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教育理念视域下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时间:2022-10-13 03:23:26

积极心理学教育理念视域下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当前形势下,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求发生了明显变化,重大心理问题已经越来越少。高职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再是以解决问题为主,而是保证普通学生能在正常的心理水平上变得更加完善和幸福为重点。文章在这种背景下,研究和对比了积极心理学与传统心理学的不同之处,提出了完善和引入积极心理学的对策。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高职学生 心理健康

[作者简介]张可(1981- ),女,河南平顶山人,郑州旅游职业学院基础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河南 郑州 450009)

[课题项目]本文系2008年度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抽样调查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08-JKGHAGH-678)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7-0107-02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塞里基曼创立并发展了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积极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界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在心理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使得全世界对心理学这门学问给予了更加科学和全面的审视。心理学在最初属于哲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分离出哲学以前,人们对心理学的研究和讨论主要局限在其本质和一些比较大的问题上。心理学独立出哲学科目之后,人们关注的范围更加细致和具体,其研究范围也开始走出理论,关注人们的实际心理。一些心理现象开始进入人们的研究范围,如心理障碍、性犯罪、婚姻危机等。随着人们对不正常心理的过分关注及不正常心理研究的持续发展,反而忽略了人类正常心理的研究,使得心理学距离人类正常心理学的距离越来越远。

一、心理学发展概述

心理学在建立和发展过程中经历了重心的几次转移,这是该专业领域内的正常发展规律,无可厚非。但是心理学自诞生以来始终面临着三项最基本的任务:一是通过研究那些精神或心理疾病的产生发展和治疗规律,为促进人类精神和心理健康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二是完善和提升普通人的精神世界,促使人类生活质量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三是挖掘心理学方面的人才,使他们能够成为心理学进一步发展、进一步造福人类的后备军。这是心理学存在和发展道路上必须完成的三大任务,心理学的发展和壮大首先应建立在为人们精神健康服务的基础之上。

但是,随着心理学的逐渐细化和发展,人们开始过多地关注心理学中的疾病心理或不正常心理,而忽视了人们生活中的正常心理状态。这与心理学发展中伴随出现的社会环境有很大关系。心理学独立服务于人们的心理健康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经历了残酷的二战,全世界生灵涂炭,战争的可怕直接摧毁了人们宁静的心理家园,迫切需要心理医学来医治人们的心理创伤。同时,这也对广大心理医学工作者提出了一个重大而严峻的任务。他们不得不面对形形的心理疾病和不正常的心理状况,尝试用科学的方法消除人们心中的不平和郁积的块垒。由此可见,心理学重心的变化是有一定社会基础的。但是这仅仅是心理学研究走向极端、难以摆脱对消极心理研究窠臼的一个外部原因。就内部情况来看,学科发展中的惯性和早期研究方法的不足也是导致消极心理学兴起的一个重要原因。尽管如此,心理学除了消极心理学之外,也必须包括积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学虽然在某一个历史时期不是研究主流,但是它依然存在着,并且有大量的工作者从事着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和推广工作。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和平稳定成为主流,积极心理学将在提升人类精神和生活质量方面发挥重大的作用。

二、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思路和内容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出发点是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更加健康和幸福的心理条件。其主要目的不是专门针对那些心理疾病开展研究,而是开始专注于从巨大创伤中逐渐恢复、好转的人们的精神世界,使他们变得更加积极健康,这就是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基础。为此,积极心理学突破了传统的研究模式,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和起点去关注人们的心理状态和心理问题。通过积极心理学的努力,能够最大程度地激发人自身的积极情感和力量,通过不断调整人们的身心状态去积极争取和赢得美好的生活环境。

积极心理学发展到现阶段,大体可分为如下三个方面的研究内容:一是个体的主观情绪体验,而且这些情绪体验又都是积极的体验。它包括幸福感、快乐、希望等积极向上的心理情绪。二是人们为获取积极的心理体验而具备的心理能力,如进取心、勇气、探索精神等。三是个体所处的外部环境,这些外部环境都是为了个体的积极心理而存在的。例如,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社区的心理健康辅导,以及医院的心理咨询等机构。积极心理学认为,积极的条件优势是心理学激发人类进步,帮助其攻坚克难的一条重要途径,能够促使人类在对待自身发展的时候有一个积极的心态。人们在积极的环境中,往往会满怀自信地去实现自己的价值,开辟自己的道路,从而最终实现个体的发展和社会的圆满。基于这种功能,积极心理学在促进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和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方面有着十分深刻而深远的意义。

三、高职院校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之处

高职院校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对高等职业教育的长期高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随着社会对人才要求的提高,心理健康要求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在这些变化面前,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表现出种种不适应症状。因此,在当前形势下,有必要对传统模式进行积极的反思。

