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钟伤一辈子

时间:2022-10-13 08:24:54

年轻的时候,我在工厂里做过9年钳工。这9年,除了学到基本技能外,也增长了许多有关安全的知识。特别是亲眼目睹了许多事故后,警钟长鸣,终身难忘。

公正一点说,就是人家教过我们,为了效率,我们也不见得会使用它。

师姐和我同时进厂,比我大一岁,来自北京大兴县。

那一年,我们公司承接大型项目,但缺少电焊机,整个中国也就上海能生产那种高容量的电焊机,产量远远不够用。当时学大庆的口号之一就是: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公司决定自己生产电焊机,任务就下到我们车间。

制造电焊机的一道工序是把矽钢片冲压成型,再组合起来,做成转子和定子。我们车间冲床的冲压力不足,打听到通县的重型机械厂有100吨的冲床,和人家商量好后,就去那里外加工。至于怎样操作这台巨大的机器,我们都不会。请机械厂的师傅教了一遍,又讲了安全使用常识,我们每人操作了几次,就分班上岗了。

那天下午,公司派车过来送原材料,班长也随车来看我们。那时候,我们班组人员关系融洽,几天不见,好像有好多新鲜事要说。师姐操作机器,我们卸材料往车间里运,边干活边聊天开玩笑。大冲床每五秒发出一声巨大的撞击,那是冲剪下一张发电机定子的矽钢片。在冲头上行时,师姐取出成型的这张,再放上新的一张,然后踩下脚控制开关,让冲头下滑,巨大的重力和惯力作用在模具上,使矽钢片被剪切并成型。

在又一次巨大撞击声发出的同时,我们听到师姐一声惨叫。等我们冲到她面前时,她已经晕倒在地,右手周围除了大摊鲜血,什么也看不清。我们吓傻了。

那时候医疗抢救的条件真差,找不到急救箱,师傅只能用擦机器的布裹在她手上。不知谁喊了一句,要止血。师傅就又用干活的绳子在她胳膊上绕了几圈。我们把师姐送进医院,等到半夜,护士把师姐从手术室推出来。她整个大拇指和食指都被冲掉了,中指前部被压得粉碎,只好截除。从一个健全的人瞬间变成二级残疾,原因就在那最后一秒,她的手还在模具上时,脚却踩下了控制开关。那天的热闹使她不能集中精神工作。

后来我们得知,这个机床有一个特殊的安全功能,叫“双手开关”,必须用双手同时按下在不同位置的两个控制开关,冲头才会下滑。可使用之前,没人告诉过我们。公正一点说,就是人家教过我们,为了效率,我们也不见得会使用它。师姐受伤后,厂里明令我们必须使用“双手开关”,也算吸取教训了。只是害了师姐一辈子

你头再硬,还硬得过砂轮?

他的名字叫增胜,家在北京平谷县农村。我和他在同一宿舍住了很久,交情也算可以。他满嘴浓烈的平谷地方话,脾气大,易怒,认死理,不肯让人,得了个外号“驴子”。北京城里来的几个青工,没事就招他发火,听他用平谷话骂人,甚是开心。我很少加入嘲笑他的队伍,他就说我是他的“四兄弟”。可用他的乡音说出来,就成了“死熊跌”。

砂轮机是机械加工行业中被普遍使用的一种设备,但换砂轮是件危险的工作。师傅教过我们换砂轮的方法。不要用太大力拧固定砂轮的螺母,以防挤碎砂轮;通电启动前要先敲一下,听是否有断裂的声音;再用手转动砂轮几圈,看是否有物体把砂轮卡住;开动时,一定要站在一侧,让砂轮空转几十秒钟后再使用。这一条最重要,因为一旦砂轮破碎,会把碎片甩出,人站在前面,会被击中。

我的增胜哥大概犯了全部能犯的错误。一阵“乒乒乓乓”的响声后,他便倒在砂轮机的前面。

算他命大,砂轮只击中他的左额头,斜擦而过。他的左额骨被打出一个裂缝,外皮被切呈“U”型伤口,缝了十几针。不知是他本能地躲了一下,还是上帝没想带他去,没击中面门。

事后班组的安全会上,班长说他:整天梗梗(甘肃话,不听话的意思),耍硬。你头再硬,还硬得过砂轮?

钢板的重量和下落的速度,就像是一把铡刀。

我们刚进厂时,每人发一双翻毛皮靴,本是劳动保护用品,可那时穷,谁舍得“糟蹋”这么好的一双鞋呢?再说这鞋三年才发一次,真要天天穿,未必耐得住。何况三年后发不发也是未知数,那时的一切都是说变就变,所以大家照旧穿自己的鞋子上班,领导也从没刁难过谁。

结果,我一铁哥们儿倒霉了。

那天是从汽车上卸薄钢板,只有半毫米厚,边角锋利得像刀子。我们好几个青工以前装卸时,手被切过口子,所以对这活的警惕性多少有一点。但我的哥们儿竟然穿着凉鞋去搬这些薄钢板。当车上的人把钢板推出一半多的时候,他像所有车下的人一样,用双手抓住钢板的一边,向前拉,等钢板完全滑出来后,用力提起一边,让它和地面垂直,再抓紧往前走,送到堆放的地方。就在钢板由平放到垂直的时刻,不知什么原因,他趔趄了一下,钢板垂直下落,砸在他的右脚上。

钢板的重量和下落的速度,就像是一把铡刀。再加上他穿的是凉鞋,脚面什么保护都没有,顿时血流如注。他还真横,连喊都没喊一声,坐在地上,用手紧紧握住右脚。医生说脚上一根静脉血管被切断了,不能光在表皮上缝针,还要在里面的肌肉上缝针,里里外外,缝了20多针。我第一次知道手术缝针还有里有外,也算长了知识。

休息了很久,他才回来上班。再也没见他穿凉鞋工作。但每年夏天,我们车间还是有不少人穿着凉鞋、拖鞋上班。

钻头拧断骨头后,继续转,把挂住的血管,一圈又一圈地绞了出来……

工厂里流传一句有关工种技术难关的顺口溜:车工怕车杆儿,刨工怕刨板儿,钳工怕打眼儿。打眼儿就是用钻床钻孔。钻床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放在工作台或架子上的,由很小马力电机带动的,俗称台钻。另一种是固定在水泥基础上的大型机床,人们称之为立钻。这种钻床的电机马力很大,用的钻头也很大,且构造复杂。我们学徒时,安全使用立钻是一个重要话题。

钳工工作时,多数情况下要戴手套,但并不是所有工作都戴手套,有时甚至是不许戴手套。如手握锤子敲打时,戴了手套后手不易抓紧锤把,连续敲击多次后,握力下降,手锤很可能在甩动中滑脱飞出,造成人或物的损害。手接触转动工具或材料,且会有锋利铁屑出现时,是绝对不允许戴手套的。一旦转动工具的尖角或铁屑刮到手套,手就会被卷到机器里。

我们车间用立钻的一个同事为此付出沉重代价。

我没亲眼看见他出事的过程,但帮他最终关掉电源的一位师傅告诉过我:“他的胳膊被卷到钻头的轴上了。大拇指耷拉在手下面,骨头肯定全断了,不知是皮肉还是手套连接在手上。钻头上缠着绿色的筋,血流得到处都是。”他说的筋就是血管。钻头拧断骨头后,继续转,把挂住的血管,一圈又一圈地绞了出来……那时,这个同事还不到30岁,就成了终身残疾。

责编/王欢

上一篇:文学稿不算数 下一篇:浅谈市政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分析及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