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我国高等教育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发展策略

时间:2022-10-13 12:15:05

浅议我国高等教育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发展策略

摘要:通过对我国高等教育在城市化进程中作用的分析研究,明确我国高等教育在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有助于我们牢固树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思想,科学制定加快教育发展的战略举措。

关键词:高等教育;城市化;发展策略

城市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世界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阶段,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历史过程。高等教育为城市化进程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是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知识化的迅速发展过程中,高等教育与城市化的相互关系已经成为新的研究热点,研究分析高等教育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有助于我们牢固树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思想,科学制定加快教育发展的战略举措。

一、高等教育对城市化进程的作用

1、高等教育直接促进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的转移。具体的体现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方面城市通过所拥有的数量众多的学校和对当地学生相对优惠的录取政策来实现,另一方面通过吸引那些具有高学历者向城市迁移的政策机制来实现。按照国家发展规划,我国城市化率在2020年达到54%和2050年达到70%,那么,这就需要每年从农村顺利转移出2000万和4000万农村人口。如此巨大的人口迁移,如果按照传统的户籍变更方法来执行,对国家而言是一个沉重负担和压力,如果通过高等教育转移的话,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资源。

2、高等教育为城市化进程提升提供人才支撑和技术支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城市经济增长所要求的劳动力素质也随着不断提高。高等教育机构不仅承担了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后备高级劳动力的任务,同时还承担了提高现有劳动者、尤其是高级技术开发人才再培训的任务,成为社会劳动力质量提升的一个主渠道。劳动力整体素质的提升必然会带动经济增长,必然会提升整个社会城市化的发展水平。另外,高等教育机构拥有雄厚的科研实力,是科学技术开发的主要阵地。许多具有雄厚实力的高等学习利用自己的科研成果开办高科技公司,吸引高技术产业集聚,逐步形成以大学为依托的科技园区,成为社会发展的发动机,甚至成为落后地区实现经济追赶的关键,为各国城市化进程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大学是城市知识创新的引擎。大学不仅是一个创新群体聚集的地方,也是一个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的地方,更重要的是,它所崇尚的止于至善的精神,契合了创新的本质内涵。大学把创新作为永恒的追求,源源不断地贡献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为弘扬城市创新精神,构建城市创新体系,提供不竭的动力。此外,大学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优化人才培养结构,荟萃精英,造就才俊,为城市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大学还打破围墙,充分运用教育资源,面向全社会“传道、授业、解惑”,推进学习型城市的建设,提高市民的整体素质。

3、高等教育是城市精神的标志,象征和传递着城市文明,加快了城市化进程。现代高等教育由于在提高城市的人才与劳动者素质,提升城市的科技和经济的综合实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高等教育往往成为文化发展的源头和城市精神的象征,引领主流社会的思想和文化潮流。实践证明,高等教育的发展成为城市发达与否的重要标志。另外,高等教育素有服务社会的传统美德,各个大学在这种社会服务过程中,培植并参与了新工业发展至关重要的强调创新的城市文化,并将这些城市文明传播到了所服务过的每个地方,从而提升了这些地方的城市化水平,这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的效益是无法估算的。

二、我国高等教育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发展策略

1、要把发展高等教育作为城市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知识经济时代和我国加速城市化进程的大背景下,高等教育的发展已成为有效转移农村人口,提高城市人口素质,推动城市化建设,加快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要采取措施,使其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在发展计划上,要把高等教育与城市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并将此列入地方社会事业发展的项目,做到既有中长期发展的目标,又有近期实施的项目。在规划建设上,要把高等院校的发展建设列入城市能建设布局,预留充足的发展用地。要利用城市优势,通过项目引资、对外开放合作办学等方式兴建于城市文化风貌相匹配的现代大学。在政策措施上,要根据高等教育既是公益事业,又可形成产业的属性,坚持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公益性的同时,又适应社会多元化发展的需要,建立保障经费政府投入主渠道畅通和投资多元化的机制。积极利用外资和其他教育资源创办高校或各种性质的高等教育机构。在发展方向上,要根据城市的功能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把高等教育与科研、经济、文化等方面密切联系起来,通过产学研一体化,把高等教育融入城市,成为不可分割的部分,尤其是与国家各地的工作思路密切联系起来,为地方建设培养人才,设置相应的学科专业,充分发挥高校在城市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增强城市的辐射功能。

2、充分发挥高等教育资源的作用。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在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高等教育资源稀缺和高校学校资源利用效率低下、教育资源浪费现象并存。因此,我国高等教育应充分利用各种现有的教育资源,进行教育资源的重组,使城市各个学校之间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各方面的资源得到最充分地利用,不断提高现有教育机构的办学层次和质量。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有必要从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机制入手,加强宏观调控,改革和完善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方式,认真落实高校办学自,建立学校之间学分相互承认、学生合理流动的学分转换制度,充分利用各个学校的教育资源,扩大优质高等教育的规模,强化高校微观管理,提高高等教育资源的利用率。高校只有在发展中坚持按社会和市场需求办学,重视质量和效益,加强对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管理,实现办学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实现高校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使我国高等教育在城市化进程中充分发挥作用。

3、高等教育要更新观念。在教育思想上,要转变单纯以继承为中心的教育观念,树立继承与开拓创新并举的教育思想;在教育管理上,要转变统一模式、统一要求的教育观念;在发展观上,要进一步转变长期以来“重数量、速度、轻质量、效益”的观念,树立“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观念;在教育价值观上,要逐渐实现从英才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在高等教育的教学观上,要克服只注重知识灌输的倾向,树立“重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新教学观;在教育目标上,要转变以传授知识发展智力为中心的教育观念,注重培养能力;在评价观上,要改变以知识为唯一标准的评价观,树立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唯一标准的教育评价观。

4、高等教育要革新教学内容和方法。我国各类高校应以城市化为导向设置专业,以将来的城市职业岗位需求设置课程,并在专业设置上突出特色性和综合性,大力发展新兴交叉学科专业。要构建综合化的课程体系,以适应科学技术的广泛交叉和相互渗透。重组相关学科知识,创立跨学科、边缘学科课程,增加新知识和现代科学内容。在课程设置上,采用多样化的培养模式,根据不同学生的共性发展和学科特征要求设置“平台”课,根据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求和社会需要设置任意选修课和专业“模块”课,并紧随经济、科技和城市化发展需要,适时调整、更新专业方向和课程内容,适应城市化发展需要。为了更好地发挥高等教育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高校应初步建立起体现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特点的课程体系。同时,学校还应下大力气进行教学手段和方式方法的改革,积极开展模拟教学、现场教学、案例教学等,推广启发式、研究式、讨论式教学,实现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丰富教学内容,多方面增长学生才干。此外,高校还应积极疏通有关渠道,让学生们通过社会兼职、社会调查、专业实习等方式直接融入社会实际和工作实践,锻炼他们从事实际工作的综合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和社会适应性。

参考文献:

[1]于立军.论高等教育与城市发展[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6:182.

[2].试论地方高教在区域城市化进程中的角色[J].中国成人教育,2007(2):20-21.

[3]何志方.城市化在高等教育规模发展中的作用[J].城市.发展研究,2001,(4).

上一篇:胡桃楸育苗技术的研究 下一篇:产权制度先行是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