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应麟诗文理论对小说戏曲研究的影响

时间:2022-10-13 04:41:00

胡应麟诗文理论对小说戏曲研究的影响

[摘要] 胡应麟是明代著名学者,他关于小说的论述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作为诗文理论家,他将诗文理论运用到小说批评中,本文将从这个角度论述胡应麟诗文理论对其小说戏曲研究的影响。

[关键词] 诗文理论 文词 气韵 文体尊卑

一、诗文理论

胡应麟的诗文理论主要集中在他的诗学著作《诗薮》中,现代学者认为《诗薮》是诗学批评体制发展过程中的集大成之作。为了更好地理解其诗文理论对戏曲小说研究的影响,现简述其主要诗论如下:

1.“体以代变”、“格以代降”的理论

“体以代变”、“格以代降”的理论是胡应麟诗学理论的一个重要部分,他在《诗薮》提出,诗体随时代而变化,四言诗、骚体诗、五言诗、七言诗、律诗、绝句这些诗体出现在不同时代,每个时代都会出现新的诗体,这就是“体以代变”。而诗体的格调、品级也会下降,胡应麟所说“格以代降”指诗体随时代变化而品级代降。按胡应麟这种观点,他推崇时代靠前的作品,越靠前越优秀。

2.注重文词

胡应麟对宋诗评价不高,认为“宋人专用意而废词”,就不如唐诗具有那种色泽神韵充溢其中的美。

宋人以道理言诗,不注重语言修饰,故胡应麟批评宋诗“专用意而废词”,缺少文采色泽,即使“根干屈盘,而绝无畅茂之象”,胡应麟认为宋诗和唐诗相比,声与色俱亡。可见,胡应麟非常重视诗歌由意象气韵表现出来的文采。

3.虚构

胡应麟认为诗歌是一种“假借立言”的创作,不可拘泥事实,如果一定苛求事实的真确,则无异于痴人说梦。

在论诗赋创作时,胡应麟批评了因拘泥事实而穿凿附会的曲士,楚辞汉赋本来是想象丰富的文学,其虚构性很强,子虚乌有,无计可寻,不能用真实性考查。

虚构是文学的本质特征之一,胡应麟在论诗赋时就注意到文学作品这个特点,虚构也是小说的文学特征,在这一点上,诗赋与小说有共同之处,所以胡应麟能提出关于小说虚构理论的一些精彩批评也就很自然了。

二、胡应麟诗文理论对其小说戏曲理论的影响

从胡应麟的诗文理论看,他常从作品的文学特征出发,比如,作品的情感特征、虚构性,注重文词的修饰,而反对理性对文学的束缚。这和他的小说批评也是一致的。他对小说也常从情感、虚构、语言这几个方面评价,如评价唐传奇“绰有情致”、“纪述多虚”、“藻绘可观”,批评宋小说“彩艳殊乏”。胡应麟很少从教化的角度评论文学作品,而是从文学的特质出发。作为诗文理论家,其诗论难免会影响其戏曲小说的研究,比较直接的影响有:

1.将诗文理论直接运用于小说戏曲批评

“气韵”是古代文论经常使用的一个名词,“气”和“韵”是胡应麟诗文理论中经常出现的词汇。如《诗薮》中提及“魏之气雄于汉,然不及汉者。以其气也。晋之词工于汉,然不及汉者,以其词也。宋之韵超于汉,然不及汉者,以其韵也。”又如,评林贞耀的诗:“先生之治诗才高而之以法,气厚而标之以韵,骨澹而永之以思,情与景适象与境。”有无“气韵”成为胡应麟评价诗文的一个标准。胡应麟将“气韵”这个诗文理论中的词汇用于《世说新语》的批评:“刘义庆《世说》十卷,读其语言,晋人面目气韵恍忽生动,而简约玄澹,真致不穷,古今绝唱。”