党的十报告明确指出,要始终不渝地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对青年大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由此不言而喻。高职教育在我国教育事业中,无论是理念还是体制机制尚没有达到完全成熟。高职院校的根本目标是培养高级技术人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对于院校和学生本人来说非常重要。这既是学生赢得未来发展的基础和实力,又是高职院校积累声誉、提升办学质量的重要前提。因此,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高职院校对于学生的技能培养和知识的学习给予了过多的重视,拿出了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锤炼学生的技能。在这种单一的培养模式下,学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无暇顾及,对学生的人文关爱长期被忽视。单薄无力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得学生的精神世界和心理健康长期荒芜,产生了不少问题,也埋下了很多隐患。

其中,最明显、最根本的是教育者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理解不准确这一重大问题。不准确的表现有两个方面:一是没有认识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将心理健康教育仅仅从概念上去简单理解;二是实际行动中执行的不足和不到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单一,目前现存的心理健康指导中心,仅仅对学生心理中存在的不正常的、畸形的心理状态给予指导和疏通,而没有对那些处在问题边缘或者正常水平线上的学生给予更加积极的情感关怀和潜力的激发。简单地说,目前的高职院校心理辅导工作就是仅针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而设置,而不是针对所有学生开展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而积极心理学的教育目标恰好是让普通学生能够通过心理学工作者的激发和疏导,在学习和生活中感到更多的幸福感,拥有更大的动力去追求人生中美好的东西,也就是“好上加好”。毕竟在当前的高职院校中,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特别是需要心理工作者专门疏导的学生是少数的,大多数学生需要的是能够促进心理能力提高和精神健康发展的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

四、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1.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观念。心理健康教育对于高职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和就业质量,甚至人生道路未来的走向都至关重要。而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效果如何又取决于高职院校和教师对于该科目重要性的认识和机理的理解。当前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是基于传统的心理学背景而建立的,其主要特点就是针对有问题的心理情况开展工作。而目前学生很少会存在重大心理问题,大部分学生的心理状态都是比较健康向上的。这就要求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做出调整,扩大服务范围,将教育和辅导的对象扩展至那些没有重大心理问题,而又长期无人关注的内心世界。在传统的主流心理学背景下,无论是行为主义心理学还是精神分析心理学抑或认知心理学等,都对心理服务的对象定格为“有问题的人”,这种消极的心理研究思维忽略了人性中积极的一面。人人都有积极向上,追求美好的心理状态,通过激发和调整这种积极心理将会起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2.加强心理教育与其他工作之间的联系。积极心理学认为,人的内心都有一种积极的心理需要,都希望能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得到其他人的认可。正是这种潜在的动力,激励着人们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各方面的素质。作为教育者,更应当重视和利用好学生内心深处的这种心理需求,引导这种需求为高职学生的学习和实践锻炼服务,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服务。为此,高职院校领导首先要树立积极心理,充分认识到积极心理学在学校心理辅导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并结合院校实际情况,做出积极的调整和合理的安排。其次,要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同其他学生工作之间的紧密联系性。学生的精神世界是一个综合体,针对学生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尤其需要体现这种综合性。因此,所有能够激发学生进取心和健康向上的情感体验项目和活动,都应当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形式。

3.树立新型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师生观。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要求心理健康咨询教师对待来访者应摒除“他是问题学生”的心理观念。这种思维定式的存在,破坏了师生之间的平等,学生降格成了“病人”。在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首先应当将学生定位为“健康的学生”,他们的需求是“更加健康”。只有这样,在工作中才能更具亲和力,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积极心理学认为,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都存在不足,教育者缺乏大量的教育经验,被教育者缺乏大量的知识内容。因此,他们需要共同进步,二者相互依存,谁也离不开谁,并不存在谁高谁低,谁贵谁贱的问题。为此,在具体工作中,必须建立起平等的、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应组织现有心理健康教师参加专业的积极心理学培训。保证教师接受丰富的、高质量的积极心理学知识,使他们从内心深处认识到,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因素。其次,通过对教师工作的综合测评,了解和观察他们对这一理念的执行情况。既保证他们能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充分利用积极心理学,也保证他们在工作的时候能够以平等的心态对待和处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总而言之,当前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总要求发生了明显变化。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应当更新观念,顺应这种变化,改革传统的心理学教育思维,引入积极心理学教育理念,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潜能,提升学生的精神健康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董晓倩,朱艳丽,李庆国.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心理健康教育[J].品牌:理论月刊,2011(1).

[2]付叶亮,李化侠.积极心理学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J].人力资源管理,2010(11).

[3]王筱鹏.太原市高职学生心理健康与其个性特征的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S2).

[4]朱吉玉.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5]赵娜,谭伟东.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科技咨询导报,2007(11).

上一篇:当前征信领域行政执法存在的风险及对策建议 下一篇:责任成本会计在企业运营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