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休 收藏是文化 不是投资

时间:2022-10-12 07:53:05

杨休 收藏是文化 不是投资

“杨休”这个名字可能并没有太多的南京市民知晓,但是说起他的杰作“养龙山庄”、“天地新城”以及“长风堂”,却是知名度颇高。不过在收藏界,“杨休”这个名字可谓大名鼎鼎。

2009年6月,北京翰海拍卖公司拍卖会会场,陆俨少的《杜甫诗意百开册》山水画册正在拍卖。拍卖师喊出1600万元的起拍价时,有十余位买家举牌。当价格达到3000万元时,场上只有20号、273号和32号三个买家还在举牌。价格很快超过了4000万元,这一价格已经刷新了中国书画拍卖的世界记录。此时,20号买家开始不停地擦汗;273号则和旁边的伙伴低声讨论。

“6930万!”32号买家面无表情地举起了手中的号牌。现场一片寂静。

“成交!”随着拍卖师的一锤定音,一个新的记录诞生了,整个拍卖过程仅仅持续了15分53秒。

这位一掷千金的32号买家,就是南京地产富豪杨休。

爱好收藏的儒商

目前国内藏家中能与著名藏家马未都的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相媲美的,莫过于同是私人博物馆的长风堂,它被称为中国民间最大的书画收藏馆,藏品多达5000多件,其主人便是文化史学者杨休。而6930万拍得的陆俨少的《杜甫诗意百开册》山水画册则成为长风堂的镇馆之宝。

杨休南京的办公室在21楼。出21楼的电梯,迎面就是一个巨大的铜鼎,抬头可见仿古木材料装饰的天花板,穿过挂满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等名家真迹的仿古走廊,办公室、会议室清一色是仿明清样式的家具,甚至还有室内庭廊。时空仿佛已经改变,此地并非距地50米的高空,而是一个未遭损坏的深深庭院。这里的一廊一坊都是杨休本人设计的。顺着回廊转了好几个弯。因为知道杨休曾在南京大学和南师大教过书,所以从他身上传达出儒雅和文化的味道,也就不足为奇了。

杨休成为一个收藏家,这源于他对中国文化的热爱。杨休1983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大一学的是气象学,由于对美术、历史感兴趣,二年级后转到历史系。在大学期间,他就开始利用自己在美术、篆刻等方面的特长挣钱,除大学一年级第一学期是家里给钱外,其他几个学期都是自给自足,用他自己的话:“在那些破铜烂铁里,我还真的淘到一些宝贝!”回忆那些岁月,杨休流露出些许怀旧的表情。

他从小就爱逛废品收购站,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到一大堆废品中去“扒拉”,现在他满是文化遗珍的办公室内还摆着他 “扒拉”出的两面铜镜。由于他喜爱书画篆刻,所以经常能“扒拉”出好东西,在铜还卖3块5一斤的时候,他就按这个价格买下了不少铜器,大学毕业的时候,就已经攒了一床底铜钱。有一次,他居然“扒拉”出两方完整的汉印,让他惊讶不已。

曾有很多人对做过教师后来下海的杨休的经济来源有过疑问:难道杨休早年下海经商不是通过书画买卖起家的? 对此杨休回应道:“我个人收藏的书画极少舍得再出手转让。我最初的财富积累,完全是个人的劳动所得。当时,我将自己所作的书画、篆刻作品卖给友谊商店及外国友人。在上世纪80年代,我教书的月薪不过百十元,而我当时的绘画每幅约80元左右,书法作品30元左右,篆刻每字6元钱。友谊商店订货,往往一个日韩旅游团就是几十幅,我往往要日以继夜地赶制,甚至还有过请美术系教师充数的不良记录。所以,我的原始积累完全是个人血汗、干干净净。”

天地美食饭店,是杨休最开始创业时经营的第一份事业。“当时在天地美食,杨休就在餐饮业引入了文化的概念,”一位同行说,“在十几年之前,一个饭店要谈文化内涵是非常少见的,因此杨休的天地美食开得很成功。”

积累了一定资本后,杨休开始进入实业领域。当时马路上都是燃油助动车,杨休认为污染太厉害,电力自行车会更有市场。1998年,天地集团决定投资生产“大陆鸽”牌电动自行车,这是国内最早的电动自行车品牌之一。

紧接着,杨休瞄准了高科技领域,在众多高科技领域进行了投资。但由于市场相对有限,发展缓慢,因此,杨休的主要投资开始转向房地产业。在“天地新城”、“ 太湖长沙岛别墅”等多个项目大获成功后,杨休的大名在行业内外脱颖而出。虽然杨休本人一直不愿承认自己是一个“擅长房地产开发的商人”,但不能否认,诸如“养龙山庄”、“天地新城”等一系列房地产项目的成功,给他带来了大量的财富。即使,现在的杨休已经打算投身“文化产业”,房地产开发带来的财富仍被他称为“输血仪”。

