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无小事

时间:2022-10-13 09:53:23

北京电视台节目主持人李向显,是唯一荣获“北京电视台首届观众喜爱的十佳主持人”以及“北京广播电视台十佳员工”称号的“双十佳”。“在荣耀面前,我感到有些压力。但同时这种压力也会让自己更积极地投身到工作当中去。”这位从农村小学教师转行到媒体已经20多年的主持人谦虚地表示。

北京电视台节目主持人李向显,是唯一荣获“北京电视台首届观众喜爱的十佳主持人”以及“北京广播电视台十佳员工”称号的“双十佳”。“在荣耀面前,我感到有些压力,但同时这种压力也会让自己更积极地投身到工作当中去。”这位从农村小学教师转行到媒体已经20多年的主持人谦虚地表示,如今还有更深入的职业思考,“社会在发展,电视节目如何主动适应社会的变化?作为主持人,如何做到细致入微的引导舆论?如何把自己说的话‘直杵’到观众心里去?”李向显解释说,他希望通过自己的主持能起到调动观众的思维,并与之互动的效果。

在北京,李向显是电视主持界老百姓最熟知的面孔之一。他现在主持着北京台生活频道的两档重头节目《大城小事》和《生活2012》。京城观众熟悉他是从2002年主持《第7日》、《7日7频道》(以下简称“7日”)开始的。“7日”节目曾经长期稳坐北京台生活频道收视冠军的宝座,2007年开播的《大城小事》和今年新开播的《生活2012》收视也名列前茅。除了这些节目自身的魅力,作为主持人的李向显功不可没,他的亲和、站在平民的视角、以小见大的说理方式,以及犀利的观点赢得超高人气,成为倍受瞩目的电视明星。

“应该说是当年的‘7日’成就了我!当年,大家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的是谁能帮我摆平这事我就去找谁。那时候的社会法治环境以及老百姓自身的法律意识都还相对较弱,遇到问题多数时候束手无策。所以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被无限放大。”李向显诚恳地说,“我们应该感谢‘7日’这个平台的创始者!”

“7日”曾是中国电视界最早尝试用故事讲述新闻的节目,其后引发电视界讲故事的热潮。当年,节目形式异常新颖,为了强化戏剧性冲突,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新闻,编导独出心裁,破天荒地用京剧锣鼓点作为新闻类节目的音效。然而这还不是当年“7日”最突出的特色,“7日”最受观众喜爱的特点——替观众说话、为观众解决难题。比如,老人在商场摔倒,商场却不负责;希望能解决大型犬在京城生存的难题;孩子得怪病,哪能求医;食物中吃出异物,责任谁来负;小区新房开裂却无人管等等。那一时期观众对“7日”的需求之多,以至于“7日”不得不开办了专门的新闻热线,但仍有很多人抱怨打不进电话。

然而,弊病也随之产生。2007年,北京电视台《透明度》栏目以“纸做的包子”为题,播出了记者暗访一无照加工“纸箱馅包子”作坊的节目,引起了北京地区群众极大的食品恐慌。后经公安机关查明,此节目内容是一位记者一手策划、编造的虚假新闻。社会学研究者用“信任危机”,来形容此次假新闻事件对媒体社会公信力所造成的难以挽回的损害,“媒体用公信力去换取收视率,无疑是杀鸡取卵的做法。”的确,北京台在那一时期饱受质疑,“7日”也受到冲击。

“7日”的节目内容也在那一时期发生了显著变化,“从最初纯粹以曝光、鸣不平、抨击社会现象,到后来增加了咨询,服务的内容”。李向显说。

《大城小事》被誉为“7日”节目的姐妹篇,继续“说咱老百姓的故事”,只不过这是一个栏目剧,是“由老百姓自己演自己的故事”。开播仅几个月,平均收视率直线攀升到3.41,最高收视率达到5.56。“很少有节目一开播就能达到这样高的收视率!”李向显自豪地说。

今年,在这部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的重头节目中,李向显除了主持又担任了栏目的主编工作,更多地参与节目的创作。“一方面,我希望自己的主持表达能与电视机前的观众的思维互动起来,引导观众更多地进行思考,不仅仅是以前做主持时简单地点评几句;另—方面,如何谋篇布局,如何架构故事本身也是讲述故事很重要的一环。”李向显说。

《大城小事》的很多故事都会涉及生活中各种人物关系间的矛盾,作为主编,李向显发现,《大城小事》所拍摄的题材并没有经过特意遴选,但最终殊途同归,也就是说事情要解决,要厘清几方的责任,最终都会归结到法律层面。这印证了学者专家们的结论:这是中国向契约型社会发展渐近的过程。于是,在《大城小事》节目的每一集结尾,节目组都会邀请一位律师进行评论或提供法律咨询。

