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资源,建构个性化写作课程

时间:2022-09-03 05:33:19

巧用资源,建构个性化写作课程

【摘 要】写作课程的开发和建构可以灵活利用教材资源、自身资源、媒体资源和学生资源,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实践活动。教师在写作课程的开发和设计中,要有“教师即课程”的理念,充分发挥自己的自主性和创造力,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资源;写作课程;时评;逻辑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01-0065-02

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课标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教材的“表达交流”部分设置了20个写作专题,但教师运用时却总觉得不够得心应手。其原因是该专题的序列安排和素材选择固定不变,但学生的地域文化、能力结构和作提升的需求却千差万别。为解决现有教材与学生个性化发展之间的矛盾,教师就不能仅仅做一个教材的忠实执行者,而应结合地域特色、学生个性特点和需求重新建构个性化的写作课程。笔者以“时评要有清晰的逻辑结构”的写作指导为例,来谈谈写作课程的开发和建构途径。

一、巧用教材资源,进行二度开发

语言是思想的载体,提升写作水平,关键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很多教师觉得“逻辑思维”过于抽象,不好指导。其实,只要认真发掘教材这座宝库,会发现任何文体的文章都能挖到“逻辑思维”的金矿。

例如,《史记》是记人叙事散文,笔者研读《廉颇蔺相如列传》时,竟发现蔺相如分析事物、洞见利弊的逻辑思维就是写作时评的好范本,因而设计了“时评要有清晰的逻辑结构”的微课程。教材要用得巧,首先要挖掘课文的有效资源。赵国面对强秦,纠结两难选择。谁能出使,化解赵国危机?宦者的头目缪贤推荐了门客蔺相如。这段对话体的叙述文字,换个视角就成了一道材料作文题:

赵宦者令缪贤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其手曰:“愿结友。”故缪贤窃计欲亡走燕,问之舍人,众说纷纭,计未定。 如果你是缪贤的舍人,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而蔺相如对缪贤的建议,犹如即兴创作了一篇时评文。笔者引导学生梳理探究,发现蔺相如的逻辑思维分为以下几层:

1. 针对现象,表明态度

针对缪贤“欲亡赵走燕”的选择,蔺相如的态度是“止”,可见,他对此是坚决否定的。这启示面对时事材料,应表明态度,申明观点,而这观点就是文章的灵魂,是评论的核心。

2. 由果溯因,探究原因

蔺相如以“何以知燕王”追问缪贤,原来是因为“(缪贤)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其手,曰:‘愿结友。’”这一问一答中,蔺相如引导缪贤由果溯因,揪出了缪贤纠结的核心――缪贤亡赵,非出于内在原因,而是燕王拉拢的外在原因。

3. 再析原因,剖析实质

蔺相如紧接着扣住“(燕王)愿结友”之“愿”,层层剥笋,让缪贤清醒地认识到,其“愿结友”实则有两方面因素:一是时代因素,赵国强大;二是人际关系因素,缪贤被赵王宠幸。而缪贤一旦“亡赵”,这两大因素就顿然消失,那么“(燕王)愿结友”就成为泡影了。这一句可谓一针见血,冷静深入地道出了事情的本质。

4. 发展眼光,预见结果

如果“走燕”,结果如何呢?蔺相如用发展的眼光,预见到了“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一件有害无利的事情,缪贤怎么能去做?蔺相如以前瞻的眼光,斩断了缪贤纠结的烦恼。

5. 合理建议,提出措施

阻止不是解决事情的根本办法,作为舍人,蔺相如提出了措施,他建议缪贤“肉袒伏斧质请罪”,最终缪贤“幸得脱矣”。

二、妙用自身资源,进行自主建构

对教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仅需要独到眼光,更需要创造的能力。教师要充分发挥自主性,凭借自己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根据教学需要,对教材资源进行创造性的加工。这种源自教师自身知识和能力的资源,让写作课程焕发出了个性魅力。

第一环节的梳理探究,让学生把握了蔺相如循循善诱的“善”就在于逻辑思维清晰层层深入。但这毕竟是对话体文段,对时评写作的示范性还有欠缺。于是,在此课程开发的第二阶段,笔者以自己的教学积淀对教材资源进行了创造和升华。

1. 下水写作,以自我才能丰富课程

笔者将课文段落改写成一篇文言小时评:

亡赵走燕乃下策,肉袒负荆为良方

蔺相如(教师拟作)

君尝从赵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愿与君为友,故君欲亡赵走燕。问之舍人,或以为走燕,则为燕王厚遇;或以为亡赵,则背信弃义。(摆出现像)

臣以为,亡赵走燕,不可!亡赵,罪也;走燕,祸矣!(表明观点)

夫君欲亡赵走燕,皆以燕王尝私握君手,愿与君结友。(探究原因)嗟乎!一国之君乃欲结友于一介宦者令,何者?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也!结友于君,燕则因君结盟于赵,诸侯争雄之际,方有强援。(再析原因,剖析实质)

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发展眼光,分析其弊)