驾长风破万里浪

曾经就读于南京大学历史系的杨休,对于带有点“历史”痕迹的东西自然情有独钟,又因为在大学当过语文教师,对“文化商品”更特别关注。在杨休拍得《杜甫诗意百开册》之前,多年来,他陆陆续续收藏了相当多的字画、瓷器、青铜器等古董。当年拍卖会上,杨休志在必得的原因是即将开张的长风堂博物馆要有一个“镇馆之宝。”长风堂博物馆是由天地集团主办的一家民营博物馆,也被认为是中国民间最大的书画收藏馆。这是杨休与其他三位企业家合资开设的,杨休占70%股份。“长风堂”的名字由来也十分有意思,杨休在家谱中的名字叫做“杨长风”,“这个名字不好听,不过‘长风’用作博物馆的名字还是不错的,‘驾长风破万里浪’嘛。”

长风堂已经收藏了5000多件藏品,大多数是杨休的私人收藏,其中不乏徐悲鸿、齐白石等名家珍品。有人说“收藏”中的一个“藏”字就意味着大多数藏家不愿将藏品示人,杨休则不然,他不但将收来的真迹挂满整个办公区(据说此举搞得办公室的人下了班就赶紧离开)。

“开博物馆一方面是我的个人爱好,”杨休说,“另外,也是天地集团在文化产业的尝试。”

杨休希望这个博物馆可以面向全世界、全国展览作品,同时,为经营的画廊提供很好的进货渠道。在杨休看来,现在很多画廊销售的作品,区域性太强,而很多画家也比较年轻,很难有很大的起色。

杨休准备在北京、上海、香港三地分。别开设一家长风堂画廊。形成一个网络为了更好的交流藏品,杨休还准备成立一个俱乐部性质的拍卖公司,并使之成为一个专门做精品拍卖的拍卖公司,使高档艺术品的流通有一个比较健康的市场。“人数和作品都将严格控制。”杨休说,“这将会是一个画家、藏家的俱乐部。”

把从世界各地收回的藏品公之于众,每日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往大了说这是公益事业,往小了说叫娱人娱己,“这些东西,我自己喜欢,让大家看了也高兴。”

鉴于杨休同时拥有学者、藏家、企业家几重身份,他对“收藏”更是感触颇深。“目前市场中有这样的现象,一些拥有雄厚经济实力的收藏家,在强大的鉴定后援团的帮助下,也能收集到一些上档次的收藏品,但我依旧希望将收藏与投资分开看待。”杨休开门见山,“如果一味将文物、艺术品视为投资甚至投机的工具,那是绝对不可取的。”

杨休将收藏家的行为和标准大致归纳为三类:一是收藏出于对艺术品的极度热爱,收藏家为了收藏往往不遗余力甚或倾家荡产;二是具有收藏历程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对其所收藏的文物、艺术品进行过深入研究,并发展成个人的系统理论,甚至广有著述、著录出版;三是将藏品妥善安排以防流散,或与公众分享,建立私人博物馆,或将之捐献给国家与著名收藏机构。“通过这三个层次的发展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收藏家。”杨休指出:“如果你单纯将艺术品作为一种投资或投机工具的话,那么你最终只是一个商人,你手中的所谓收藏品实际上纯粹是一种商品。”

“当然,我们也不能完全排斥收藏家卖藏品的行为,而是要将其进行区别对待。”杨休说:“基于多种理由,收藏家可能会出售自己的藏品,其中包括由于经济上的捉襟见肘,一些收藏家将自己认为无关紧要的收藏品售出,或者将早年收集的、档次不够的收藏品卖出以此为收集更重要的艺术品做准备,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属于无法避免的收藏行为。但是,我仍要强调,作为真正意义上的收藏家,其所有有关收藏事业的行为,都应当是为了最终将自己的藏品系统化、完整化、规模化而服务的。”

无论是教书还是经商,对于藏家身份的杨休而言,可谓鱼和熊掌兼而得之。“通过经商的资金积累使我能够购买自己喜爱的艺术品;通过教学相长,我在授业解惑的同时也提升了自身在收藏鉴定方面的能力。”杨休说:“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缺一不可。光有学问没有经济基础,只能纸上谈兵,不可能成为收藏家;光有财力没有眼力,也是无稽之谈。”

杨休有一个座右铭是“才能济世何须位,学不宜民枉为儒”。他积极响应并参与了由中国儿童少年福利基金会发起的关于“儿童慈善一日捐”的公益活动“扶弱济困、助教兴学”是杨休一直以来回报社会的最直接的方式,十多年来,天地集团积极参与“光彩事业”和“希望工程”等社会公益事业,先后捐资、赞助1.2亿元。此外,他还多次捐款用于赈灾、助学。

上一篇:锻造中国蓝领梦之队 下一篇:2004十大热门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