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意识思维―梦刍议

时间:2022-10-13 01:52:32

潜意识思维―梦刍议

作者简介:王艳,女(1987-),重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12级硕士研究生,专业:英语语言文学,方向:英国国家文化研究

摘 要:梦是一个虚幻而又真实的世界,在特殊状态下的思维与情绪活动。梦,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特别是弗洛伊德梦的解析理论出现后,推动了西方文艺美学的发展,在东方唤醒了人们对中国古代研究梦的兴趣。

关键词:梦境 创作

中图分类号:B8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7-0000-01

一.引言

梦是人的欲望的想象性实现,是人的理想追求的乌托邦。在人类对于梦的文字的记载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以前,对原始人而言,他们认为梦与他们所相信的神的世界有着联系,梦来自神灵的启示。古人有云“南人不梦马,北人不梦船”之说,原始人由于认识的局限,将梦理解为鬼神的活动,是鬼神在人睡眠时与人沟通,传达天意,指点迷津。在我国殷商文化中的卜卦占梦,认为梦具有神性,人们都是为神所管理。在《圣经》里面也有关于约瑟为埃及法老解梦的故事,这都说明古代人对梦的重视。自古至今,人类对梦的探索从未停止过。人类对梦的研究和探索涉及许多领域,通过了解许多与梦有关的文化现象,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古代人类的心态、追求和思维方式。人类对于梦的探索也反映了人类对于真理的追求。

二.梦的含义

梦是一个虚幻而又现实的世界,说到梦的虚幻,大部分人会想到梦中的奇妙,但却一个幻象。说它真实,梦确实是实实在在的存在,我们不能否认梦中的一切。

亚里士多德认为:“梦不是神的产物,而是清醒时大脑的思维。

佛洛伊德认为:“梦是人们对睡眠中的刺激的反映方式,是人们窥探心灵之窗,揭露人们种种无法实现的愿望的途径。

《墨子.经上》为下定义说:“梦,卧而以为然也。”又说:“卧,知无知也。”什么叫“知无知”呢?毕沅注道:“卧而梦,似知也,而不可为知。”梦中仿佛有所见、有所闻,实际上并无知觉。

Domhoff等人则认为,梦是一种在特殊条件下进行的思考活动,是人民的一种特殊经历,这种“经历”非常真实,要运用各种感官来体验,尤其是视觉和听觉的运用,梦是对睡眠状态下认知体验的回忆,并将回忆报告出来。

做梦时大脑皮层的大部分处于抑制状态,只是一些孤立兴奋点在活动,这些兴奋点之间缺乏逻辑联系,这就构成了梦的荒诞性。但梦绝不仅仅是睡眠的副产品,也不完全是无稽虚妄的东西,它是人的睡眠处于浅层状态时的产物,是可以在清醒状态下描述出来的一种睡眠状态下的脑部活动,它是人的睡眠处于浅层状态时的产物,是可以在清醒状态下描述出来的一种睡眠状态下的脑部活动,它是现实生活的特殊继续,是现实生活的畸形反映,是人类精神追求的特殊载体,是人的欲望的想象性实现,是人的理想追求的乌托邦,是睡眠中的一种心理活动,它会影响到人民在清醒时的情绪。因此,梦是一种很复杂的精神现象和生理现象。

三.有关梦的理论

1.中国古代哲学家有关梦的理论

中国的哲学家早就指明梦是一种心理活动。《荀子・解蔽》说:“心,卧则梦,偷则自行,使之则谋。”杨注:“言人心有所思,寝则必梦,偷则必放纵,役用则必谋虚。”把做梦、任情驰骋想象和思想考虑并提为心理活动的三种类型,在神灵迷信和梦兆观念盛行的时代里,这些观点的进步性是不言而喻的。《周礼・春官・占梦》提出“六梦”的概念:“一曰正梦(无所感动,平安自梦),二曰噩梦(谓惊愕而梦),三曰思梦(觉时所思念之而梦),四曰寤梦(觉时道之而梦),五曰喜梦(喜悦而梦),六曰惧梦(恐惧而梦)。”这六梦之分,都是对梦现象作了心理分析的结果。