2.通过诗文的风格判断小说作者

通过文体风格判断小说作者是胡应麟进行辨伪的一种方法,而这种辨伪方法是从诗文理论中借用过去的。胡应麟的辨体理论以“本色”为核心,认为诗体的形式、作者的风格都是相对固定的,胡应麟曾说:“文章自有体裁。凡为某体,务须寻其本色,庶几当行。”不同的文体具有不同的固定体制,不同的作者风格也会有差别,也就是胡应麟所说的不同的“面目”,正是这种体制、风格之间的差别为文体辨别提供了标准。胡应麟曾批评郎瑛不辨诗文面目,才会误把《剪灯新话》的作者当成杨维祯,而杨维祯和《剪灯诗话》作者瞿佑诗风差别很大。

3.通过小说中诗歌水平的高低评价小说

胡应麟很关注小说戏曲中的诗歌,他评价唐传奇中的诗“诗词大率可喜”。因诗词不足论,“格律卑弱亡论”,胡应麟便称《剪灯新话》、《剪灯馀话》“鄙陋”:

若今传《新》、《馀》二话,则鄙陋之甚者也。二书骤读之类村学究小知声律者,不足当大雅一噱,夷考其人,实皆国朝名士手笔,《新话》则瞿广文宗吉,《馀话》则李方伯昌祺也。瞿,国初钱塘人,所著诗集、诗话今传,格律卑弱亡论,而才情缥缈,工语绝多,词尤婉缛,今诗词附见《新话》者亦绝不足言。

胡应麟又因《琵琶记》用韵与古韵不通,用字不雅而批评《琵琶记》“似村究声口”:

汪司马颇取此诗,谓《西厢》诗无一成语者,《琵琶》此首差可观,然“瑜”字与“姿”字古韵绝不通,又宋弘二语大似村究声口,仅胜王、关可耳。

由此可见,胡应麟对小说戏曲的批评常从诗词格律用字的角度去褒贬,诗词水平的高下成为胡应麟评判戏曲小说的标准。

4.文体尊卑

胡应麟诗论中的“格以代降”的观点也体现在小说批评中,如评《赵飞燕别集》“其文颇类东京,而末载梁武帝答昭仪化鼋事,盖六朝人作而宋秦醇子复补缀以传者也。第端临《通考》、渔仲《通志》并无此目,而文非宋所能,其间叙才数事多俊语,出伶玄右而淳质古健弗如”,在胡应麟看来“淳质古健”的作品只有汉人才能写出,宋代品格下降,宋人写不出汉人“淳质古健”的作品。

胡应麟“格以代降”的诗论让他对诗体之后出现的文学体裁表现出一种轻蔑的态度,他认为词曲不如诗文重要,而且愈趋愈下,“汉文、唐诗、宋词、元曲,虽愈趋愈下,要为各极其工。然胜国诗文绝不足言,而虞、杨、范、揭皆赫史书,至乐府绝出古今,如王、关诸子,亡论生平履历,即字里若存若亡,故知词曲游艺之末途,非不朽之前著也”。胡应麟对词曲表现出极大蔑视,“然诗至于律,已属俳优,况小词艳曲乎?”此外,对创作传奇的作者评价也不高,“高则诚在胜国词人中似能以诗文见者,徒以传奇故并没之”,认为高则诚的诗文成就因为写作传奇的缘故而埋没,也就是认为诗文地位比传奇高。

胡应麟的这种文体有高下的观念和他崇尚古雅的复古文学思想有关系,他认为时代越靠前的文体越古雅,格以代降,随着诗体的俗化,离“风雅”的传统越来越远,汉文、唐诗、宋词、元曲愈趋愈下,所以胡应麟对明代传奇评价也不高,认为它们“俚俗”,“本朝新、馀等话本出名流,以皆幻设而时益以俚俗,又在前数家下。”可见,胡应麟在品评文体时常流露出诗文理论中的崇尚风雅的复古思想。

胡应麟对小说的批评研究,多从小说本身的文学性,如文词特点、情感性、虚构性等多角度评价,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但作为明代诗文理论家,他又受时代影响,有很大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1][明]胡应麟.少室山房集(四库全书本).

[2][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

[3][明]胡应麟.诗薮.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4][明]王世贞.州四部稿(四库全书本).

[5][明]王世贞.州续稿(四库全书本).

[6]廖可斌.复古派与明代文学思潮.文津出版社,中华民国八十三.

[7]王明辉.胡应麟诗学研究.学苑出版社,2006.

上一篇:青少年价值观构建刍议 下一篇:浅谈宇宙的演变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