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旅游园区化开发论述

时间:2022-10-12 08:58:30

农业旅游园区化开发论述

1市场前景广阔

从2007年安康市政府将富硒产业、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以来,安康特色富硒农业产业和旅游业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产业,成为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引擎。在“一县一业、一村一品”战略的指导下,特色农业与乡村生态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开发了包括岚皋县四季镇头桥村、宁陕县广货街清泉山庄、汉滨区月河川道、紫阳富硒茶观光园、平利县长安茶乡等农业旅游示范点,富硒茶、木瓜酒、绞股蓝、手撕腊肉、魔芋、豆腐干、蚕丝被等特色旅游商品受到西安游客的青睐。农业生态旅游园区化开发在资源共享、产业共生的基础上促进产业融合成为提升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选择。

2威胁(threats)

2.1区域自然地理环境恶劣

安康地处秦巴山区,山地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92.4%,受自然人文地理环境条件影响,生产技术落后,人均耕地严重不足,生计资本极度匮乏,商品经济不发达,经济发展中自我积累能力差;农户居住分散,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体系落后,人力资源不足;属于国家生态功能区和水源涵养保护区,是被禁止或者限制开发地区,工业经济不发达。

2.2产业发展同质性

安康属于典型的旅游资源非优区,缺乏名川大山、历史人文景观,现有的旅游资源单体较多,但每个景观、景点体量规模较小,开发主体多为个体,缺乏龙头企业和有一定实力的企业集团;旅游产品以自然风光、农家乐为主,没有融入地域风俗历史文化,旅游产品数量少,规模小,同质性强,容易与周边地区产生同质性恶性竞争。

3安康农业旅游园区化开发的SWOT矩阵分析与对策

3.1安康农业旅游园区化开发的SWOT矩阵分析

根据上述分析,结合SWOT矩阵,提出了安康农业旅游园区化开发的4类战略(图1)。其中SO战略为增长型战略,WO战略为扭转型战略,ST战略为多种经营型战略,WT战略为防御型战略。

3.2安康农业旅游园区化开发的对策

农业旅游园区化开发是依据循环经济理论和生态学原理而进行的现代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新兴业态,是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模式。安康农业旅游园区化开发首先要依托区域特色农业资源和经济发展机遇以SO战略为基础战略,WO战略和ST战略为核心战略,兼顾WT战略,努力做好以下工作。

(1)以政府为主导,做好农业旅游园区整体规划和政策扶持,积极培育有利于特色农业旅游园区产业化发展的外在环境。经济发展史证实,“政府在发展中的作用稳步上升,以至于没有政府的积极支持,便不可能有成功的经济增长[5]。”安康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在农业旅游园区化开发初级阶段需要遵循“政府主导、企业运作、部门服务、农民参与”的原则,通过发展政府整体规划和政策扶持,为农业旅游园区化开发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一是做好农业旅游园区整体布局开发规划,通过区位条件、特色资源做好园区选址、产业布局,使园区具备现代特色农业技术示范教育、农业体验、农耕文化、观光休闲等多元化发展趋势,兼具现代农业与旅游业两大产业发展基础;二是通过交通、信息网络、安全医疗等相应基础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园区综合运营能力;三是通过政策扶持积极吸引投资及专业化的经营管理技术人才,促使促进园区规模化、集约化、规范化发展。

(2)以农业生态园区为载体,培育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业产业共生耦合系统,促进产业融合,延伸产业链,丰富旅游产品。与西安及周边地区相比,安康最具优势的资源是秦巴山区的山水资源和生态功能区的生物多样性资源。依山傍水、小桥流水、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如诗如画的美丽田园乡村构成了安康处处是美景的自然条件。然而,旅游景观单体的遍布开花、分散,难以满足游客一次完整旅游活动过程所需的“行、游、住、食、购、娱”等丰富多样的需求。只有以特色农业生态园区为载体,使区位条件较好、有一定产业基础的县域和乡镇,结合“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工程进行规模化、产业化开发,农业旅游园区聚合农业观光、休闲体验、农耕文化、住宿餐饮、消费购物为一体,形成特色农业与生态旅游业共生系统,延伸产业链,丰富旅游产品,才能形成规模、形成自身独特的风格,进而形成气候,成为周边城镇居民假日及周末回归自然、放松心情、休闲度假、甚至获取知识的休憩地,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农业乡村旅游的真正价值。

(3)以循环经济、生态经济理论为指导,依托秦巴山区生物多样性资源,构建农业旅游园区的自然生态体系,突显生态保护价值及教育价值。作为自然生态脆弱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和水源涵养区,安康农业旅游园区化开发必须以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理论为指导,充分体现秦巴山区生态脆弱性和生物多样性的辩证统一关系,构建包括“荷塘-渔-桑-禽”、“粮-草-林-牧-禽”、“桑-茶-菌-禽”、“林果-蔬菜-家禽-圈养”等聚合平面结构、立体结构、时空结构、循环链式结构的生态农业系统[6],这样既可以起到环境友好保护、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又能突显功能区教育价值,变环境威胁为发展机遇。

(4)以制度创新为平台,理顺关系,整合区域资源,形成合力,提升农业旅游园区的竞争力。农业旅游园区化开发的规模化、产业化经营需要以制度创新为平台,理顺开发投资者与当地农户、地方政府、相关机构等之间的关系,做到整合区域内有限力量,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农业旅游园区的发展。通过土地流转、农民参股、培训就业等制度创新使当地农户、地方名人、相关机构参与到园区建设及经营过程之中,使当地农民及相关者能够从中受益。农户、地方名人、相关机构的参与不仅消除了抵制所带来的负面效应,而且这些当地文化承载者的积极参与,有效地传承了当地风土人情、地域文化,彰显了农业旅游产品的原生态性,更能够吸引游客和体现农业生态旅游的教育功能。本文来自于《江西农业学报》杂志。江西农业学报杂志简介详见

(5)创新营销方式,培育区域品牌。与知名旅游景区的电视广告旅游营销策略相比较,欠发达地区农业旅游产品的营销更应该创新营销模式,积极寻找有效的资金带来良好效果的营销渠道。一是做好区域旅游产品的品牌定位。“最好的旅游营销策略就是让游客真正感受到旅游经历超过了他原有的预期,心理预期得到极大的满足。”特别是旅游资源非优区,在农业旅游园区的定位上不能夸大事实,应结合园区自身功能、特色进行定位,满足游客的消费预期。二是通过差异化、精细化开发,充分体现“旅游就是美”的内在要求,从园区景观设计、辅助设施、员工服务等方面让游客感受干净、感受温馨、感受美,这样形成口碑相传的效应。三是借助现代互联网科技,通过网络营销等进行长期宣传。

作者:陈绪敖 单位:安康学院

上一篇:国内企业海外投资风险研究 下一篇:风险投资对盈余管理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