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起英语语感的风帆

时间:2022-10-12 07:22:24

扬起英语语感的风帆

一、注重地道标准语段诵读,培养语感

英语教学实践证实,依靠熟读成诵而习得语言的方法非常有效。语言的练习主要是练习语感,获得语感应该走熟读成诵的路子。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熟读成诵能使人的大脑皮层产生多次条件反射,这样的反射能使语言的要素――词汇、句式、情感、气势在人脑里留下深刻的印象,进而产生强烈的语感。有了语感,学生就会在听、说、读、写中分辨出语言使用的正误与优劣。

辩证唯物主义的熟悉论告诉我们,人的熟悉开始于经验,教材内容在表达思想的同时,也体现着思维的方式和过程。诵读就是反复感受典型语言的语境。这个过程体现着“实践――熟悉――再实践――再熟悉”的循环,从而使熟悉和理解程度逐步深化。古人强调读书要目视、口诵、耳闻、手写、心记。诵读调动了多种感官,并伴有多种思维方式。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诵读既能直接感知具体语境的表达技巧、语言气势,又能引发思维的聚合发散,反复感受规范语言,必然蕴含着语感产生的契机。由此可见,注重对地道标准的语段的诵读功能,是促进学生积累规范化语言材料,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增强语感的传统经验和基本规律。

二、加强阅读、写作训练,提高语感

语言的学习必须依靠大量的实践和无数次的重复,而我们的课时又十分有限。为了使学生能有尽量多的实践机会使学过的东西再现并形成语感,我想最简便易行并且便于控制的莫过于阅读了。书中的故事情节和新奇的事物像一种神奇的力量牵引着他们前进。在阅读中书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小小的语言环境,他们的思想、情绪、感觉都进八了这个环境,此时他们用思维的内部语言是英语而不是汉语,最起码也是双语。内部语言的形成和发展又刺激了外部语言的发展,提高用大脑组织语言的能力。

多读多听有利于语感潜意识的发生和发展,但要使语感由潜意识的发展转化为外在的行动,使其得到更全面的发展,就要多写英文。写是对听和读的最好反馈。这种反馈是其他学习形式、其他练习形式所代替不了的。这里所说的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机械的写:常规的听写、默写。一是创造性的写,如英语作文,记英文日记等。我觉得安排学生“写话”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我要求学生每周写三篇。可以缩写,可以转述,可以描述一个人,一件事,一种现象。我要求他们在写话时把自己心理降到小学二三年级学生学语文的水平,把话写明白,语法不准出错,尤其在动词的形式、名词的数、代词的使用、句子结构的完整等方面不得出错。学生只有老老实实地先写自己会写的,才能真正脚踏实地地一步一步地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三、创设昕说氛围,增强语感

首先,在英语课堂上必须尽量用英语教授。极力主张培养英语语感的朱光潜先生从第一课开始,走进教室就不说一句中国话。我在最开始这样做的时候同学都对我说:“老师,什么意思?”我便告诉他们你不必听懂老师的每一个单词,你要抓住关键词,借助老师的手势、眼神、语调、动作等来自己揣摩,培养这种听的习惯。这种做法既创设了英语氛围,又培养了学生用英语来思维。

其次,课堂上开展各种听说活动。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英语的海洋里游泳,充分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展师生双边活动,运用录音机、投影仪、语音室、多媒体教室创设英语听说情景。幽默地道的原声录音带,生动有趣的画面,特别是多媒体的动态画面,调动了学生的感官,激发了他们的听说欲望。

再次,积极开展英语课外活动。要学好一门外语,光靠课堂45分钟是不够的,课堂时间毕竟太有限了。开展英语课外活动,创设更多的英语环境,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能力。

四、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准确把握体会语感

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不仅是一套符号系统,人们的语言表现形式要受语言赖以存在的社会的习俗、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民族心理和性格等的制约和影响。由于在英语的教学中跨文化意识没得到重视,所以在英语的学习或用英语进行交际中屡屡出现歧义。这对语感的培养有不良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就要让学生了解中西文化差异,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确切理解和正确表达思想。

总之,培养学生的语感是让学生学好英语的前提。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多想办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语感,才能有效地提高他们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上一篇:人文精神与外语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 下一篇:让学生参与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