2.弗洛伊德有关梦的理论

在西方对梦进行体统研究并且对后世有重大影响的首推弗洛伊德有关梦的理论。佛洛依德认为,梦是人愿望的达成或者满足,是通向潜意识的捷径,是一种清醒转头的精神活动的延续,梦的组成元素不只是一些表象,他们是一些真正的是在的精神体验。在佛洛依德的《梦的解析》指出梦是潜意识的字我表现,潜意识被压在人的心灵的最深处,但它很活跃。他把梦分为显梦和隐梦,显梦是梦境本身,隐梦是无意识的欲望,释梦就是通过显梦来解释隐梦含义的过程。佛洛依德强调梦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一部分,是来自潜意识。

3.荣格有关梦的理论

荣格是佛洛依德的学生,但是跟他的老师佛洛依德的理论有分歧。他的理论为丰富和加深人们对于心灵世界的人世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荣格认为,梦是自然的产物,梦是幻想的、形象的、华丽的、复杂的、难以捉摸的、缺乏逻辑的。梦是潜意识所应用的一种原始的、象征性的表达方式。荣格特别强调,梦指向过去但也指向未来的属性,梦传给我们人类,又是我们所应遵循的向导。荣格重视梦的系列分析,他认为“梦是持续不断的。甚至清醒的时候也在做梦,只不过是在清醒的时候,意识的呼声如此之大,梦的低语便被淹没无闻罢了”。因此,他认为,梦的个别人洗意义不大,而梦者在一段时间内的梦的系列,则可以提供一个连贯的人格画面,可以通过对某些反复出现的主题的揭示,使梦着心灵的主要倾向得以显露。

四、梦与文学

佛教典籍《金刚经》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段经文,当年王日休注释“如梦”为:“其言如梦者,谓当时认以为有,觉则悟其为无也。”即使这样,梦作为客观现实世界在睡眠中漫无规则的幻化,毕竟和悠悠往事有着质的不同。但是文学创作不等同于哲学研究,对于作者来说,多点浪漫的梦的意念,可在很大程度东航,丰富他的笔底,没话他的文字,诗化她的篇章。

往事被当做梦来激发作者的创作热忱,是梦的奥妙之处;反之,把梦中诗一般的美妙景象,作为创作内容来写,则是梦的莫大功劳。梦中有所见,有思维,有悟想,有现实生活中无法碰上的美的意境和感受。从梦中获得创作的灵感,以梦境作为创作的素材,从而在梦中激发创作涟漪,进而写出无与伦比的美妙篇章,这类垂范后世的文苑韵事,从古到今,几乎代不绝书,足见梦对文学创作所起的影响,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

当年东坡居士《仇池笔记》卷下有《梦韩魏公》一则,道:“夜梦登令江楼,月色如银,韩魏公跨鹤来,曰:被命同列剧曹,故来相报。他日北归中原,当不久也。”文字简短明快,并且隐隐之中梦主人还认为其梦有着不久“北归中原”的暗示,真是件有趣的事。

梦境是无限的,飘忽的,作者正是抓住这种无限飘忽的梦境,把自己的感情抒发出来。

五、总结

人类对于梦的探索从古代占卜梦预测未来到用实验方法研究梦,创造各种梦的理论和书籍已有四千余年历史。人类对梦的研究和探索,涉及文学领域。文学是人的心声,其源头一直追溯到人的意识。作家有的从梦中获悉灵感,有的在梦中完成自己的作品。作家在作品中会不自觉的暴露自己,他们的无意识连他们自己也不曾察觉到的精神生活。

参考文献

[1] 佛洛伊德 《梦的解析》[M]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 洪丕谟 《梦与生活》[M]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3] 霍尔・ 荣格 《心理学入门》[M]三联书店,1987.

[4] 刘文英和曹田玉 《梦与中国文化》[M] 人民出版社

[5] 刘文英《中国古代的梦书》中华书局

[6] 刘文英 《中国古代的意识观念》 上海人民出版社

[7] 路英 《中国梦文化》[M] 中国三峡出版社

[8] 罗基 《梦学全书》 中国社会出版社

上一篇:从网络反腐专题看网络舆论监督的双重作用 下一篇:浅议劳动教养制度的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