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与志愿者联动参与社区青少年服务的思考

时间:2022-10-13 01:10:12

社工与志愿者联动参与社区青少年服务的思考

摘 要 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日益成为弥补政府职能缺漏、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新生力量。将社工与志愿者联动模式引入青少年服务之中成为今后基层社区服务青年乃至整个基层社区服务的重要方向,本文将以广州市天河区家庭综合服务中心青少年事务为例,就社工与志愿者联动参与社区青少年服务作出几点思考以及如何服务基层社区青少年给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 社工 志愿者 联动 青少年 服务

中图分类号:C913.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10.088

Consideration of Social Workers and Volunteers

Involved in Community Youth Services

――Take Guangzhou Tianhe District Integrated Family Service Centre Youth Affairs as an example

CHEN Qi[1], LI Sheng[2]

([1]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642;

[2] College of Liberal Arts, Ji'nan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632)

Abstrac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social work and volunteer service to make up for government functions is increasingly becoming gaps, promoting social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an important new force. The introduction of social workers and volunteers linkage model among youth services become an important direction for future grass-roots community service youth and the whole grass-roots community service, this article will be Tianhe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Integrated Family Service Centre youth affairs, for example, on the joint participation of social workers and volunteers Reflections make community youth services and how to serve the grassroots community youth gives some suggestions.

Key words social workers; volunteers; cooperation; youth; service

0 引言

社会工作是以专业社会工作者和专业机构为主体,以需求者、求助者及社区为案主对象,以利他主义和助人自助为基本理念,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以专门的方法和技巧为手段,以调动和运用社会资源、帮助解决案主的困难、提供及增进其福利为追求,以实现社会公平与公正及社会和谐发展为目标的助人活动。①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工作具有亲缘关系,社会工作是社会志愿服务的专业化发展阶段,志愿服务是社会工作的萌芽阶段。②社会工作要突破自身的发展瓶颈,必须选择其它社会力量进行合作,而作为服务理念相近的志愿者资源,有着先天合作的基础和条件,是社会工作选择联动合作对象的首选。

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家综”)是围绕社区居民多样化、灵活性的需求,通过“3+X”即青少年服务、老年人服务、低收入家庭服务加自选服务项目的方式,为本地居民、外来人口提供专业帮助,实现社区和谐、生活幸福。青少年服务是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的必选项目,包括关心和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也包括引导青少年参与社会服务。

通过发放100份家庭综合服务中心运作问卷和1400份青少年服务需求问卷,对于社工与志愿者联动参与社区青少年服务的现状及发展方向,问题及解决对策有了较为清晰的把握。

1 天河区社工与志愿者联动服务青少年现状分析

城市社区家庭综合服务的兴起,是近年来的新趋势。广州借鉴学习外国、港澳地区经验,集中探索和推行的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成为社区服务的主要模式。这对将社工与志愿者联动模式引入青少年服务无疑是一大利好消息,因为“家综”的出现解决了模式推行缺乏合适平台的问题,但在现实调查中,社工与志愿者联动模式的推行仍面临许多困难、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家综”平台与基层团组织联系不够紧密。从100多份家综工作人员调查问卷的数据看,将近90%认为家综服务与团工作应该结合,相互促进。从1400多份青少年调查问卷的数据看,大多数青少年希望家综提供的服务类型,都与团组织传统活动有关联,需要团组织介入。共青团组织内有着丰厚的资源,也有心落实有关政策和尝试推广各类服务,但苦于与分布在社区的基层青年组织尤其家综平台,无直接隶属和管理关系,合作仅能是沟通和期望,没过多的展示平台,资源无法做到最大化利用。在调研中,家综社工在资源方面也表示希望得到资金、专业技能、宣传、志愿者、个案转介系统等方面的支持。在工作建议上则提出的更多是合作期望,大部分人认为团组织与家综的青少年服务联系不深,未能很好地切合如何加强联系。

