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族与他的《图瓦之书》

时间:2022-10-13 02:46:45

一只羊被数来数去,一会儿是你的,一会儿是我的。羊没有变,人也没有变,只有一场游戏在变。人生就是一场游戏。

1998年第一次到白哈巴村的时候,王族突然觉得可以把这个村子里的图瓦人写一本书。这种感觉很奇怪,又是王族一瞬间在心里产生的,但却很强烈。王族在《图瓦之书》后记里说:“似乎一下子就注定了我此后的写作命运,这是我一直期待的情景。”

王族在新疆生活了十几年,一直在寻找着符合自己进入和表达的地方,对他而言,他先后找到三个地方,一个是藏北阿里、新疆喀什,最后一个就是白哈巴村。尤其在白哈巴村,王族花费的时间最多,用情最深。

从1998年到白哈巴村,每年他都去一次,直到2003年3月完稿,一呆就是五年,如果算上出版时间,他整用了七年时间才完成《图瓦之书》,这本书全面演绎了自己对图瓦人的感受。

王族的《图瓦之书》在文体上有了新的突破,是一部近似小说的长篇散文。在结构上,《图瓦之书》采用了交叉式结构,各篇章既独立,相互间又有联系,在内容和文体上努力保持了连贯性,一些人的变化和一些事情的延续被安排在不同的篇章中出现,使全书有点类似长篇小说。这其实是王族渴望在文体上有所突破,对新散文方式的尝试。在整部书稿中,图瓦人的生活场景都被放置在了“游牧”这一古老文化背景中,让读者在阅读时体味到一种很浓烈的地域气息。古往今来,游牧文化所包含的大地文化意味---人畜随季节迁徙,逐水草而居的现实境况,一直是西部高地和游牧民族的深厚文化背景,从某种程度上说,游牧民族的生存方式经历了很多年的时间磨砺,已呈现出具有深刻内涵和丰富内容的文化特质。所以,作为一部文学作品,尤其是以写实手法表达一个地方时,用“文化”这一特殊体系来支撑全书,就显得尤为重要并富有独特意味了。

游牧者的生存方式

全书9卷中有6卷写图瓦人的文化,每卷分为一种文化类型。这样,就使作者进入了一种从容、自然的表达状态。“栅栏内外”、“明亮的器具”、“传奇六种”、“烟尘腾起”、“坡上舞者”、“游牧者的身姿”等,分别把图瓦人的居住、生活、历史、地理环境、游牧等细化,从而找到沉淀在其中的人的生存品质的精神反应。图瓦人盖房子前先修栅栏,房子盖完后栅栏就使一家人成为一个独立的世界。所以,栅栏在人们心目中有着很重的份量。图瓦人目前仍多使用古老传统器具……苏尔、扇镰、奶桶、斧子等等,都似乎散发出了古老悠久的气息,让使用者变得沉迷而冷峻。而在具体的生活场景中,腾升的烟尘、人对水的禁忌心理等等,实际上己经显出了人心灵中对大自然的敬仰,同时,也体现出了人对自己的要求和对生命精神的依赖。

王族的《图瓦之书》,可以说是我国第一部写图瓦人的长篇著作,在新疆文化史上具有重大意义。该书全面地描述了图瓦人的生活,比如他们的数字生活和语言特点。

丰富的数字生活

在图瓦人中,数字使他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兴趣盎然。他们住往能够应用数字将自己的生活转换出多样的意味来,并很有成效地改变自己的生活。在书中,“127个栅栏”、“数羊”、“与‘2’有关的事情”等,每篇均以图瓦人使用数字的一种方式入手,写他们的数字生活。比如,王族发现村子里每家每户房前屋后都有栅栏,便爬上一个山头,数了一个多小时,终于数清村子里有127个栅栏。之后,他由外向内,终于发现了图瓦人与栅栏之间种种有趣的事情。

数羊是图瓦人的一种游戏。游戏很简单,从一只羊开始往上数,数到300只羊,就赢了。这只是一种数字游戏,并不用赶300只羊到场。一个人碰到另一个人,想和他赌一赌,就说,咱们数羊吧。两个人中可以有一个人任意选择数羊或监督。选择数羊的人开始“一只羊、两只羊、三只羊、四只羊……”往上数,监督的人则标出赌注,你若数到300只羊,我就给你一只羊,你要是数不到,就给我一只。一般人都数不到300,因为在每个数字后面都带有“羊”字,人的思维很容易被分散。数羊也是人的尊严的表现,走在村子里,有一个人突然把你拦住,要和你数羊。这时候你不能躲避,如果躲避的话,别人就会笑话你:“男人嘛,在阿尔泰大山里就是养羊的嘛,连一只羊都玩不起,你以后不可能有更大的羊群。”被别人这么一激,谁都会马上去数。好多人都是因为被激起了“数兴”才输了羊的。王族深深为这种游戏中所包含的人的生存准则而折服,从而感叹道:“一只羊被数来数去,一会儿是你的,一会儿是我的。羊没有变,人也没有变,只有一场游戏在变。人生就是一场游戏。”

