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就免不了“闹情绪”

时间:2022-10-13 02:57:44

活着就免不了“闹情绪”

21世纪健康新观念中,有一句众所周知的口号:“健康是人生第一财富”,还有一句流行语:“我的健康我做主”,这其中就寄托着人们期望和追求健康的情志。

人只要活着,总是向往美好的事物,寻求理想的生活,也就会对周围世事产生不同的态度和体验,如愉快与烦恼、爱慕与憎恨、平静与焦虑、友善与嫉妒、幸福与悲哀等等,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情志所在。即便是重病缠身,神识昏糊,只要是大脑还活着,仍就会露出难受、痛苦等表情和机体反应。

洪昭光教授在其所著的《活到百岁直通车》中,提出了“健康快乐100岁,天天都有好心情”,这个“好心情”,就是一种积极、乐观、宽容、豁达的情志状态。

“情志”是什么

所谓情志,是指人对外界客观事物和对象所持的态度体验,即情绪反映,也称情绪与情感。

中医学将情志状态概括为“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绪变化。所有的情志都是人们对现实生活的不同态度和带有独特色彩的体验形式,是情绪和情感的不同表现形态。

情志是人重要的心理活动的组成部分,是大脑功能的体现,也是人与动物不同的根本性区别。如果没有对事物的认识,就不能产生情志:没有某种感觉,也就不可能有某方面的情志。所以,耳聋的人不会觉得噪音的讨厌,盲人也不知道真实的色彩绚丽有多美妙夺目。而当老人回忆早年、成家立业的经历、人生重大事件或场景时,便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和情感体验。

祖国医学又将人的情志变化简约地表述为“神”的盛衰变化。“神”的概念在中国文化中颇多涉及。这里所说的“神”,不是封建迷信的“神仙”,也不仅仅是字典上解释的“心力、心思、注意力”。

祖国医学中的“神”,是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也就是人的精神状态、思维活动。中医学认为“神”在人体居于首要地位,惟有“神”的存在,才能有人的一切生命活动现象。成语中有“心驰神往”、“神机妙算”、“神气活现”、“神采奕奕”、“神情黯然”、“神色慌张”“神魂颠倒”等等。就是形容人们不同的思维活动过程或是情志的变化。

每个人的情志在稳定性、反应性、承受力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但情志的突变、深陷、失控,或多或少都会影响到人的心理健康和机体的正常功能。不同的情志有不同的特性,我们可以通过调适情志,来应对其变化对心身的不良影响,从而防止“情变致病”。

中医学认为:情志顺畅,气机条达,脏腑之间也和谐相安,机体的正常功能就不会受到干扰。如果情绪不好,情志失常。往往容易罹患心身疾病,甚至还会损伤脏腑功能。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良好而稳定协调的情绪状态,是人类机体达到平衡的反映。

中国医师协会在2008年至2009年中主办了“治未病”百姓健康大讲堂,举办了公益科普活动上百场,参与受益达80余万人,掀起了中医“治未病”科普及服务的热潮。我们注意到了,每一场活动。不论什么主题,都会加入如何注意心理调节、维护良好情绪来养生和帮助康复的内容,反映了情志养生在防病治病中,已经具有相当广泛的普遍意义。

在一次健康大讲堂的讲座中,专家例举了在北京调查一百多岁的健康老人生活状况的结果:他们有人早睡早起,身体好:有的却是晚睡晚起,身体也好。有的说他不吃肉,所以健康:有的却爱吃肉,专吃肥肉,也长寿。有的不抽烟,有的也还少量抽烟。有的常喝茶,有的并不喝茶,喜欢喝白开水。百岁老人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是五花八门。但有一条却是都一样的:每个健康老人都心胸开阔,性格随和,心地善良,活得心满意足。没有一个健康老人心胸狭隘、脾气暴躁、钻牛角尖、怨天怨地、牢骚满腹的,真是一个也没有。这个结果分明向世人提示:良好的情志状态,是健康长寿老人的共同特征。

因此,我们需要主动地学习情志养生的知识和技能,自觉地讲究情志养生的健康生活方式。这对个性急躁、身患疾病、生活境况不如人意、遭遇挫折和打击的人来说,就更加显得必要了。

什么叫“情志养生”

“养生”一词,最早见于先秦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书中提出:“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意思是说:高明有智慧的人养生,必然是顺应一年四季时令的规律来适应寒冷或炎热的气候变化,能够调和喜怒哀乐的情绪,有安定适宜的居住地,善于调节人体的阴阳体质平衡。如果能做到这样,那么,病邪就不易侵犯到人体,就能够长寿。

养生又称摄生、养性。所谓“养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的意思;所谓“养”,就是保养、调养、补养的意思。

情志养生,就是一种以调节情绪、健康精神的方法,来保养生命、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的理论学说和方法。情志养生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养神”。在古医籍《寿世保元》中有道:“惜气存精更养神,少思寡欲勿劳心。”意思是说:人要想健康长寿,首先要珍惜、敛藏元气,保存精气,更要修养内在的精神,要减少过度思虑和欲望。

就象人的身体既需要五谷杂粮瓜果蔬菜等营养,又需要经常的运动,才能保持身体健康的道理一样,人的心灵也是需要有精神食粮来滋补的,也需要不断地修炼,才能维护情志顺安。

中医还有“药养不如食养,食养不如精养,精养不如神养”的说法,这里的“神养”也就是情志养生。从中也可以看出,“神养”是养生的重中之重。只有精神健康,才能活得开心,活得自在,有助于长寿。

话说情志养生,亦易,亦难。易的是:其中的道理、方法还是比较容易明白弄懂的,正反两方面的事例,生活中也比比皆是,这方面的指导参考书籍也是琳琅满目。难的是:其中的言行要一致,天天要做到,时时要做到。也真是不容易的。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安静修身施德,胸怀开阔,从容温和,遇事不怒,不怨声载道,不无事生非,不斤斤计较……不但要学习、践行情志养生,还要持之以恒,的确是很难的。

因此,这就要求我们随时提醒自己,防微杜渐,使情志养生方式方法逐渐形成生活中的习惯,再使习惯变成了自然,就能够转难为易了。

中医养生学非常重视情志养生,对情志致病有着独特的认识,对情志养生有综合的方法。古老的情志养生学说,在今天看来,仍然有许多真理。简、便、廉、验的情志养生方法,在今天看来,更是一种返朴归真、闪烁着人性关爱的养生技巧。

如果我们主动地运用情志养生的方法,经常调整保持达观宁静的情志,使人体自身的机能阴阳平衡,和谐运行,寻求精、气、神、形都能达到平和充实的最佳境界,这样就不但可以活得轻松、活得舒坦、活得精彩,还能避免许多疾病的发生。即使您已经生了病,通过情志养生也可以防止疾病加重,尤其是对一些慢性病,更要注意调和情志,避免旧病复发。这也就是中医主张情志养生可以“治未病”的道理。

上一篇:于右任的饮食养生 下一篇:“五心”养生 强身健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