(2)社工与志愿者缺乏足够交流。从调查数据看(图1),志愿者参与服务活动的原因,主要是“提升能力”、“奉献和回报社会”、“体验生活”;但是如何实现这些愿望,如何发挥自身能量,却面临种种难题。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社工与志愿者缺乏足够的交流,导致了志愿者因为服务水平缺乏专业性而丧失服务热情。从家综服务发展的初期看,“两张皮”、“两条腿”分离的状况较为严重。专业社工人数少、经验缺,深入居民家庭、外来人口群体的服务遇到许多难题;志愿者人数散、专业性不强,面向居民和外来人口的服务缺乏效益。就试点情况而言,大部分社工与志愿者之间几乎没有直接的合作与交流。大多社工刚走出大学校门,虽具有一定的社会工作理论基础,但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对自身职业定位不清。而志愿者在从事公益服务中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但是由于其流动性大、专业性不强等因素,难于同社工进行有效合作。一些资深志愿者在接受社工引导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

图1 志愿者参与活动的原因

图2 青少年希望提供的类型活动

(3)社工与志愿者联动服务内容不够丰富,途径较为单一。通过调查发现(图2),青少年对于希望得到的服务类型众多,依次有娱乐(23%)、提升类(16%)、学习类(15%)、培训类(15%)、比赛类(11%)、歌舞类(8%)、婚恋交友(7%)等等,在占比最大的娱乐中又分运动(20.20%)、看电影(17.30%)、阅读(13.50%)、朋友逛街聊天(12.50%)等等。相较于青少年多远丰富的服务需求,社工与志愿者为社区青少年举办的活动内容则显得缺乏创新,对于青少年缺乏吸引力,这直接影响了联动模式的实行效果。此外,青少年活动在实体空间和网络空间的迅速发展,让传统社区服务、志愿服务方法面临极大挑战,当前“家综”青少年服务仍几乎完全依赖实体空间,线上服务较为滞后,这极大限制了联动服务的服务范围,从而无法让更多青少年享受到基层团组织和社区的相关服务。

2 天河区社工与志愿者联动服务青少年模式的对策

作为一种新兴治理模式,社工与志愿者联动服务青少年模式在运作之初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正是这些问题为我们进一步探索基层社区青少年服务的方式方法提供了更多的思考。针对上述问题,为进一步改善天河区社工与志愿者联动服务青少年模式,笔者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制度建设――区社工委、团委、民政局制定街道团组织与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合作的制度措施。在区社工委的统筹协调下,团区委、区民政局联合制定街道团组织与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合作,共同开展青少年事务与青少年服务的各项制度。共青团要动员志愿者力量、青少年力量、热心人士力量,为家综的青少年事务发展提供社会化支持;家庭综合服务中心要发挥专业社工人员、心理人员、法律人员的优势,为青少年事务发展提供专业支持。团委与家综合作建立青少年健康成长、快乐生活的社会环境。

(2)社志联动――推动社工与志愿者合作,针对青少年群体的需求开展丰富多样的服务。积极探索社工与志愿者合作服务的经验,吸引青少年参加家综的志愿服务,创造富有新意、富有魅力的志愿服务品牌。鼓励家综的专业社工担任各类志愿组织的专业讲师、专业协调,运用助人自助的价值观,提升志愿服务活动的品质。利用家综的场地和设施,开展社区志愿者、青年志愿者、员工志愿者、公务员志愿者的培训,不断提高志愿者的专业服务水平,更好地帮助社会人群。

(3)项目创新――通过青少年公益项目的创投活动,发掘形式新颖、富有实效的服务项目。区团委联合慈善总会、福利基金等,设立“天河区青少年公益项目大赛”,吸引辖区内的各类青少年社团、公益机构、社工机构参加大赛,开发丰富多样、新颖活泼的服务项目,扩大青少年服务的内涵与外延,满足新生代日益变化发展的需求。通过一届届公益项目的创投和实施,逐渐形成天河区持续发展的公益品牌。

注释

① 周沛,葛忠民,马良.社会工作概念[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② 李素菊.志愿服务与社会工作专业发展[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4).

参考文献

[1] 谭建光.做好的志愿者[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2] 谭建光,李森.志愿组织管理[M].广州:广州出版社,2011.

[3] 王焕清,魏国华.志愿行动与文明社会建设[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上一篇:形成语言文化氛围, 促进语文教学改革 下一篇:移动护理:一门因省钱而发展出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