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小实验

时间:2022-10-13 11:01:36

家庭小实验

摘要:家庭小实验使得课堂教学从课内延伸至课外,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方面有着课堂实验不可替代的作用。这种实验形式最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拉近了化学与生活的距离,提升了化学的亲和力,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化学教师要充分发挥家庭小实验的功能,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参与科学探究的过程,从而提高科学素养,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关键词:家庭小实验;选择;实施

文章编号:1008-0546(2013)11-0091-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3.11.036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曾说过:我看到了,我忘记了;我听到了,我记住了;我做过了,我理解了。初中化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知识的形成、相互联系和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学习科学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科学探究内容的教学和学习目标的实现,必须让学生亲身经历丰富的探究活动。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在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重视化学实验教学已成为共识。让学生亲历实验过程,目的在于让学生体悟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由于实验条件、实验时长、教学时间等限制,仅仅依靠课堂上教师的演示实验,以及几个学生基础实验,化学实验的教育教学功能是远远不能充分发挥的。演示实验,学生只看不做,没有动手的机会;学生基础实验,因为条件、时间等诸多因素,学生也没有充分动手的机会,家庭小实验恰恰可以弥补这些缺陷。所谓“家庭小实验”,就是利用生活中的一些日常用品代替实验仪器和药品,由学生在家里独自或小组合作完成的一种化学实验。它作为一种特殊的实验形式,为学生提供了大量动手的机会,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去自由发挥,弥补了课堂实验教学的不足。

一、家庭小实验的精心选择

化学教师应精心选择合适的家庭小实验,充分发挥其教育、教学功能,使学生在“玩”中获得丰富的知识,体验成功的乐趣。家庭小实验的选择应和教材内容同步进行,要让大部分学生能完成实验,使学生品尝到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的信心。每一个家庭小实验,都要有明确的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所需药品、物品在家庭中应不难找到,要尽量帮助学生排除实验的困难,不能把家庭小实验变成学生课业负担。必须要明确的是,安全性是选择每个家庭小实验的首要前提,教师必须事先考虑有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或意外,防患于未然,保证实验的安全进行。

在新版九年级沪教版化学教材中,可以选择做家庭小实验的,上册有:

(1)P9蜡烛的燃烧实验

(2)P25第2题铜的相关探究

(3)P46第6题纯碱和白醋熄灭蜡烛实验

(4)自制固、液不加热型气体制备装置

(5)P49硬水和软水的鉴别

(6)P93蜡烛不完全燃烧

(7)P127铁钉锈蚀实验

下册有:

(1)P4探究影响固体物质溶解速度的因素

(2)P34自制酸碱指示剂

(3)P50第10题自制叶脉书签

(4)P67第12题“会跳舞的鸡蛋”

(5)P76淀粉的检验

(6)P102鉴别聚乙烯和聚氯乙烯塑料

(7)P103棉纱线、羊毛线、化纤线的鉴别

(8)P113自制简易净水器

二、家庭小实验的有效实施

既然家庭小实验有着课堂实验无法替代的作用,那么如何充分发挥家庭小实验的功能,有效地组织家庭小实验呢?下面以第五章中“铁钉锈蚀实验”为例来说明家庭小实验的具体实施。

1. 加强实验指导

初三学生刚接触化学学科,探究意识弱,操作能力差,不少学生实验目的不明确,而不明确实验目的的家庭小实验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教师在布置家庭小实验之前,要对下列问题进行指导:①实验目的、原理;②实验用品的选择;③实验操作中的要点、安全注意事项;④实验观察的重点;⑤实验现象的记录。如探究铁生锈的条件,在学习本节课一周前就布置好这个家庭小实验,要求学生先认真阅读教材,弄清实验原理,明确实验目的,清楚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2. 重视实验设计

明确了实验目的,然后就是实验方案的设计了,学生设计好的实验方案,教师要仔细审查,对实验的安全性、可行性加以确认。时间允许的话也可以通过讨论的形式研究实验方案。如在探究铁生锈条件的实验中,应强调对比实验的关键是控制好变量,比如在探究水这一因素的影响时,如何隔绝空气是实验成功的关键。确定了实验方案后,就要根据设计的方案准备有关物品及材料。在探究铁生锈条件的实验中,笔者惊喜的发现,同学们选择了丰富多样的物品,如铁钉、食醋、食盐、棉花、植物油、保鲜膜、茶杯、牛奶盒、旺旺雪饼中的干燥剂、奶茶中的吸管等等。所有准备工作做好后,才能保证实验的顺利完成。教师应要求学生在实验中认真观察,记录好实验现象,并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相关结论。

