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喇沁旗互助资金合作社兴农富民

时间:2022-10-12 09:39:35

喀喇沁旗互助资金合作社兴农富民

喀喇沁旗地处内蒙古、河北、辽宁三省的交界处,赤峰市西南部,总面积3050平方公里,总人口35.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0.7万人,贫困人口5.8万人;辖8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161个行政村,4个社区居委会。喀喇沁是传统的农业旗,地理特征为七山一水二分田,由于自然条件较差,水土资源不足,农村经济发展较为缓慢,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旗,革命老区旗。2006年列为全国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

自进入试点旗以来,在上级扶贫开发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全旗上下站在农业稳则全旗安、农民富乃小康达的高度,卓有成效地推动试点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整个试点工作呈现出实施范围由小到大、互助资金由少到多、农民致富能力由弱到强的良好局面,全旗扶贫开发事业由此得到质的跨跃。

针对关键因素精心谋划

积极创造试点工作顺利开展的先决条件

为保证试点工作开好头、起好步,进而为互助资金发展奠好基、搭好台,按照“预则立,不预则废”的要求,及早做到“四先”:

职责先有。旗政府成立了以分管扶贫开发工作的副旗长为组长,由扶贫、财政、审计、监察、金融等相关部门组成的领导小组,明确了政府的统驭之责、财政等部门的配合之责、扶贫开发办的综合协调之责、审计和监察部门的监督之责。并在旗扶贫开发办设立了专职机构,指定了专管领导和专职工作人员,明确了相应的岗位职责,形成了“旗政府统一领导、相关部门密切配合、试点乡镇承上启下、试点行政村抓好资金管理使用”的工作格局,为搞好试点工作提供了良好的体制性和组织性保障。

思路先明。按照上级扶贫开发部门的指导意见,结合全旗实际情况,在试点之初,旗政府确立了“积极稳妥、小步快走、以点带面、逐步推开”的试点工作指导思想;确定了“从小起步、风险防范、注重效益、滚动发展”的互助资金管理总体要求,提出了“扶贫不救济、引导不误导、有偿不盈利、民有不分红”的互助资金使用原则,为试点工作和互助资金的管理使用提供了指导性基调。

规划先定。按照与扶贫开发的总体思路相结合、与试点村的具体情况相结合的原则,旗政府及旗扶贫部门及时制定了《喀喇沁旗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做好互助资金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喀喇沁旗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三年计划》,同时要求和指导试点乡村也制定相应的方案和计划,每年年初都制定试点工作和互助资金使用的当年计划,做到目标明确,任务具体、方法得当、措施过硬,为试点工作提供了操作性指南。

章法先立。扶贫开发办与旗财政局等有关部门制定出台了《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会计核算办法》、《扶贫互助发展合作社管理人员选举办法》、《扶贫互助资金退出办法》、《互助资金三方责任书及相关材料参考》、《扶贫互助社管理工作要求》等政策性规范性文件,2012年翻印了《内蒙古自治区贫困嘎查村互助资金操作手册》和《贫困嘎查村互助资金知识问答》,规定了互助资金的性质、使用范围、方法、步骤及其它有关要求,为确立试点工作提供了规范性依据。

抓住关键环节强力推进

努力打下试点工作快速进展的坚实基础

根据点上深入、面上推开的需要,按照“重实干,抓关键”的要求,跟进做到“四动”。

宣传开动。从旗、乡、村三个层面分别入手,通过电视设专题、广播出专稿、报纸登专栏,发放宣传单、出动宣传车、使用宣传栏,召开动员会、建立宣讲组、做到面对面,广泛宣传互助资金的性质、用途、作用,深入讲解互助资金的来源构成、规范管理、使用要求等内容。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旗电视台、喀喇沁电台、《喀喇沁时讯》累计播发有关互助资金的专题节目(包括专题片)、稿件90多件次,试点乡镇、村进行各类较大的宣讲活动上百次,全旗受众面达到10万人次。提高了群众对互助资金的认知度,增强了群众使用互助资金的积极性。

培训促动。以提高管理人员素质、扩大互助资金影响为目标,以互助资金的管理使用为主要内容,以乡村两级干部和互助资金管理人员为重点对象,大力开展试点工作培训。从2006年开始,年年举办培训班,年年印发培训教材和资料,同时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及时更新培训内容,扩大培训规模,加大培训力度。2008年,自治区扶贫办在我旗举办了全区的互助资金管理培训班,为全旗互助资金管理及其培训工作起到了前所未有的推动作用。五年多来,共培训乡村两级干部和管理人员1000多人次,印发贫困嘎查村互助资金操作手册、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规范性文件、参考资料和培训教材2000余册,较好地达到了“一个受训人员就是一个合格的互助资金管理员,同时也是一个试点工作的宣传员、指导员”的效果。

