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集的故事

时间:2022-10-13 12:43:18

征集的故事

有些珐琅彩上面写有年款,比如甲子之类的,底下落着雍正款,但是雍正在位这些年根本就没有甲子这一年,连基本问题都没搞清楚就去收藏,这是挺大的一个问题。

采访孔超之时,北京匡时刚刚结束“收藏寻城记”第一阶段长沙、成都和武汉的活动,两天之后,他又将赶赴厦门,开展新一轮的征集工作。随着艺术品拍卖的竞争日益激烈,几大拍卖公司不仅在春拍结束后很快便展开了下一季大拍的征集工作,而且也将征集范围扩大到之前未曾涉足的二三线城市。对于拍卖公司而言,在市场上流通的拍品无怪乎三种:一种是“熟货”,一种是海外征集的作品,还有一部分是属于老藏家且从来没有进入市场的“生货”。在孔超看来,这次最大的收获就是接触到了一些这样的藏家,因为之前他们没有进入市场的渠道,也不愿意将自己的东西拿到北京或其他城市上拍,而拍卖公司的到来给了他们了解拍卖市场的机会。

不过,无论对于拍卖公司还是藏家来说,征集过程中不一定都是好消息。作为北京匡时瓷器杂项部的主管,孔超开门见山地谈起了这次征集过程中最普遍的一种现象。他说,有个人拿来了一个造型像孙悟空的铜鎏金带钩,专家说这个是孙悟空,但送拍人说不是,因为孙悟空是公猴,这个是母猴。因此,他觉得这是个宝贝,因为从来没有出现过,故宫没有,台北和纽约也没有,但在孔超看来,“它和制式的标准完全不一样,实际上就是一些臆想和创造。这种东西特别多,非常普遍。”

除此之外,根据孔超的观察,在送拍的瓷器当中最多的就是元青花、珐琅彩和转心瓶。近年来,这类瓷器价格的高涨带动了大量仿品的出现,但是很多收藏者缺乏基本的常识,往往闹出笑话,“有些珐琅彩上面写有年款,比如甲子之类的,底下落着雍正款,但是雍正在位这些年根本就没有甲子这一年,连基本问题都没搞清楚就去收藏,这是挺大的一个问题。”

什么可以上拍?

不久前,微博中流传着一个故事:在匡时的公开征集中,有人送去了几张书画作品,专家的第一印象觉得画风有些异域风情,然后看到画旁有一枚印章,便问是谁,送拍人称,“这就是我啊!”在征集中,这样的故事并非鲜见,但也不禁让人产生一个疑问,那便是什么样的艺术品能够进入拍卖市场?

对于书画而言,荣宝斋(上海)书画部经理许娟有着自己的看法,她说,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能够留下来的一定是精华,因此能够进入收藏的艺术品一定要得到历史和市场的检验。对于留存下来的古代书画和近现代书画来说,经过历史的检验自不待言,但是当代书画并未接受历史的检验,因此还要看它是否接受了市场的检验。除此之外,能够留存的当代书画既要有传统功底,又要有个人面貌,亦即超越他人的更高的艺术水准。许娟还补充说,这样的书画还要跟大多数人的审美相契合,“不能说收藏了一件艺术品,100个人看了99个人说不好,只有你一个人认为好。作为个人喜好没关系,但进入市场就跟投资发生关联,因此一定要能被大多数人接受和认可。”

相对于书画,瓷器杂项也是艺术品拍卖中一个重量级的版块,而且涉及的拍品也更为多样化。对于什么东西能够上拍,孔超从相反的角度,亦即什么不能上拍给出了他的答案。他说,现在的瓷器拍卖主要以明代和清代为主,宋代和唐代的也有,但是属于文物的高古瓷国家不允许上拍,此外,青铜器、犀角也是法律明文规定不能上拍的东西。不过,现实中孔超遇到最多的还是另一种情况:很多人拿来一些民国或晚清的盆、盘子或者碗来送拍,市场上买可能也就三五千,“你说这个东西是真的吗?确实是真的,但却不适合拍卖。首先这些东西在市场中很容易买到,不用到拍场费劲来举牌,另外拍卖公司会收佣金、保险费、图录费和所得税,一件几千块钱的东西,如果把这些都扣掉,也就所剩无几了。”在此,孔超特别提醒,一定区分古美术和旧货的区别。有些清代中晚期或者民国的东西确实够老,但只是日常用品,换句话说只是旧货,不具备文物的基本特征和时代的艺术风貌,在工艺或其他方面也非出类拔萃,这类东西也不适合上拍。“我们现在强调古美术,要包含艺术性和收藏价值,并不是说什么老东西都可以卖 ,都可以卖大价钱,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

与之相比,现当代艺术品拍卖也有自己选择的标准。香港苏富比20世纪中国艺术部主管陈秀玉表示,苏富比甄选艺术家通常有三个标准:一是作品是否具备民族特色,如东西方绘画,虽然都使用同样的油画颜料,但在表现性上有所不同,民族性就是东方的色彩和情感;其次要考量作品的时代性,或者说当代性,也就是艺术家如何从流行的艺术风格中脱颖而出,去创作时代感的作品;最后是个性,指的是艺术家个人鲜明的艺术语言,比如赵无极、常玉和吴冠中,一看到作品就能了解到他们个人的色彩和创作的语汇,而不需要去看签名。

苏富比历史悠久,自有一套成熟的拍品征集标准。不过,正如道明拍卖现当代艺术部主管唐丽丽所言,同样的问题,每家拍卖公司给出答案都不一样。今年秋拍,道明拍卖将重新恢复现当代油画雕塑专场。在唐丽丽看来,作为一个重新恢复的专场,稳中求胜显得至关重要,因此她会翻看道明以往的成交记录,看看哪类作品销售得更好,以及她所了解的藏家口味如何,真正做到有的放矢。而对于初涉现当代艺术品收藏领域的人来说,这种方法也不失为一条捷径。

收而不藏

对于艺术品投资的人来说,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收藏能获得丰厚的回报,但结果往往并不如人愿。孔超便讲述了一个极端的例子。

在第一阶段“收藏寻城记”过程中,孔超在武汉碰到一个藏家,他家有几千、上万件的瓷器。这位藏家遇到一个问题,卖给他的人说这些瓷器是传下来的,不能给别人看,于是他就一直收、一直藏,从来没跟别人有过公开的交流,结果就低头一直往前走,走错了也不知道。最后收得差不多了,想卖了,这个时候跟人家一交流,发现全是假的,损失特别大。“刚开始收,你可能有兴趣,又有钱,朋友间总归有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你可以去求证,或者哪类东西的哪个专家看得好,你可以去学习,这样一开始就不会出现特别大的偏差”,孔超特别强调,“收,但一定不能藏。”而对于艺术品的鉴定,其实也有一条捷径,孔超举例说,“你都不需要拿给专家看,你先送嘉德,嘉德不收,送保利,保利不要,再送匡时,匡时也不要,你说它能是真的吗?拍卖公司是靠佣金吃饭,你的东西不要说拍一个亿,就是卖500万,都抢着要,而且你说一家公司眼力不行,三家一线公司都不要,这个东西真假就很明白了,有谁的证书都没有用。”

上一篇:试谈ERP平台下钢铁企业成本核算的精细化管理 下一篇:平潭综合实验区土地储备融资模式分析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