有一期节目令李向显记忆深刻。一对小夫妻,老婆生气地责问老公:“你今天怎么没洗碗?”老公为哄老婆开心就说:“我今天没洗,给你打一张欠条吧。”老婆问:“那你欠多少?”老公就随口说一个数,并立下了字据;第二天,又没做家务,又写了欠条,欠条累计额度达600万元。很多人都会觉得这就是小夫妻闹着玩,但其后两人却离婚了,女方要求按欠条赔偿,得到法院支持,男方最终全额赔偿。这期节目讲述的事虽是个案,但其中夫妻关系涉及的法律问题却令人警醒。

“作为一个媒体人,我感受最为深刻的是,中国人的法制观念越来越强。‘7日’时观众都是找我们解决他们的难题,现在,一遇到难题,他们第一反应是想知道自己在法理上是否站得住脚,哪方面站不住脚,希望能向相关机构进行咨询。这真的是社会的一个巨大进步。”李向显颇为感慨。

随着频繁地深入社区、百姓生活,对社会生活的变化,李向显有了更多的新发现,比如,追小族的出现、老百姓社区意识缺乏等等。

“以前你出远门,跟左邻右舍打个招呼,他们都会帮你照应,现在,你连邻居是谁都不一定清楚。”李向显说。

追小族,指的是追随成年子女或孙辈来北京居住的父母们。这些父母年纪老了,却不能安守故土,不得不从五湖四海来到北京照顾第二代或第三代。李向显以及同事在调查走访中发现,追小族群在北京面临着三大方面的难题,首先是不同地域、不同身份引发出的各种适应难题;其次是对于第三代的教育,祖辈与父辈之间有冲突;第三点,造成老年人两地分居。即便是两位老年人都到了北京,其中一方有可能因为不适应而再度返回家乡。《大城小事》曾经说过一个故事,老两口来到北京照顾孙子,大爷极不适应留下老伴回了老家,后来寂寞孤独的大爷不惜给自己制作婚外情的假象把老伴逼回了家。

“近些年来,我也一直在思索,媒体的责任不应该是仅仅显现社会现象,而应该更有意识地积极引导观众和老百姓思考这些现象,并提供一些有益的经验与建议,促进快速发展变化的社会稳定和谐。”李向显说。

近两年李向显在主持中,开始有意识地加入自己对社会现象有针对性的思考和观点。“初期做主持时我更追求主持的状态和表达的准确性,但是现在,我希望自己的主持表达可以引领全篇的启承转合。”而这样的方式也引发了收视率的攀升。

除了引发观众的思考,李向显和栏目组也希望以节目为平台,在更多的社区开展活动,提升居民的意识,促进社区的融合,“我们希望能为社会多做一些有益的事情。”一次,他们在某社区了解到某个家庭里兄弟姐妹因遗产问题而发生争执的事。由于老父亲在弥留之际未能将家庭财产进行分配,也未曾写下过遗嘱,引发了家庭纠纷。经过创作,《大城小事》要制作一期“社区组织教群众写遗嘱”为主题的故事。由于栏目组在这方面的宣传与关注,该地区的普法教育也再度掀起热潮。这也促使李向显和栏目组更加积极投身社区活动。

从今年5月开始,《大城小事》栏目组开始筹办“奥运社区大舞台”活动。这个由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以及北京市朝阳区奥运村街道工委、办事处联合主办的活动,目的很明确,就是为群众文化活动搭建一个平台。这也是奥运村街道“奥林匹克社区文化节”活动的一部分。最后有来自全市近百支优秀群众文艺表演团队参加了10场精彩的文艺演出。“真没想到会有这么多居民热情参与。”李向显惊讶不已。尤其当他上台主持时,引发了台下“粉丝”的高声尖叫,顿时把现场气氛推向了高潮。奥运村街道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已经很久没有看到如此热情高涨的群众性文化生活了。”对此,李向显也颇有感触,“作为工作在文化战线一线的一员,一方面是要制作精良的文化产品(电视节目);另一方面利用媒体资源为群众文化活动提供支持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是一种社会责任!”

“很多人都觉得家常里短都是些芝麻小事,甚至说不好听点叫‘鸡零狗碎’,但真的深入其中,你会发现,每一件小事背后其实都有着深刻的社会内涵。”李向显说。

上一篇:科学与艺术的联姻 下一篇:银川市户外广告设计策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