故亡赵,则忘恩背义,罪铭于心;走燕,则弃暗投明,祸及于身。(再析其弊)然而行之者,未之有也!(再申态度)

方今之计,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合理建议,提出措施)

这篇改写文章呈现出清晰的逻辑思路:摆出现像――表明观点――探究原因――剖析实质――分析利弊――提出措施。对一件时事发表评论,往往也要遵循这样一种逻辑思路。通过这次改写,笔者将课文的静态资源转化成了鲜活的动态资源,让学生真切体验到了时评写作的逻辑思维是如何推进的。

2. 个性指导,以自主理解深化课程

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扎实的专业知识寻找自主话语权。时评写作远远不止于有清晰的逻辑层次,还需要学生的思维走向深处。而这往往是现有教材无法解决的,它必须依靠教师对专题的深入钻研和个性理解。这也是教师自身专业素养给予课程的宝贵资源。在这个环节,针对学生写作时思维单一浅泛的现状,笔者对时评的逻辑思维的每一个层次进行了更为细致的指导:探究原因时,既可追溯客观原因,如时代环境因素、人际关系因素等,又可追溯主观原因,如个人身与心两方面的因素;而剖析实质则需要拨开纷繁芜杂的外在现象,去剖开其内蕴的心理实质、精神实质、文化实质、个人或民族品格实质;万事皆有利弊,要在利与弊的天平上权衡孰重孰轻,从而在结果的推想中看清事情的发展趋势,以利于做出正确选择。本来很抽象的写作知识,却因为教师对课文的改写创造和个性化的理解与指导变得形象而通俗易懂。

三、善用媒体资源,进行有效整合

写作课程要切合时代命脉,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帮助学生在生活与学习中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所以,写作课程应培养学生关注现实、关注生活的意识,这就需要教师在课程的创建中引入生活的活水。在信息时代,网络、报纸、刊物等传播媒介每天传递着时鲜而又丰富的信息,教师要去粗存精、去未嬲妫引导学生阅读经典的时评文章来感受其逻辑思维的运用。

时评写作的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其逻辑思维的步骤会随着阐述分析的需要而灵活变化,其思维层次也会随评论的需要而有增减或轻重的分别。仅仅依靠课堂有限的时间来引导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要充分运用媒体资源,选择切合学生生活的、逻辑思维层次清晰的时评文章,以开阔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写作积淀。

当然,引入媒体经典时评,还需要教师根据课程的设计目标和学生的成长需要进行加工和点评。笔者经常认真筛选人民网、凤凰网的热点评论,根据学生写作需求进行改编,并附上简要点评,或让学生圈点批注,以让课程内容更有针对性。

下面是笔者对其中一篇时评的点评摘录。

凤凰网:新版葫芦娃缘何引争议

动画片《新葫芦兄弟》播出不久便引发诸多争议。(摆出现像)

……网络上的意见看似围绕着极为表面的问题,如新版人物形象被“萌化”是否可取、260集的集数是否会让剧情过分拖沓、画风过于唯美有无意义等,其实这些问题是以旧版作为参照,来决定肯定还是否定新版本。(探究原因)

……人们珍视旧版不只是因为它构成了记忆的一部分,而是因为它承载的价值观已深深印在我们心中。(再析原因,剖析实质)

这个环节的后续内容是让学生重读自己摘抄本上的时评,并圈点批注其思维层次。

四、活用学生资源,进行个性创造

写作课程最终要走向写作实践的尝试和指导,这也是彰显教师个性能力和专业素养的阶段。

1. 精心选择写作文题

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身边事、热点事的思考和评价的热情,笔者常常选择青少年最感兴趣且能体现全民关注热点的材料来编拟作文题目,如对网红排行榜发表看法、对港大深圳医院的家规表达观点等,让学生想写、有话写。

2. 推荐点评学生作品

选择学生交流的作品时,不能一味地选择好文章,不同层次的文章可以并存,让学生点评其逻辑思维推进的层次,提出修改意见。这样,让学生既能成为写作者,又能成为点评者,写作交流的过程变得生态化。

3. 精心修改升格作文

学生重写作文,运用自己首次写作获得的知识进行再度升格,是有效提升写作能力的好方法。学生将自己的习作编成小集,就能看到自己在每次写作中成长的过程。

课程开发是一项有挑战性的工作,很多教师感叹教材中现有的写作课程缺乏新颖性。其实,写作课程开发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需要不断从教材、自身和生活中发掘新内容。只要有善于发现的慧眼,有肯于创造的勇气,课程开发就能常常焕发出新生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吕长生.教师课程能力缺失的原因与对策[J].教育科学论坛,2011,(10).

[2] 魏青云,张立新.教师从“教学能力”向“课程能力”发展的专业要求及其体现[J].教育导刊,2006,(1).

[3] 赵文平.教师课程能力――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J].江西教育科研,2007,(2).

上一篇:消费升级是不是中产阶级的事儿 下一篇:让学生成为文学作品鉴赏的真正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