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反叛到平静

时间:2022-07-31 04:55:56

摘 要:《简・爱》是是十九世纪英国著名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该作品成功塑造了一个敢于反抗、勇敢独立,摆脱男子的压迫和歧视的这样一个时代新女性。本文试图从简・爱的生活背景和语言着手,分析简・爱的性格由顺从转向叛逆、独立、最终服从的原因。

关键词:顺从;叛逆;独立;服从

《简・爱》的创作时期正好是英国处于工人运动时期,彼时社会阶级斗争较为尖锐,被压迫的人民大众过着及其悲惨的生活。《简・爱》这部小说能突破传统思想的模式,成功塑造了一个出身贫苦、地位低下、长相普通却敢于反抗、勇敢独立,不断追求自我和自由的新女性形象。自《简・爱》出版之后,就引起了英国文坛和整个社会的震动。主人公简・爱也被认为是西方文学中最具魅力的女性人物形象之一。本文拟从简・爱的生活背景和语言着手,分析简・爱的性格由顺从转向反抗、独立、最终服从的原因。

一、初始的性格转变:顺从到反抗

简・爱最大的缺点是其具有严重的自卑心理。夏洛特从外貌、社会环境以及个人主体等三个方面来描绘了简・爱性格深处的自卑心理,这种自卑心理使得她在成长过程中一度顺从于当时的环境。她自幼父母双亡,加之外表不出众,简・爱承受了B度她那个年龄不该承受的东西:约翰暴虐的、没有理性的、没有怜惜的威胁对她来说如家常便饭。“我已经习惯于服从”。但是这时的简・爱却把自己所受的欺负和虐待归结为自己相貌的丑陋,直到她所承受的痛苦达到极限时,她才开始反抗。不屈的意志和顽强的生命力使她被摧残的肉体和精神没有打倒,而是奋力的抗争,反抗和压迫。从“我无法回答内心的这个不断提出的问题:为什么我这样的受苦”,到最后发出了“不公平!――不公平啊!”在这样不公平的可观环境中,孕育和锤炼出简・爱反叛的性格,使原本性格柔弱的小女孩蜕变成一个具有强烈的反叛性格的女孩。

在劳渥尔德学校学习生活的这八年多的时间里,特别是在做学生的那个时期,简・爱叛逆的性格达到了一个高潮。劳渥尔德学校标榜着是一间慈善学校,但其实就是一个人间地狱。孩子们在那儿受到了非人的虐待,没有人格,没有自由,吃不饱,穿不暖。简・爱对学校惩罚肉体及拯救灵魂的制度深恶痛绝。“要是大伙儿对残暴的人都一味和气,一味顺从,那坏人可就要由着性儿胡作非为了;他们就永远不会改好,反而会变得越来越坏。当我们无缘无故挨打的时候,我们应该狠狠地回击;我肯定我们应该回击――狠狠地回击,教训教训打我们的那个人,叫他永远不敢再这样打人。”正是简・爱的这种想法,使她一次次的与学校里所谓的“慈善家们”进行对抗,追求属于她自己的一种平等、自由、独立的生活。

经过了八年单调刻板,枯燥乏味的学校生活后,简・爱已经从当初的鲁莽逐渐变成了一个思想日益成熟的大人了。已经具备自己的一定生存能力之后,简・爱主动地招贴广告想给自己寻找更好的谋生之路。终于随着谭波尔小姐出嫁,她也离开了劳渥德学校,同时也离开了简・爱感觉到的“一种稳定的感觉,一切使我觉得劳渥德学校有点像我家的联想,全都随着她消失了”,她意识到:“真正的世界是广阔的,一个充满希望和忧虑、激动和兴奋的变化纷呈的天地,正等待着敢于闯入、甘冒风险寻求人生真谛的人们”。

二、从叛逆性格转向精神的独立

在劳渥尔德学习的八年多时间里,无论是在思想方面,还是在自己的技能水平都有着不同的超越。离开劳渥尔德之后,简・爱应聘到了桑菲尔德庄园做家庭教师。虽然当时做家庭教师还是一个非常的低下的职位,但是此时的简・爱人格健全,自尊自爱,充满了挑战未来可能遇到的一切问题的反抗精神,这也是在她叛逆性格基础上的一次提升与飞跃。

庄园主人罗切斯特是一个资产阶级家族利益的受害者和牺牲品。他有自己的难言苦衷,他的内心一直承受着莫大的痛苦,他的精神一直处于极度的空虚之中。当罗切斯特第一次看到简・爱时,他就感到了“有一种全新的东西,一种新的活力和新的感觉”。随着两人感情的逐渐升温,简・爱深深的感受到两人之间门第相差悬殊,在交往中往往显得相当的被动,这对简・爱的自尊心造成了冲击。简・爱也只能在思想情感上做出一个反抗,使自己在精神上保持独立。她这种维护妇女独立人格、主张婚姻独立自主以及男女平等的主张可以看成是她对整个人类社会自由平等的向往追求,精神独立的简・爱表现出一种不平凡的气质,智慧又善良,丰富又大方。在爱情上简・爱的感情是炽烈的,但她并没有迷失自己,在她的内心深处始终保持着独立自主的人格。而罗切斯特自始至终爱的是简・爱的心灵――有着意志的力量,美德和纯洁的心灵,对于客观存在的门第之别并没有理会,而是努力的去克服,拉近两人之间的距离。正是基于如此,简・爱才真正的爱着罗切斯特,得到罗切斯特也是她一个美好的愿望。就在他们步入婚姻殿堂的那一瞬间,她得知了罗切斯特已经有一个发疯的妻子,刹那间的美好愿望被这个事实所击碎。这个沉重的打击,使简・爱悲痛之中又充满了矛盾:要是离开罗切斯特,这样尽管两人会为此承受巨大的痛苦,却使简・爱能维护自己的尊严;要是留下来,简・爱肯定不可能依旧做她的家庭教师,与罗切斯特结婚,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却沦落为罗切斯特的情人的可卑地位。最终理智战胜了感情,当罗切斯特要求与简・爱到法国的一个无人知道的地方生活时,简・爱毅然拒绝了他的请求,决定离开了这个令她终生难以忘怀的桑菲尔德庄园,爱情的幸福在此时成了泡影。

