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中的环境壁垒及我国的法律对策

时间:2022-10-13 10:44:16

国际贸易中的环境壁垒及我国的法律对策

摘要 近年来,如何看待环境壁垒对我国外贸发展的影响已成为重要的议题,从全球视野进行审视,环境壁垒可以分为正当环境壁垒和恶意环境壁垒。正当环境壁垒可以保护人类,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而恶意环境壁垒却是人为设置技术障碍以进行贸易保护,不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贸易壁垒对我国的影响是机遇与挑战并存,要想让我国对外贸易更好地适应这一新兴制度,则需要由内到外的政策性改变。

关键词 环境壁垒 出口贸易 应对策略

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对外贸易总量已稳居世界前列。只是伴随着规模的迅速扩张,我国外贸发展的环境也日趋复杂,而如何看待环境壁垒对外贸发展的影响这一问题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发达国家认为环境壁垒是保护地球生态环境和人类发展的必经途径;而发展中国家则认为环境壁垒是某些国家以环境保护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限制甚至禁止外国产品进口的贸易障碍,使对外企业遭受了不同程度的重创。基于此,本文试图以全球视野为思考基点,对环境壁垒的性质、影响及对策等几个方面进行阐释。

一、环境壁垒的产生背景

所谓环境壁垒,是指在国际贸易过程中,进口国政府为减缓气候变暖以保护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乃至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而制定的与温室气体排放相关的多种形式的环境贸易措施。

(一)产生背景

近年来,环境壁垒在国际贸易领域内逐渐盛行,并成为该领域的前沿课题,这并不是偶然的,而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历史背景

纵观国际贸易发展的历史过程,国际贸易主要经历了重商主义时期,自由贸易时期,保护贸易政策时期,超保护贸易时期,新贸易保护时期等五个时期。在前面三个时期,由于环保意识较淡薄,人类几乎没有对贸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过深入探讨,直到超保护贸易时期,也仍未采取环境壁垒措施设置贸易障碍,而是利用关税壁垒或其他非关税壁垒措施。

进入21世纪之后,全球经济飞速增长,人类愈发认识到过去的经济发展模式给生态环境所造成的种种问题甚至灾难,逐步开始对自身的行为方式进行深刻反思。贸易与环境亦随即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

2、社会背景

在日渐频繁、广泛的国际交往中,国际贸易促使一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加速了世界环境的恶化,如土地荒漠化、温室效应等一系列环境问题,一些国家甚至因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有可能面临“水底城市”的威胁。严重的环境污染甚至己超越了国家之间的地理界限,对全人类的生存前景发起了挑战,治理污染、保护环境迅速在全球范围内成为一种势不可挡的发展潮流。1972年,罗马俱乐部在《增长的极限》这篇报告中提出由于人类对世界环境资源的无限制消费,如不及时进行维护,全球只能有几十年的增长期限,指出了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因此,人类必须尽快改变当前的行为方式来缓解这一状况。

3、经济背景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自由贸易的作用和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一般情况下,自由贸易可以促进各国之间资源的优化配置,达到互利共赢。但是,由于对外贸易的特殊性质,它在为国家带来利益的同时,也可能会对国内的当地经济造成一定的冲击。加之经济危机所带来的恶劣影响,一些国家认为传统的限制进口的措施施展的空间越来越小,而此时环境保护的呼声渐高,恰好让这些国家找到了实现贸易保护的新的突破口。为此,许多国家纷纷建立起适合本国发展的环境壁垒,保护本国市场,限制进口,同时力求扩大出口。

(二)理性分析

环境壁垒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其中夹杂着人类共同利益及各国的政策需要等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为充分认识环境壁垒存在的合理性及缺陷,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理性分析。

1、环境壁垒实为一种新型贸易保护手段

随着贸易自由化的支持声渐高,世界贸易组织不断通过推进多边贸易谈判,大幅度降低了关税和传统非关税壁垒,各国进行贸易保护的余地不多。与此同时,各国在国际贸易领域的竞争更加激烈,产业之间、企业之间的竞争与国家之间的竞争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激烈的竞争格局。此外,近年来一些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缓慢,意图通过采取贸易保护手段来维护本国利益,环境壁垒正好顺应了这种趋势。因为环境壁垒是以保护环境、自然资源和人类健康为借口,恰好与世界贸易组织加强环保的目标一致;而且设置环境壁垒是以国际公约和国别法律、法规等国际法为依据,这就更加为其披上了一层合法性的外衣。由此看来,环境壁垒难以摆脱与贸易保护的关系。

2、环境壁垒的实施存在不公平性

环境壁垒包括环境技术标准、环境关税等措施在解决国际贸易中的环境外部性问题时也有不公平因素存在,一方面,各国的标准或措施不尽相同,发达国家的产品比较容易进入发展中国家的市场,而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却由于难以达到发达国家的环保标准而常常被其拒之门外,致使这种限制成为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单方面贸易限制,从而出现国家问利益的不公平现象;另一方面,目前只有工业化国家有能力构筑环境壁垒,凭借自身在环保技术方面的优势,他们制定了苛刻的环境技术标准以及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规,事实上已经对在环保技术尚不发达的发展中国家造成了贸易歧视,达到了贸易保护的目的。