3. 做好反馈工作

学生实验结束后,教师还要做好反馈工作。通过实验汇报、讨论和小结,找出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以便学生在下次实验时能发扬优点,避免错误再次发生。教师还要注意充分利用家庭小实验为课堂教学服务。如探究铁生锈的条件实验,在实验后应引导学生分析三组对比实验,得出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空气、水同时接触,然后进一步得出控制变量是对比实验的关键,并应带领学生小结得出控制变量的方法:⑴明确探究问题探究铁生锈条件;⑵寻找影响因素氧气、水;⑶确定某一探究因素如探究氧气的影响;⑷保证其他因素保证有水存在(缺氧气);⑸设计对比实验。事实证明,有的学生虽然学习基础较差,但动手能力很强,化学实验做得很好。教师要及时发现这些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表扬。不少化学教师都有这样的共识:因为化学实验的影响,不少同学其他科目学习成绩不太理想,但是化学成绩却让人很满意。

三、家庭小实验的注意问题

1. 激发热情,科学指导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第一次布置家庭小实验时,教师就要激起学生做家庭小实验的热情。初三化学一般布置的第一个家庭小实验是蜡烛的燃烧实验,教师在布置之前,可以先做演示实验,点燃一支烛芯较大的蜡烛,让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蜡烛,在烛芯处会冒出一缕白烟,立即把燃着的火柴放在白烟处,会观察到白烟被点燃,火焰迅速沿着白烟串回烛芯,蜡烛重新燃烧起来。在学生的一片惊奇声中,此时教师发话:“你们也能做到,想做吗?”,这样第一个家庭小实验就布置下去了。这样的布置方法,学生能不做吗?

家庭小实验要达到预期的效果,离不开化学教师的悉心指导。教师应做好家庭小实验的安排工作,从实验时间、实验内容到所需药品、仪器都要作全面、统筹的安排。实验课题、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要求、实验操作要点、观察实验的方法和重点等,都要使学生心中有数。有些学生家中无法找到的实验用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可以发放给学生。再如,实验仪器的替代品的选择,教师可以适当给予提示。如用输液管代替导管,药丸壳代替点滴板,水杯、饮料瓶分别代替烧杯、集气瓶,筷子代替玻璃棒,注射器代替漏斗、滴管等仪器。教师还要详细地审查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检查学生的实验方案中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实验顺序是否有误等等。对于一些学生难以预测的、影响实验效果的关键因素要提前向学生说明。每次家庭小实验完成后,教师都应及时安排时间交流、讨论,解决学生实验中的疑难问题及无法解释的实验现象。根据具体情况还可以在课堂上补充演示实验,纠正家庭小实验中学生的错误。教师在演示实验时,一定要规范实验操作,给学生做好示范,使学生在完成家庭小实验时规范操作,提高实验的成功率。

2. 验收评价,激发兴趣

家庭小实验是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完成的实验,他们的实验结果需要得到教师的验收、评价和肯定,这是教学过程中关键的一步。教师及时验收评价,能对实验的完成情况起到检查和督促作用,同时也体现了教师对学生实验成果的尊重,也会对下次家庭小实验的完成起到促进作用。验收和评价的方式有多种,教师可以根据家庭小实验的不同特点,灵活选择不同的方式。如仪器替代品的选择,可采用让学生口头汇报的方式,让学生说明自己所选物品,同时也给其他同学以启示;有些家庭小实验的结果是通过实验现象体现的,这类实验可采用检查学生实验报告的方式验收,教师通过认真批阅实验报告,来评定学生的实验效果;有些家庭小实验最后能得到具体的实物样品,可以采用实物验收的方式检查实验完成情况,如自制固液不加热型气体制备装置,学生完成实验后,可以把全班学生制作的气体制备装置放在一起,师生共同比较、评价,同学们在评价他人实验成果的同时,会主动对照自己的实验成果,找出不足或成功之处,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和探究欲望,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家庭小实验的积极性。

家庭小实验不受时间、场地的限制,可以重复进行,拉近了学生眼中的化学与现实生活的距离,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激发了学习兴趣。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动脑思考,不仅有利于知识技能的掌握,还提高了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科学品质和科学态度。化学教师在确保科学、合理、安全的前提下,要精心选择和编制家庭小实验,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吴星,沈怡文. 给化学教师的101条建议[M].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上一篇:资讯 44期 下一篇:金融危机下我国中小企业破产原因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