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非司酮合并中药在异位妊娠保守治疗中的应用

时间:2022-10-13 08:28:02

米非司酮合并中药在异位妊娠保守治疗中的应用

摘 要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合并中药在异位妊娠保守治疗中的成功率与不良反应。方法:将符合保守治疗的182例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组成2组各91例,A组用米非司酮合并中药治疗,B组用氨甲蝶呤治疗。结果:A组成功率71.42%,不良反应较轻,主要为胃肠道反应(13.19%);B组成功率69.23%,其中85例发生胃肠道反应,9例发生肝功能损害,3例发生骨髓抑制,3例发生口腔溃疡。结论:①米非司酮合并中药保守治疗异位妊娠成功率与氨甲蝶呤保守治疗异位妊娠成功率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②米非司酮合并中草药在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氨甲蝶呤,P

关键词 米非司酮合并中药 保守治疗 异位妊娠

资料与方法

符合保守治疗的182例异位妊娠患者,均为年青未生育患者,年龄18~32岁,平均24.53岁,11例已行一侧输卵管切除,要求保存生育能力,停经时间5~7周,输卵管妊娠未发生破裂或流产,妊娠包块直径

方法:患者入院后即行全面体检、血常规、肝肾功能及血β-HCG值、B超了解妊娠包块大小及腹腔内出血情况,将182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91例。两组间平均年龄、停经天数、治疗前β-HCG值、附件包块大小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A组给予空腹口服米非司酮150mg/日,顿服,连服3天,第4天服中药汤剂,主要以活血化瘀消为原则,方剂以莪术、桃仁、三棱、花粉、益母草等加减,同时抗炎止血治疗;1周后复查血β-HCG、B超,了解治疗效果。血β-HCG下降缓慢

疗效评价:①治愈:药物治疗后2周临床症状消失,患者无腹痛及阴道流血或少量阴道流血,血β-HCG

统计用X2检验。

结 果

两组疗效比较:A组治愈率71.42%,失败率28.58%;B组治愈率69.23%,失败率30.77%。X2=0.105,P>0.05,差异无显著性。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A组不良反应少于B组,且无肝肾功能损害、骨髓抑制和口腔溃疡,X2=108.138,P

讨 论

近年来异位妊娠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尤其是未婚者、年轻未生育者发病率较高,由于血β-HCG测定方法灵敏度的增强及阴道B超的应用,多数异位妊娠可在早期作出诊断。药物保守治疗异位妊娠被广泛采用,保存了患者的生育功能。

氨甲蝶呤药物是叶酸代谢的拮抗剂,主要通过阻碍脱氧嘌呤核苷或脱氧嘧啶核苷的合成、互换、还原、干扰DNA的合成,滋养细胞对此药较为敏感,用药后滋养细胞生长受限,从而使异位妊娠胚胎停止发育。常见不良反应为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另对呼吸系统、神经系统、肝脏、泌尿系统、皮肤等均有较大的不良反应[1]。

米非司酮是一种合成类固醇,与孕酮的化学结构相似,具有抗孕酮、糖皮质激素和较度抗雄激素特性。米非司酮与孕酮受体结合能力是孕酮的3~5倍,可与孕激素竞争受体,阻断了孕酮与孕酮受体的结合和孕激素活性的出现而终止妊娠。主要不良反应为消化道症状,如轻度的腹痛、胃痛、乏力、恶心呕吐、腹泻,明显低于氨甲蝶呤的不良反应,并且停药后很快消失。

本文中所采用中药以活血化瘀为原则,方剂中药物具有活血化瘀、扩张血管、疏通及改善微循环,增加血流量,达到通则不痛,化瘀止血,引血归经,祛瘀生新的目的[2],方剂中桃仁、益母草、花粉具有活血化瘀作用,莪术、三棱具有消散结的作用,在治疗过程中中药未发现有不良反应;用米非司酮合并中药治疗异位妊娠,疗效可靠,不良反应较少,患者容易接受。

参考文献

1 孙定人,齐平,靳颖华,主编.药物不良反应.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769-770

2 金维新,李竹兰,主编.中医妇科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73-174

上一篇:止泻灵合剂保留灌肠治疗轮状病毒肠炎68例疗效... 下一篇:中药内服外敷治疗创伤性膝关节滑膜炎6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