想要真正的使自己的情感独立于社会之外,那也只能作为一种社会理想因素而存在。“现实的情感独立无法纯粹,无论在传统,还是在现代前卫思潮中,对性(绝对的情感独立)的强化都只是象征性或程度性的。情感独立于社会有时在象征层面上是相当极端的。”爱情是自私的,对于两个热恋中的情侣来说,都希望这种情感只属于两个人自己的世界,所以发现罗切斯特又多了个妻子,简・爱是绝对忍受不了的,只有用离开来证明个人的尊严和自我个体的独立。

三、从精神的独立最终又回归于顺从

离开了桑菲尔德,简・爱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心中还不时的挂念起远方的罗切斯特,在爱情和人格方面简・爱进行了艰难的抉择。住在泽庄的日子,简・爱应该是过得非常的愉快,又恢复了以往的那种特有的独立。在与黛安娜和玛丽相处中,简・爱真正享受到了生命的愉悦、自由、独立,让一切不平等随着时间统统都赶走。但是家里的圣约翰表兄是一个冷酷自私的人,他以上帝使者自居,口口声声说去印度传教是他的天职,还以上帝的意旨为借口强迫简・爱嫁给他,和他同去印度。但简・爱决绝他的求婚。在她心中两人的结合需要建立在真爱的基础上,而圣约翰并不是真正的爱着她,求婚的原因也只不过是他认为她可以成为一个合适的传教士的妻子。心理学家阿德勒探讨过爱情基础的问题,他指出:“爱情本身并不能解决事情,因为有各种各样的爱情。唯有当适当的平等基础时,爱情才走上正确的途径,婚姻才会成功。”然而圣约翰是很难满足于简・爱对爱情、平等的要求,所能提供的也只能是对上帝、对宗教的崇拜。

简・爱虽然一开始拒绝了他的要求,但是却始终赞赏他献身宗教的精神,表示做妻子不行,做助手可以。后来终于在这个正人君子的宗教力量的感召下,她甚至对他说“只要能相信是上帝的旨意要我嫁给你,那我就可以此时此第就立誓嫁给你――不管以后怎样!”这和那个向往幸福独立的简・爱的形象就出现了差距。一个原本愤世嫉俗、勇敢的妇女突然变成了忠顺服从的女信徒。就如简・爱自己认为的“我不知道有什么折衷的办法;在跟和我自己的性格相反的独断严酷的性格打交道的时候,在绝对服从和坚决反抗之间,我一生中从来不知道有什么折衷的办法。我总是忠实地绝对服从,一直到爆发,变为坚决反抗为止,有时还是带着火山般的猛烈爆发的;目前我没有要我反抗的理由,我目前的心境也不想使我反抗,我便细心地服从了圣约翰的命令。”

简・爱最后服从于圣约翰,那只能说是简・爱服从于圣约翰所说的宗教和上帝;而对于罗切斯特,那是一种发自肺腑的,带着某种强烈的爱的结果。她是一种建立在相互平等基础上的服从,被他们之间的真爱所征服。然而这里所说的顺从是对爱的顺从,也包括对于上帝的爱的顺从,并不是对于圣约翰个人意志和以上帝的名义进行宗教扩张的顺从。这些存在本质上的差别。

当简・爱再次与罗切斯特相遇,罗切斯特变成了一个双目失明,只剩下一个残肢的残疾人,而当时的简・爱在金钱和人格方面完全能够自己独立,完全可以找个更加优秀、健全的丈夫,但是爱情的力量驱使着她,使她成为罗切斯特的眼睛和手,一辈子搀扶着她。这时她只是服从于自己对真爱的追求,对于罗切斯特而言,他已不是当年那个威风十足、家财万贯的罗切斯特了,现在的简・爱不是当初凭精神力量吸引了罗切斯特,而是赢得了罗切斯特爱情的那个简・爱了,真正具备了一个独立和自由的人。

作者给我们塑造了一个敢于反抗、具有独立人格和追求平等地位的妇女形象。虽然没有漂亮的外貌,但她身上散发出的一种独特的气质深深的打动了我们读者。渴望获得真爱的脚步始终在前进着,简・爱从当初凭精神力量吸引了罗切斯特,到最后是赢得了罗切斯特爱情,在19世纪当时男女还没有完全平等的前提下,简・爱这个人物的这些种种特征在当时英国文学史上就是一个创举和神话,也因此在文坛上产生了强烈的反响。

参考文献:

[1]夏洛蒂・勃朗特.简・爱[M].中国戏剧出版社,2006,6.

[2]冷和平.男权文化背景下的女性生存悲剧[J].苏州大学学报,2009,3.

[3]杜瑾.论《简・爱》中女性对男性传统的依附心理[J].读与写杂志,2009,1.

[4]何洁.自卑――自尊的起点和动力:浅析简・爱的性格特征[M].太原:山西师范大学学报,2007,6.

作者简介:

单春玲(1976―),女,硕士,宿迁高等师范学校,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上一篇:谈谈被征地农民问题 下一篇:随文取材,以写促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