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教学摸索

时间:2022-06-01 02:08:35

新课程教学摸索

《先秦诸子选读》是新课程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材,这一课程不是一般的知识型课程,其宗旨是通过向学生讲授先秦诸子的一些经典选文,启发和引导学生陶冶身心,涵养德性,开启智慧,砥砺人格,培养学生把握社会、人生问题的能力。

针对以上宗旨,在教学过程中应着重抓好诵读和探讨两个环节,让学生感悟先哲的智慧,并从中受到启发。

孔、孟、庄、荀、韩非等先秦诸子都是语言大师。《论语》简而能赅,浅而能深,态度雍容,辞义典雅:《孟子》气势逼人,匠心独运而挥洒自如:《荀子》文章缜密谨严,譬巧喻博,句式参差与齐整相间:《老子》文气跌宕流畅,句式连环相对,是格言,又像诗,也像歌谣……所以,教学中必须着重抓好诵读环节,一遍遍地诵读,就是一遍遍地欣赏语言的妙处,有许多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学生自己诵读,有自己的联想、想象,诵读者的神思在自己参与创造的艺术天地里翱翔。

诵读庄子的文章,把我们带进一个奇幻的世界,有不知其几千里大的鲲,有不知其几千里的鹏,有“颐隐于齐,句赘指天”的子舆,有不食五谷,餐风饮露的圣人、神人等,这一系列林林总总,干差万别的形象,令人目不暇接。反复诵读,细细品味,含英咀华,感受其思想,感受其艺术魅力。例如孔子称赞颜回的那一段话,“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贸哉,回也!”钱穆曾分析说:“此章……共二十八字,而‘回也’二字重复了三次,‘贤哉’二字重复两次,且又多出了‘人不堪其忧’五字,像是虚设。本为赞颜子,何必涉及他人。此一章如用刘知几《史通》点拨法,则二十八字中应可圈去十一字,大可改为:‘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不改其乐,贤哉回也。’此章正为多出了上举之十一字,便就富有了文学性,此所谓咏叹淫佚,充分表达了孔子称赞颜回之一番内心情感来。‘人不堪其忧’五字,正是对称赞颜回的反衬,是一种加倍渲染。此章正为能多用复字复句,又从反面衬托,所以能表现赞叹情昧。若在字句上力求削简,便不能够表达出那一番赞叹的情味来。”

先秦诸子散文之所以富有魅力,其中一个原因是充满了卓绝的智慧。当时,各家各派的成员都关注和思考现实社会与人生中的种种问题,都对这些方面的问题提出了深刻的认识,并为解决问题开出了自己的方子。先哲们的文章充满了对社会发展、社会秩序、人际关系以及个人行为的深刻洞察,充满了对人心与世道、情与理的细腻深刻的把握,充满了对天人关系的宏大锐敏的思考。在我国古代的几千年历史中,人们思考天与人、社会和人生,几乎都没有跳出这些哲人的樊篱。传统从这里发源,反传统也从这里发源:士大夫进取的根据在这里,士大夫退守自持的根据也在这里。在古代社会,先秦诸子在很多根本方面所达到的高度,几乎没有被超越过,因此,在引导学生学习选文时,应比平时多留一些时间进行探讨,启迪学生的智慧,引导学生从中找到立身处世的借鉴,使情感得以丰富,人格得以提升。例如,在教学“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后,让学生探讨“如何看待金钱”,学生情绪高涨,有人提到丛飞、熊宁,有人谈到“5・12”地震后的募捐。直接引用孔子的话来回答“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以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君子忧道不忧贫”……从学生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他们接受了孔子的义利观,思想得以净化,人格得以提升。

在教学《老子》时,让学生谈谈从中受到的启发,有人说:“从‘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懂得了凡事

要积累,学习语文也要不断积累。”有人说:“从‘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我得到了启示:从小事做起,细心做事。”有人说:“为人处事不应处处逞强。自甘平淡,不想出人头地,反而受到别人的爱戴。”有人说:“名利带来的风光,往往隐藏着祸害的因子;无名无利的黯然,往往生长着天长地久的大安定。”……通过探讨,学生感悟到了先哲处世、为人立身、生存的大智慧,同时也开启了他们自己的智慧,这也正符合新课改选修《先秦诸子散文》的本意。

《先秦诸散文》选择诸子作品中的重要篇章,是各家思想和智慧的结晶,它们是我国文化传统最重要的根。通过诵读、探讨,我们的学生会从中汲取更多的养分。

上一篇:数学课堂应生活化 下一篇:调动情感体验落实情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