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歌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巧用”

时间:2022-10-12 11:40:09

儿歌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巧用”

摘 要:在小学教学中运用儿歌的教学手段常常能够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小学数学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编或选择恰当的数学儿歌,利用儿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进教育教学、进行总结归纳,融教学于儿歌之中,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儿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儿歌的语言自由活泼,内容浅显易懂,深受儿童的喜爱,小学教学经常将儿歌作为媒介进行教育教学。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内容较为简单,但其具有的符号性和抽象性往往不容易被小学生接受、理解和掌握,使得教学出现了一些难以突破的瓶颈。教学中,教师可以巧妙地将数学知识融入学生喜闻乐见的儿歌中,利用儿歌进行教学,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利用儿歌激发学生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常常对抽象的概念、严密的逻辑兴趣不大,容易分神,同时也难以掌握,极易产生畏难情绪,从而丧失学习的信心。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创编一些旋律优美、节奏轻快、简单易记的儿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儿歌氛围中学习,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获得学习的成功,从而逐渐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例如,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可以利用儿歌《数蛤蟆》:“一只蛤蟆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让学生数蛤蟆的只数与眼睛、腿的数目,认识到乘法的意义,产生学习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浓厚兴趣。

二、利用儿歌改进课堂教学

1.理解数学概念

概念是对对象的本质属性的理性反应,产生于现实生活而高于生活,具有抽象化和概括性的特征,与小学生的现实生活经验有一段距离,也不容易让学生在他们习惯的形象思维基础上进行自我建构,这样的矛盾在低年级的教学中尤为突出。教学中,教师如果将基本概念创编成儿歌,利用儿歌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常常能够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比多少”时,为了让学生更快、更好地认识和区分“大于”和“小于”符号,教师可以教儿歌:“开口朝左大于号,尖角朝左小于号;口对大数尖对小,请你记住别忘掉。”这样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把握住大于和小于符号的外形特点以及符号两边的数之间的关系。

2.提高计算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承担着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教学任务,虽然不同年级的计算要求有所不同,但总体来说在教学中所占的比重比较大,应用的范围比较广,在教学中进行的训练比较多,对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也相当重要,教师可以利用儿歌阐述计算的方法和需要注意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时,教师可以教儿歌:“小数加减法,小数点对齐;末位补上0,减法也容易。”

3.突破重点难点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总是有些核心的、承前启后的教学重点,也难免会遇到一些容易混淆、难以掌握的教学难点,教师反复教授,学生机械记忆,让教学停滞不前,教师可以把握住合适的角度,创编儿歌加以归纳分析,帮助学生建立更加清晰的思维逻辑,更加牢固地记忆,从而减轻学生的学习难度,提高教学效率。例如,乘法分配律是小学数学运算定律中的难点,在整数、分数和小数的计算中都要用到,但是学生经常出现错误,教师可以编儿歌让学生记住,用以指导和检验自己的计算过程:“学习乘法分配律,简便运算有方法。找准其中的规律,正用反用都用它。因数分成和或差,括号套住不分家。一数乘上几个数,记得最后要相加。”

三、利用儿歌进行总结归纳

小学生的学习主要建立在生活经验和形象思维基础之上,不善于进行概括总结,教师的分析和讲解不容易记住,教师可以用短小精悍的儿歌囊括主要的教学内容和策略方法,帮助学生消化和巩固。例如,在四年级下册教学植树问题时,教学生边看小手边学儿歌:“小朋友,张开手,看到五个手指头;手指之间四个空,两个数字有不同。”

总的来说,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合理引入儿歌,可以寓教于乐,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发挥想象,创编或选择严密科学又简单易记的数学儿歌,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顺利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

上一篇:还孩子一个快乐的天堂 下一篇:“分享教育”理念研究述评与概念厘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