3、长远来看,环境壁垒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

近些年来。国际贸易日益呈现全球化的趋势,各国在享受自由贸易给人们带来的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在承受着越来越加剧的环境压力。因此,许多国家通过环境壁垒对国际贸易加以限制,有效地保护了本国的环境、生态平衡及人民健康。从这个角度来看,环境壁垒有助于解决人与自然不协调发展这一全球性难题,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环境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产生的影响

作为国际环境领域一种新的现象,与环境壁垒的利弊相对应,环境壁垒的设置带来了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我们应当站在全球视野角度审视认识环境壁垒的实质。

(一)正面影响

以往我国并未认识到环境的重要性,环保意识淡薄,环保法规不健全。环境壁垒的推行将促进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有助于企业改变生产模式,学习先进技术,提高防治污染的能力;环保产业能够引导、带动许多相关产业的发展,具有较强的关联效应,有利于调整并优化产业结构,促使产品向低能耗、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

(二)负面影响

一些国家以环境保护为名,行贸易保护之实,确实给我国对外贸易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1、影响我国的市场占有率

当前我国贸易伙伴主要是发达国家和地区,而这些国家和地区多数是贸易与环境委员会成员,绿色贸易盛行。由于我国环保产业还处于初创期,出口产品很难在短时间内达到发达国家制定的环境标准。如果发达国家凭借自身在环保方面的优势,制定对发展中国家过于苛刻的环境标准,并通过世界贸易组织将贸易与环保紧密挂钩,这将使我国的外贸出口市场面临缩减的可能,对我国的外贸出口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

2、增加我国出口产品的成本

一旦在对外贸易中遭遇环境壁垒的限制,从长期看,中国出口受阻企业不得不提高碳减排技术,努力设法跨越壁垒使其产品最终重返发达国家市场。但为达到发达国家的碳排放标准要求,需增加初始创新成本与持续碳控(碳排放量控制)成本。显然,对于出口企业来说,在生产规模不变的前提下,初始成本的增加和持续成本的发生都导致企业平均成本呈上升趋势,平均成本的提高对中国出口品的成本、价格和竞争优势产生影响。

三、中国应对环境壁垒的法律对策

尽管环境壁垒作为一项新生事物,在短时间内给我国的出口贸易造成了或好或坏的影响,但要驾驭这一制度也不是无迹可寻的。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一)积极参与国际谈判

充分利用国际法,做好加入WTO后应对环境壁垒的长期准备,积极参与有关贸易与环境问题的谈判。中国应积极参加联合国相关机构组织关于贸易与环境的讨论,在未来的谈判中谋求公平待遇和承担与自己国家相适应的责任。积极参加WTO多边贸易体制内的环境贸易谈判,与发达国家共同制定多边环境保护贸易规则。适时提出有利于公平和发展的主张,通过这些主张争取获得制度化权益,制定出互利共赢的基于气候变化的国际贸易新规则。

(二)建立风险预警体系

我国现有的环境贸易法律条文过于原则,缺乏可操作性,需要进一步完善。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发达国家使用最多的新贸易壁垒将是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因此,我国要采取进一步措施加快采用国际标准的步伐,应健全环境贸易立法,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和国际贸易需要的法律体系,加快制定和完善各类商品生产和销售中有关环境保护的标准和法律法规,促进对外贸易的环境管理与国际环保法规接轨。

(三)加强环境认证工作

政府须发挥主导作用,提倡绿色生活方式,发展绿色生态产业,把绿色贸易、绿色经济、绿色生活的思想融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帮助企业提高综合竞争力。企业则应努力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档次,加强环境管理和职业安全管理,并且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要兼顾经济、社会、环境各方面的效益。加强与环境有关的认证工作。不仅能够提高产品竞争力,帮助企业将产品打入国际市场,而且能够大大提高企业的信誉度和美誉度。

(四)增强科技发展水平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人类对自身安全与环境质量需求的不断提高,新的技术一环境壁垒将不断产生并更新,因此技术一环境壁垒将成为国际贸易壁垒的主要部分,并日益成为中国企业进人国际市场的主要障碍。技术壁垒形成的根源是国家之间在技术方面存在的差距,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必须要不断提高本国技术水平、特别重视技术研发,大力提倡技术创新,从而尽量缩小与发达国家在技术上的差距,只有这样才能跨越技术壁垒。

(五)建立气候环境壁垒消除机制

当我国出口商品遭遇气候环境壁垒时,应根据壁垒的类别合理使用国际贸易规则和WTO争端解决机制加以解决。具体而言,要建立投诉和应诉的快速反应机制,充分利用协商、调解、调停等方法解决争端。作为一个多边组织机构,WTO较支持以斡旋或协商等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因此,在解决争端时,在双方自愿的前提下,我国应充分利用好协商、调解等争端解决方法,尤其是协商方法,力求实现双方满意的结果。在上述多种方法均不能解决争端的情况下,方可诉诸上诉机构或专家小组解决。

四、结语

面对日益强化的环境壁垒,我国应把握我国经济在全球化框架内重新整合的历史性机遇,积极参与环境与贸易领域的国际竞争与合作,努力实现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积极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的挑战,坚持维护公平合理的贸易环境;及时地根据国际经济的总体形势做出应对,适时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使得我国的对外贸易乃至总体的经济水平能够健康、稳定、有效地发展。

上一篇:注重课外实践活动提升高中地理教学效果研究 下一篇:以师为本的幼儿园文化建设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