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磨课心得

时间:2022-10-13 12:22:57

乍暖还寒春三月,我有幸参加了苏州园区中学语文教研员徐飞老师提出的“和融语文”阅读教学实践活动,顺利完成了《陋室铭》的公开教学展示活动。回顾近一个月的磨课经历,从备课、试上、修改、开课、评课到反思、分析,一路走来,伴着辛劳地付出、热烈地讨论、快乐地分享,充分洗涤了我近10年来的教学陈规陋习,可以说,获益匪浅,终生难忘。

一、 积极应对,认真学习“和融语文”教学理念

承蒙徐飞老师关照,我欣然接受开课任务。但我对“和融语文”了解甚少,为了能顺利地完成这项任务,我与同行教师一起深入学习了“和融语文”理论知识,努力在我的公开教学中充分体现“言意共生、生命共振、道术融和、读写贯通”的主张。在磨课之前,我广泛涉猎名师大家的教案、课件,认真备课,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修改。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还好,群众的力量是巨大的,有了自己乐不思疲的执著钻研,又吸取了同行的智慧,经历了三番五次的磨课,我真正认识到上好一节课就像是打磨一块美玉,只有经历无数次磨炼,才能使它散发出耀眼的光芒。

二、 精益求精,“磨”你千遍也不厌

磨课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一个艰苦、耐心、细致的过程。在反复磨课的过程中,语文组教师一次次帮助我,给我提出最宝贵最中肯的建议,他们的鼓励和支持是我前进的动力,使我感觉到每一次磨课都是一次成长和蜕变。我一次次试讲,一次次修改,从激情导入到自主导学,再到拓展导结,甚至到每个问题、每句话,为了能呈现较完美的效果,我不断修改教案、课件,直至深夜,这其中的滋味有困苦与欣喜,有彷徨与希望。然而,这是一个追求完美的过程,虽忙碌但充实、快乐。

记得第一次备课,我力求面面俱到,搜集了大量的备课资料,感觉到捡到筐里的都是菜,什么都重要。结果第一次试讲,老师们指出了我这堂课思路不清、重点不突出;几处教学内容交叉出现,教学意图不明;对学生的朗读指导不到位,没达到层层推进的效果;拓展延伸的题目设计不合理;课件过于随意、■唆等诸多问题,并且给我提出修改意见:根据学生的学情,教学环节设计得越简单越好。

于是,我对教学设计进行了大幅调整。可第二次观摩课后,从老师们的反馈中,我又走到了另一个极端:整堂课都是预设好了的,老师干涉得太多,学生没有自主发挥的空间;而且教学思路依然模糊,课件篇幅太多等。修改重点是要琢磨怎样让自己“闭嘴”,把舞台留给学生。

第三次试讲,思路终于清晰了,学生也有机会读书、讲话了,而且讲得出乎意料的好。于是,大家又给我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比如应该用简练、恰当、亲切的语言引导学生融入课堂;利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如何注意点评的艺术;写作背景最好以讲故事的形式放到课文归纳时介绍等。经过老师们的帮助,我从这些课堂细节方面进行了润色。

第四次试讲,我请初中语文特级教师胡春燕及吴淑敬等区内知名老师来听我上课。这一次课后,两位老师说我上课流畅,教态优雅,但该释放激情时也应洒脱一些;上好《陋室铭》就是要让学生多读、多说,学生要比我们想象的优秀;如果老师、学生都能融入课堂,都能感受教与学的满足和快乐,这课就成功了。

因此,我执教《陋室铭》,试讲了四次,每次教案、课件、试讲都努力做到精益求精、精细化,不粗枝大叶、随意化,每次都对“和融语文”有新认识,有新收获。这要感谢同组老师帮我把“和融语文”合理、有效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中,是他们帮我开拓思路,诱发智慧,促进反思,改进教学,我再从各个环节进行自我诊断,吸取大家的意见,把别人的教育经验内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在不断的磨课中求得进步。

三、 坦然开课,努力践行“和融语文”教学理念

3月20日下午到别校借班开设公开课,自我感觉良好。

第一,始终把分层次诵读放在首要地位,并贯穿整节课。通过自由读、个人读、个读互评、老师点评、听读、跟读、齐读、背诵等方式让学生充分感知《陋室铭》的内容,感受铭文的音乐美,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同时,立足于文本,关注学生的需要,为学生答疑解惑、不断地指导学生朗读,以读代讲,读中感悟,读中交流,真正达到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境界。

第二,发挥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营造出了一种师生互动、生生合作的和谐融洽气氛。课上,我大胆放手,启迪学生智慧,彰显学生个性,鼓励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让他们眼耳手脑并用,读议思演结合。同时,培养学生主动质疑,大胆发问的习惯和能力。在疏通字词这个环节,我改变了以老师串讲为主的方法,而采用同学互相质疑、解答的方法,鼓励学生从书中发现问题,大胆提出问题,然后相互解答,对于重、难点我适当点拨、强调。

第三,能有效地运用多媒体资源,为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情境。比如在正式上课前播放古筝曲《高山流水》,意在营造古雅的课堂气氛;在幻灯片中展现刘禹锡故居图片,意在唤起学生学习热情,具有形象性;在听读、跟读时,配上动画图文朗读,意在给学生直观印象等等。

不足之处: 教学语言不是很简练,口头禅比较多;对学生的点评不是很精练,有时未能及时对学生的回答作出恰当的评价;多方式诵读和翻译耽误时间太多,以致延时5分钟;课文分析还不深入,拓展练习还未完成,整个课堂把控还不严密等等。

四、 总结反思,力求“和融语文”教学的科学性、有效性

公开课虽已结束 ,但不管结果如何,重要的是整个磨课的过程让我明白了“和融语文”的教学主张。

第一, 要对文本有深层次的理解,着眼于文本的细节,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游刃有余。而我在平常教学中浮躁偷懒,不肯深挖教材,大多凭直觉经验进行想当然地理解,有时直接搬本参考书来备课,势必直接影响到我对文本的理解,甚至有时还借用别人的课件来上课。

第二, 课堂永远是学生的舞台。老师要相信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的潜能才能不断得到发挥。因此,语文课教学应以生为本,更多关注学生的收获与发展,关注学生的自主创造性和真实情感体验,给学生留足自主学练的空间,教师只作适时点拨引导,而不能着重于自己教学技能的展示。“和融语文”教学捍卫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第三,要重视课堂教学中激励评价的作用,努力创造活泼有效的和融课堂。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较少,所以导致课堂上举手发言的孩子越来越少,有些学生明明知道答案就是懒得说。通过这次磨课,我找到了问题症结所在,其实,教师一句激励的话、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亲切的手势,都会给学生巨大的学习动力,使他们上进心倍增,并以更积极主动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从而形成轻松快乐的课堂氛围,并提高45分钟课堂效率。

语文课堂应是“言意共生、生命共振、道术融和、读写贯通”、真实欢快、教学相长的课堂。要创设这样的和融智慧课堂,教师需要花尽心思,反复揣摩。我深刻体会到磨课就是要“磨”出教师把握文本的深度,“磨”出学生主体求知的需求,“磨”出教师合作交流的默契。“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就在这一次次辛勤的“磨课”历练中,我们全体语文老师怀着“和融语文”的美好理想,渐渐有了化茧成蝶般的成长!

作者简介: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斜塘学校副校长。

上一篇:高职学生诚信教育途径探究 下一篇:巧用“比较”抓“本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