这时,我向幼儿提问:“小猫开始为什么钓不到鱼?后来又是怎样钓到鱼的?”“你对刚才的活动有什么想法?”让幼儿充分地表达。小朋友们能用自己的语言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清楚而完整地说出来,而且用到了新学的“一心一意”和“三心二意”。

可见,创设情境,不但能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而且能激起他们强烈的表达欲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经过两年的训练,我园幼儿的语言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主要表现在:①幼儿敢说、爱说;②能创造性的讲述;③喜欢与人交往,交往语言不断丰富。

幼儿的语言发展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是一项平凡而又伟大的工程。它需要我们幼儿教育者脚踏实地、集思广益,用一颗勇于探索、善于发现的心去耕耘、去奉献、去引领、去雕塑!

上一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融入人权教育理念的重... 下一篇:小学少先队员对少先队活动的认同感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