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建筑施工质量管理规范化的探讨

时间:2022-10-13 07:47:08

对建筑施工质量管理规范化的探讨

摘要:城市的土地作为一种不可再生性的资源,在城市现代化日益加快的时代进程中,该项资源的利用率越来越大,然而城市土地资源也越来越短缺,为了能缓解这种矛盾,城市土地应更多的发展高层建筑。在建筑施工中,高层建筑比多层和低层建筑有着更高要求的施工技术,因此,为了能保证建筑的高层施工质量,不管是政府主管部门,还是工程项目的建设单位都必须严格规范管理体系和施工技术。

关键词:规范化;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管理

作为不可再生资源的土地,随着城市化的日程加快,城市土地的利用率也是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利用,城市的可再用土地资源变得愈来愈少。为了适应现代化的进程,必须进一步扩大土地的使用率,发展城市高层建筑是有效解决城市土地资源稀少问题的重要途径。高层建筑与低层、多层建筑相比较,高层建筑需要更高规范的技术和施工质量。严格规范的施工管理和施工技术是保障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的根本。规范化的施工管理要求改进施工工艺,严格执行施工标准规范;规范的施工技术要求施工必须按照严格的标准规范实施,并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督。

1高层的建筑施工质量控制重点

1.1设备与管道的安装

高层建筑因楼层多、楼层高等特点,不同的楼面之间的差别很可能比较大,这使得高层建筑物的设备与管道的安装变得相当复杂,因此,在安装设备与管道时,需要考虑到各专业的积极配合。因此,在高层建筑工程质量控制中要尽力做好事前计划、事中管理和事后评价的全面控制。

1.2钢筋混凝土的施工以及模板技术

高层建筑因具有体量大、高度高的特点,因此在进行混凝土泵送和钢筋绑扎时,需要使用相关的施工技术工艺方可实现,但是这样会增加规范施工质量刮泥的难度,与此同时,模板技术的使用量也会变得更大。据资料显示,我国已建成高层建筑中,模板的工程费占到结构费用的近40%,该项用工数占到结构的50%,现浇的钢筋混凝土则占用结构费用的80%左右。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怎样才能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模板的使用成本已然成为建筑施工质量管理控制的又一重大问题。

1.3主体结构施工控制

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从框架、框架到剪力墙、剪力墙常规体系中发展成了目前的简束或简体结构;从以前的正交或对称的形式发展成了多样的斜交或不规则结构体系。因高层建筑容易受到地震或侧向风力的影响,因此,必须对高层建筑的质量监控提出更高的要求。

1.4深基础的施工

现代建筑越来越高层,建筑施工的基础也需要更深的挖掘,基础施工的深度从最开始的6-8cm加深至15-18cm。建筑物的深基础施工具有造价高、规模大、周期长、施工工程周边地质条件复杂及受环境影响大等特点。从这个意义上说,对建筑施工质量的严格规范控制,正是城市高层建筑的施工质量需要控制的重点和难点。

2施工质量管理规范化实施

城市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管理规范化的实施包括以下几项内容:规范施工质量管理的组织结构,标准体系规范化以及执行机制规范化。质量管理的组织机构的规范化实施是基础,规范标准体系是保障,只有实现了质量管理组织结构和标准体系才能保证执行机制的规范化。

2.1管理施工质量标准体系规范化

建筑施工质量的管理指建造商出于追求经济效益的目的,高效率和高效益地建造出符合设计要求和标准以及符合用户需求的合格建筑项目工程,它是各企业、各部门、各施工环节和阶段采取的协调组织、控制组织系统和管理系统的一种手段的总称。IS09000标准让建筑施工管理步入标准、规范和程序化。