典型带动。从以点带面的角度出发,选择群众基础好、村级班子强的行政村,有计划、有目标地打造可供全旗学习借鉴的典型。通过重点培育,先后涌现出十家满族乡长皋村,王爷府镇黑山沟村、汤土沟村等一批互助资金管理与使用的先进典型。黑山沟村在2009年从整村推进项目中安排20万元资金,进行互助资金试点,成立了以党支部成员为主体的扶贫互助发展合作社;随后,他们围绕管好用好互助资金,同时立足当地实际,又先后成立了种养协会和育肥牛专业合作社,通过产前产中产后的综合服务,积极引导入社社员和全村群众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和养牛产业,截止目前,该村互助资金规模已由2009年的20万元增加到80万元,入社社员166人,组建互助小组56个,累计借款570万元,到期还款率100%,累计受益人口达1998人。以蔬菜和花卉为重点的冷棚种植年纯收入达到200多万元,育肥牛的年纯收入达到100多万元,两项合计年增加人均纯收入3500多元;不仅由全旗最贫困的一员成为全旗经济发展水平中游的一员,而且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基础;短短几年,就成功地走出一条“以互助金带动合作社建设,以合作社建设带动脱贫产业,以脱贫产业带动群众致富”的路子。

整合推动。从壮大互助资金规模、加大互助扶持 力度着眼,旗政府根据扶贫开发部门的建议,于2009年初召开专题会议,认真总结了全旗试点工作进展情况。根据互助资金既取得了显著成效、发挥了重要作用,又存在着规模较小的问题,我旗先后整合整村推进、连片开发、牧区产业化扶贫、革命老区建设、绩效考评等资金用于互助资金试点项目。旗财政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竭尽全力地投入资金,支持互助资金积累壮大。有效的整合,较好地解决了互助资金总量不足的问题,进而推动了试点范围的逐步扩大。

瞄准关键要素狠抓落实

着力形成互助资金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

在较好的工作基础之上,在基本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之后,紧紧抓住“钱”怎样管以及如何用的问题,相继做到“四好”。

建好互助社。针对互助社在互助资金管理、使用乃至发展中的载体地位,切实抓好扶贫互助发展合作社规范建设及管理的三项工作。第一,坚持“十个统一”。统一互助社的规章制度、牌匾、印章、入社申请及登记、借款申请与审批、联保协议与担保合同书、公示的内容与形式、分户投放与统计台账、借款借据与还款收据,统一全旗互助资金结算日。第二,实行“一会一式”。每个互助社成立时,都召开成立大会,都举行借款首发式。第三,推广“三个模式”。积极推广“村两委”加“互助社”的“委社合一”模式、“农民专业技术(经营)协会”加“互助社”的“会社合一”模式、“能人(农民经纪人、种养能手、致富带头人)”加“互助社”的“人社合一”模式。通过上述做法,保证了扶贫互助发展合作社“建一个成功一个,建一个规范一个,建一个有效一个,建一个壮大一个”。

用好互助金。根据上级的有关规定和全旗互助资金使用原则,在坚持“因地制宜、贫困优先、方便群众”的前提下,重点做好三件事情:第一,遵守“两低”标准。贫困户入社,缴纳不低于100元不高于1000元的互助资金;资金占用费率不高于同期银、信贷款利率的3‰,做到尽最大可能地照顾贫困户,真正体现互助资金的扶贫帮困性质。第二,严守“五不”规定。互助资金的借款不跨年度,不超12个月,不超规定数额,不确定统一借款标准,不规定统一的借还款日,做到原则性和灵活性的有机统一,真正体现为群众服务的宗旨。第三,恪守“四民”要求。按照互助资金“民有、民用、民管、民享”的要求,互助社定期公告公示或召开社员大会,通报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表决重大事项,做到公开透明,接受监督,真正体现社员群众作为所有者和使用者的主体地位。通过上述做法,最大限度地保证了互助资金的运行安全、周转使用与滚动发展。

把好监管关。坚持全方位、全覆盖、全过程,对全旗性的互助资金,重点把好三个关口。第一,把好资金运行关。严格实行“专户存储、专账记录、专人负责、封闭运行”的管理机制,确保互助资金专款专用。第二,把好分责管理关。旗扶贫办、财政局和试点乡镇共同签订三方责任书,明确各自的责任义务,确保三个“主要”方面负起相应的“主体”责任。第三,把好定期审核关。对投放到各互助社的互助资金实行“季度一报表、半年一检查、年终一审计、三年一收回”的办法;三年的一个周期结束后,先将所有的资金全部上缴旗财政局,经过考核评估,对管理使用好、资金效益高的互助社在次年重新投入、周转使用,反之则启动退出机制。通过把好三个关口,既提高了资金的安全性,也调动了各互助社加强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积极性。

