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文取材,以写促读

时间:2022-10-13 01:02:04

《新课标》中说:“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即要落实语言训练。《教学大纲》指出:“在阅读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即“读中学写”,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加深和提高。所以阅读教学中可灵活设置小练笔训练,实施“随文取材读中学写、以写促读升华领悟”的读写结合策略。

中年级刚从说话写话过渡到写句成段,往往在作文时无语言、无内容、无表达方式,独立写作一个段落、一篇文章困难很大。教师应在平时的教学中帮助学生“找米下锅”,而最好办法就是进行读写迁移,读中勤练笔,由读迁移到写,即小练笔,也就是让学生结合语文教学中的有关写作知识,进行仿写型的作文小练习。

在阅读教学中的小练笔,“贵在吸引、重在感染、效在出奇、妙在有新、旨在强化” ,本着“读中学写、随文取材”的原则,可分以下几种形式。

一、补白详化

为留给读者回味的空间,课文中有些内容用简短精练的词句一带而过,或有情节跳跃的空白处。这时,可在教学中采用以下方式:

1.填补空白,活化形象

教学时,把握内容,披文入情,抓住文中那些高度概括抽象却与中心密切相关的词语,让学生展开想象,通过练笔把空白还原成具体可感的鲜明形象,深化感悟。小练笔是填补空白的有效手段。教学《长城》一课以后,让学生填补这样的空白:万里长城像( ),在崇山峻岭之间( ),它高大( ),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 ),长城由( )建造的,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 )和( )。从而使学生对长城的认识得到进一步提高。

2.仿写词、句、段

仿语言、仿句式的小练笔,有利于学生积累丰富词汇,有利于培养想象能力。如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可模仿“正如人们所说的,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进行仿写。让学生仿写“节日的大街上,一半是人流,一半是车流。”

也有仿段落结构的小练笔,可对文本的概述处进行扩展。如《黄山奇石》第二、三段,用并列结构、比喻手法,描绘出四组奇石,可让学生仿写扩展第四段提及的“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等奇石。

3.凸现思想,显化情感

文章的思想在语言文字中若隐若现。教学时,教师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引导想象,进行艺术再创造,用人物的语言、行动、神态、心理去填补省略处,揭示这些空白的艺术效果,让学生体会出作者运用这些省略手法的妙处。

所谓“情动”而“辞发”,可借助以课文内容为素材的练笔,让文章内蕴的情感外显。如,于永正老师教《白杨》时,“现在我们就以课文中这位叔叔的事写一段话。写的时候,请用上刚刚学到的‘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几个词语。”赞颂白杨不是课文的写作目的,赞美人才是课文的中心所在。这一训练,不但使在文中表达中心起关键作用的两组关联词及时得到迁移运用,且在树与人之间搭起一道桥梁,写的同时,课文的中心思想已跃然纸上。

4.提炼内容,深化理解

要求学生用一定的语言形式,提炼概括课文的内容,以此加深理解,并获得语言运用的训练机会。如:在教学名篇《草船借箭》后进行的缩写,以此提炼语言的精确性和概括性。

二、延伸拓展

1.重组

运用文本言语,结合个人体验,对文本进行重新组合。《詹天佑》里有一句:“消息一传出来,全国都轰动了,大家说这一回咱们可争了一口气。”其中“轰动”一词比较概括。特级教师黄桂林老师这样引导:“轰动”是一种什么样的场面?如果你置身于这场面,能描述出情景吗?学生在这个补白的基础上,从男女老少、社会各界人士的角度,来说说自己的感受。从而深化了这次轰动的意义。

2.转换

以文本的语言材料为依托,对信息进行筛选、改造,转换文本的某一方面,让学生在新的语言环境中实践运用。比如:换文本的人物(即叙述角度),即改写,改写文章的形式、内容等。如:在学习现代诗《我是苹果》后,模仿“我是苹果,我是一只小小的,红艳艳的苹果。”来写一写“我是葡萄”等,并尝试根据课文内容展开说明。

把诗歌转换成记叙文,如:学古诗《暮江吟》后,让学生想象:假如我是作者,站在江边会看到什么?想到什么?让学生描绘这些美景,岂不比单纯翻译诗句的效果要好?

把说明文转换成童话或记叙文,如:在学习了说明文《松鼠》以后,用第一人称写记叙文《我是松鼠》。

3.续写

写作文时展开丰富的联想,会使文章生动形象。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而这种能力是练习的结果。续写是联想法练笔的一种形式。有不少课文言尽而意未尽,留下很多想象的空间。我们为什么不插上想象的翅膀,大胆地去再创造呢?不妨顺着作者思路去想。

续写余意未尽的文章,深化主旨。比学《滥竽充数》后写续篇,可写南郭先生的角度写他回来后;也可从齐宣王或齐泯王写宫廷乐队。

此外,我们还可以凭借文中的插图进行想象练笔。

总之,随文小练笔方法多样,贵在坚持,关键要做到一练一得,积少成多。

三、小练笔的教学注意点

1.随文练笔要加深对文本阅读的领悟

阅读教学中的练笔,受到训练时机的制约而不宜随时进行,以免影响课文的内在气势和神韵,转移课文内容激发的情感,破坏教学过程的流畅性,只宜在阅读教学的最后阶段或其他时间进行,局限性显而易见。如就文取材,这就是以课文内容作为写的素材,把语言形式的运用和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地结合起来,要根据教学契机进行随文练笔。

2.以写促读,促进对文本阅读的升华

随文练笔提供现成的“下锅之米” ,以课文内容为素材进行练笔,提高了阅读教学中写的密度,也提高语言文字训练的强度,因此练笔须紧扣在理解课文的内容、思想、情感这根线上,保证教学主线的统一性,教学过程的流畅性,情感氛围的和谐性。

读中勤练笔,写后促感悟,根据阅读文本学到的写作方法,融会贯通,进行新的构思和布局,探索新的思路和技巧,进行再创作练笔。这才是读书中的“终当求所以出”,也是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使学生借鉴、超越文本,在多样化的动态言语实践中内化运用,求得人文和工具性的和谐统一。

上一篇:由反叛到平静 下一篇:初中物理课堂探究性教学实践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