在建筑多样复杂的高层建筑中,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照IS0900的标准进行施工管理,调整标准框架,反复斟酌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制定全面合格的质量标准和执行标准并严格执行。对高层建筑施工质量进行全面控制时,要对影响建筑施工质量的因素进行计划、协调、组织和控制。必须按照PDCA四个阶段来完成,简称为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理。P计划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调查施工过程中的问题,按照具体可操作性和数量化的标准制定施工计划、方针、目标、活动过程、管理项目和完成任务的策略。D实施阶段指按照计划阶段制定的文件进行各项实施。C检查阶段即检查施工计划的落实情况,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评定和检测执行施工计划各措施。A处理阶段指将施工过程中暴露的问题进行总结,纳入相应的标准体系,避免发生同类错误。四个过程相互渗透、协调,共同促进建筑施工的顺利完成。

建筑施工质量管理控制的对象是施工过程,可以通过成立QC小组、实施保证质量施工措施和实施保证技术措施来达到规定的要求,确保施工质量达到相应的标准。

2.2施工质量的组织管理结构规范化措施

施工质量组织结构管理的规范需要从两方面来探讨:一是企业,二是政府。

施工质量管理体系从企业方面来看,施工质量管理组织结构体系中包括勘察、建设、设计和施工四个单位的管理。这四个单位都必须按照相关要求建立专门的建筑质量检查机构,并安排质检专业人才进行检查,因此,企业对质检人员和机构有着比较高的要求。另外,企业还需建立相应的质量保障制度,为自己所承担的质量管理工作负责。

从政府方面来说,我国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监督主管部门分为五个层级,它们分别是中央、省(包括直辖市和自治区)、市、县和专门及地方专业的工程质量监督站。从纵向上看,我国施工质量管理单位已经覆盖各个地区的各项工程结构;从横向上看,各管理职能部门也已覆盖各个项目,因此说,我国建筑质量监控组织结构完整,达到了规范化要求。但是,对于施工质量管理部门的考核和监督,因没有提出完整的体系和指标进行约束和衡量,建筑施工组织结构的效率性并没有很好的体现。因此,我国必须完善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层级考核和监督体系,提高施工质量监督管理的效率性。

2.3规范施工质量管理的执行机制措施

所谓施工质量管理执行机制是指项目施工过程中根据施工质量的管理特点,由施工质量管理的各要素组成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最终能实现建筑施工质量的管理目标的一种有效的运行系统。施工质量管理执行机制有三个特点:第一,施工质量管理执行机制由施工管理内部各要素组成;第二,施工质量管理内部各要素间有其特定的运行方式;第三,内部管理各要素自身运行效果的好坏,直接对施工质量目标的管理产生影响。

高层建筑的质量控制与监督,必须协调国家、企业和建筑建造单位之间的关系,具体实施中严格把握五个关键因素即机械、人员、材料、环境和方法的控制。政府对这些要素的控制不是通过直接的干预方式进行管理,而是通过授权,让专业机构和人员进行那个评估、监督和执行。只有保证体系和组织结构达到规范,才能允许进行实际的施工操作。

建筑施工中对施工质量各因素的全过程控制,也就是要求保证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能有效的处于受控制的状态,采取事前预防、事中减少和消除不合格因素来提高施工的质量,并及时确定哪些要素对施工的生产、安装和服务产生了影响,对此制定控制施工质量的计划并实施计划。施工质量管理控制全过程的方法有分阶段、分部门控制、评审合同和控制工序,结合计划、实施、监督和控制、评审及改进五个环节达到对建筑施工质量的控制。

3结束语

城市建筑中,高层建筑因其自身的特点,在施工中相比低层、多层建筑的施工更具有难度。确保高层建筑的施工质量,对城市建筑与居民生活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从高层建筑深基础施工、设备和的安装、主体结构施工、模板技术和钢筋混凝土四个建筑施工质量控制点出发,分析了建筑施工质量管理规范化的现状和改进的方向,希望我国建筑施工管理规范化工作能得到改善,取得更大的突破,延伸施工质量管理的效率和效益。

参考文献

[1]顾勇新.建设工程质量控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2]李林.住宅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五因素分析[J].开发天地, 2009(3).

[3]丁昭.美国和德国的建筑产品质量保证体系[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

[4]曹晗.对建筑施工的质量管理规范性的探讨[J].工程管理,2007(3).

上一篇:浅析物业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浅谈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