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谷:西域独立叙事和艺术修辞

时间:2022-10-13 02:10:10

肖谷:西域独立叙事和艺术修辞

肖谷和“西域”是悠远的。

尽管他生长在上海,是个地道的南方人,可是从某种意义上说,他又可算是西域的后人。他母亲的祖先是从西域龟兹迁徙来到东部的。

他母亲姓“白”,而龟兹从东汉白霸起到唐代白环,白姓一直都是当地望族。因此,当肖谷在1999年作为援疆干部在阿克苏地区担任文化局副局长时,无意中也是寻根去了。阿克苏的部分地区古时原本就是龟兹国所在地。当他一踏上阿克苏这片滚烫的土地,就如同回家一样,有一种天然的亲切感,整整三年,他的艺术在西域开始了一次既是情理之中又是意料之外的蜕变和提升。

正是在这三年里,肖谷完成了他对于西域的独立叙事,并且建立起了属于他自己的艺术修辞学。在阿克苏,肖谷约创作了60余幅以西域为题材的油画;回上海后,又创作了30余幅风格基本相同的作品。

他的这些作品虽然是以西域的人物和风景作为主题,却全然不是那种以猎奇的眼光拼凑出来的肤浅表面的异域风景画,而是着意于用一种深入西域文化内核的叙事方式和艺术语言,恰到好处地将自己的艺术观念与西域文化融为一体。按照肖谷的理解,绘画是表达情感从而寻找一种最简单表现形式的过程。在去阿克苏前的许多年的创作实践中,他一直在不懈地努力。令人深感欣慰的是,他的这种艺术追求与西域固有的文化内涵原来是一脉相承的。在《于田》中,一位有着鲜明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缘特点的维吾尔族女子斜卧着,占据了画面一大半位置,呈现出整体的平面化感觉。而在《阿图什》中,则是一位维吾尔族姑娘居中蹲立,略显木然的动作增加了平面化的稳定因素。在形体的处理上,出于平面化的考虑,在“放大”的基础上做适度的夸张,以减弱透视感,展示绘画的平面意识,并在视觉上产生潜伏的张力,呈现出简约、自然的完整性,由此形成肖谷独具的富有概括性的平面化的绘画语汇。

与肖谷的“平面化”相并置的是他的被称为“二度半空间”的立体效应。十分生动地描述了他那富有立体感的表现手段。这是一种将风化的砂岩粉碎成沙砾拌和在油画颜料中,成为厚重的色彩,经涂抹后由笔触肌理所产生的类似浅浮雕的空间效应。这种砂岩基本上是灰色调,但仔细分辨可有多种不同的颜色。这对肖谷来说是一个意外的发现。

在这里,沙砾是作为一种被赋予某种象征意义的有生命的物质材料出现的,这就是西域历史和文化的自然形态。

但是这并非是自然主义的刻意为之的附会,而是作为一种艺术修辞的绘画语言,服从于笔触肌理和“二度半空间”的需要,使色彩在平面化上得以强化,得以与客观自然既保持相当的距离,又使其具有某种超越性,并且在文化意义上与西域这一特定的地域特点相契合。

这真是肖谷的神来之笔。

人们可以很容易地感觉到龟兹壁画风格给予肖谷的影响。龟兹地区克孜尔石窟、库木土拉石窟、克孜尔尕哈石窟、森木撒姆石窟中数以千计的壁画,几乎都可以看作是肖谷西域绘画的母体。无疑,肖谷的西域绘画与这些壁画是一脉相承的。

面对当前全面开放、多元并置的艺术发展状态,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建立独立叙事模式和属于自己的艺术修辞语言,或许是困难的,但也是更具意义的,从深层次而言,这是在寻找一种个人化的价值准则。

肖谷充分利用了他得天独厚的条件和机遇,进行了原创性话语的建构,完成了对于西域的独立叙事,在他的艺术修辞的话语方式构筑上取得了令人信服的成果,这是他在价值取向和审美意趣上完成的一次成功的选择。

上一篇:笔耕不辍 诗心永在 下一篇:写出自己的“金蔷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