再比如书中的“与‘2’有关的事情”中,“2”是好数字,随便进入一户人家,当你喝完第一碗奶茶,主人马上给你添上第二碗,并诚恳地劝你喝下。喝完了,人们才会告诉你,在图瓦人家里喝奶茶,必须得喝两碗,因为你是用两条腿走进来的。喝完两碗奶茶,你再用两条腿走出去,吉祥平安。“2”就这样统一着村子里的一切,让人们去追求、去坚守。因为是双数,时时便能看到人们对自一只羊被数来数去,一会儿是你的,一会儿是我的。羊没有变,人也没有变,只有一场游戏在变。人生就是一场游戏。己严格的要求。甚至就人而言,似乎有另外一个自己在冥冥之中呼唤着什么,他必须去找到另外一个自己,使自己圆满。如此这般。“2”就具备了严峻的现实意义。

谚语使每个人都像乡村哲学家

也许图瓦人长期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养成了从现实境况中思考的习惯,所以,他们很善于讲谚语,几乎人人都能张口就来,而且每一句都很打动人。这些谚语被王族顺理成章地应用到了文章中。比如:“如果你不知道要往哪里去,任何一条路都会带领你到达。”以及一位图瓦老人的话:“真正的山应该有两种,一种是从低处向上的高山,另一种是从高处向下的深渊。”这些富有哲理的谚语,是图瓦人从生活实践中直接得来的,他们从大自然中、从自己的生活中发现了“另一种事实的存在”,然后,用自己的嘴说了出来。

王族在《图瓦之书》的“后记”中说:“在文章中出现的比较有意思的事和像谚语一样的语言,其实在图瓦人中很常见,只是被我信手拈来。”一个人人开口闭口都说谚语的村庄,应该有一股凝重的气息在弥漫。而事实上,生活在这里的图瓦人从容而又坦然,所有的快乐,都来源于自己的生活,哪怕这些快乐是细微的,他们也感到弥足珍贵。比如:“鱼的家在水里,鸟儿的家在天空中,人的家在栅栏内。”以及“鸟儿高兴的地方在天空中,牛和羊高兴的地方在山坡上,人高兴的地方在结婚的房子里”。等等……用极其朴素的话语说出了世界的状态,用“高兴”二字形象地概括了生命之欢乐的本真状态。

图瓦人更多的谚语带有总结性质:“所有的声音都是为了人的心灵和耳朵而存在的。”“树是为天空生长的。草是为大地生长的。只有大地上的河流,是为自己而流动的。”“一场雪,落在―座山上,使―座山变成了雪山。一座雪山在发生雪崩的时候,又使雪变成了另外一种雪。”这些谚语来自生活,终究会被他们又运用到生活中去。因为,谚语不光从精神和心灵,而且在现实生活中已经对他们起到了“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的作用。在遥远的白哈巴村,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这样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使图瓦人有了心灵上的依靠。

链接:

在新疆阿勒泰喀纳斯湖附近的白哈巴、禾木等村落,生活着一个独特的部落――图瓦。由王族著,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长篇散文《图瓦之书》,就是以居住在白哈巴村的图瓦人为关注对象,用9卷30万字的篇幅记录了图瓦人的历史、生存状态和在独特地域中的生命历程与精神反应。

图瓦人,即《新疆图志》中所载的“乌梁海”人,世代以放牧、狩猎为生,居深山密林,沿袭传统的生活方式。图瓦人是蒙古族的一个分支,喀纳斯地区是中国图瓦人惟一的聚居地。关于图瓦人的来历,一直存在着不同的说法,至今没有一个定论。有人说他们是成吉思汗西征时遗留下来的士兵的后代,也有人认为他们是500年前从西伯利亚――现俄罗斯图瓦共和国一带迁移过来的,布尔津县文物馆至今保存着1918年――当时的中国中央政府颁发给他们的“乌梁海左翼左旗札萨克”银印。图瓦人多穿蒙古长袍,长靴;居住的木屋用松木垒砌,有尖尖的斜顶;他们以奶制品、牛羊肉和面食为主要饮食,常喝奶茶和奶酒;在一年一度的“敖包节”中,图瓦人举行赛马、射箭、摔跤等竞技活动;他们信奉萨满教和喇嘛教,每年都举行祭山、祭天、祭湖、祭树、祭火、祭敖包等宗教祭祀仪式;淳朴、善良、豪爽是图瓦人比较鲜明的性格特点。

上一篇:女性春光乍泄要适度 下一篇:“愤怒的小鸟”玩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