铺好致富路。围绕真正用好互助资金,发挥最大的使用效益,我们对互助资金的借款户,做到“扶上马,送一程”,真正为他们铺好致富的道路。第一,发挥好农技部门的铺路作用。旗政府分管副旗长作为互助资金领导小组组长亲自进行组织协调,旗乡两级农业、畜牧等相关部门认真负责,积极开展面向互助资金借款户的科技服务,对重点户则采取“人盯户”的办法,有效地解决了借款户因缺技术造成的资金使用效益不高的问题。第二,发挥好龙头企业的铺路作用。按照“把小农户靠向大龙头,把小生产靠向大产业”的思路,通过牵线搭桥,引导互助资金借款户挂靠旗内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公司加农户的形式,促进互助资金借款户尽快脱贫致富。第三,发挥好村级组织的铺路作用。充分发挥“委社合一”、“会社合一”、“人社合一”等村级组织的作用,提高贫困农民的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服务水平,保证互助资金真正起到增收致富作用。经过近年来的努力,现在全旗已经逐步形成了“互助资金辐射到哪里,配套服务就跟进到哪里”的良好机制,从而保证广大群众脱贫致富的路子越走越宽。

实现关键事项的阶段性目标

全旗扶贫开发事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前景

卓有成效的工作彰显了互助资金的强大作用,有力地推动了试点的成果转化。全旗互助资金事业与整个扶贫开发工作达到了“四新”。

取得新突破,互助资金实现滚动式增加。试点工作的实践证明: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从根本上解决了贷款“门槛高、利息多、周期短、手续繁、落实难”等问题,是解决贫困农民生产资金短缺问题的有效途径。很多农民把扶贫互助社说成是“农民自己的银行”、“身边的银行”,因而受到广大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体的真诚欢迎和广泛拥护。以此为根基,加上多方面行之有效的工作,全旗互助资金的“雪球”越滚越大。到目前,全旗试点村由2006年的5个增加到28个;互助小组由130个增加到775个,入社农户由485户达到3053户,互助资金规模由100万元增加到898万元,其中互助资金专项485万元,配套及整合资金364万元,社员缴纳互助金33万元,占用费转入本金16万元。累计发放互助资金3820万元,平均占用费率6.2‰,到期还款率100%。

做到新提高,农民致富能力实现自强性跨跃。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是新时期扶贫开发的崭新模式,既不同于以往扶贫资金的无偿使用,也不同于农村社会救济。扶助而有偿的投入方式,彻底改变了很多贫困群众“等、靠、要”的习惯,起到了“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心”的作用。几乎所有的贫困户,在借用互助资金之后,都积极找信息,主动学技术,多方跑市场,设法兴产业。通过使用互助资金实现脱贫致富的典型比比皆是。从2006年至现在,全旗互助资金累计借款达到7540户,其中80%以上的户实现了增收,有3170户11100人实现了脱贫,有768户年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

达到新境界,扶贫经济实现产业化发展。互助资金的最大作用在于帮助群众打开了脱贫致富的门路,扶贫互助社的最大好处则是促进了基层组织建设,提高了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增强了农民的诚信意识与和谐的邻里关系。十家乡长皋村有158户加入扶贫互助合作社,作为“委社合一”的合作社带领全部社员发展养猪业,全村养猪户达到230户,年出栏生猪6000口,其中饲养大户有50户,目前已经初具专业村、产业化的雏形。王爷府镇汤土沟村入社农户169户,2010年通过扶贫互助资金与其他农业专项资金整合使用,发展蔬菜冷棚300亩,无公害蔬菜产量达到210万公斤,年产值达到300万元,纯收入达到240万元,当年新增种植户 132户,户均纯收入1.2万元,人均纯收入3000元,有58户贫困户实现当年脱贫;王爷府镇黑山沟村的养牛业实现了饲料供应、疫病防治、母牛冷配、技术指导、成牛销售的“五统一”服务,产业化链条已经形成。

开创新局面,全旗扶贫开发实现综合性推进。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的实施,实现了扶贫开发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不仅激活了广大群众强化自身“造血”的意志,而且发挥了“牵一发动全身”的综合效应。全旗上下通过扩大试点范围,做大互助资金,放大“造血”扶贫,同时把整个扶贫开发与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培育农村主导产业、与农民科技培训、与农民专业协会建设等方面有机结合起来,显著提高了贫困乡村的综合发展水平,全面搞活了整个扶贫开发事业。

上一篇:扶上马 还要送一程 下一篇:农业科技激活增收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