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高分从回归课本做起

时间:2022-10-12 06:42:06

生物高分从回归课本做起

[摘要]高三生物复习解答题目过程中同学们表现出来的问题,意思答到了,但是拿不到分,分析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着重从课本基础抓起,逐步提升能力,回归课本找关键字、词并且落到实处。学会从心里上调整自己,从知识上武装自己,战胜自己,战胜高考

[关键词]战略战术 回归课本 落实基础 理解记忆

有的同学在最后复习阶段出现解答填空题时,意思答到了,但是拿不到分,感觉什么都懂,可考试成绩却不行,但在看试卷似乎都是些小问题,什么粗心大意啊,什么意思差不多啊……殊不知就是这些看似不像问题的问题恰恰是致命的问题。第一,心理上:找借口,给自己一种错觉,不是自我安慰,而是在不知不觉中坠入万丈深渊而感觉良好,后果不堪设想。第二:就成绩上,如此不重视和不踏实成绩很难上升,反而会有更大的差距,不仅生物成绩受影响其他学科也会受到连累。如此种种,在时间紧任务重的高考当前我们是伤不起的。那么,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

首先,我们“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心里上不要畏惧高考,相信只要自己充分准备了就能够顺利通过,至少自己无怨无悔,放下心理包袱轻装上阵,做好好好拼搏的准备,就像磨刀不误砍柴工一样。战胜自己才能战胜“敌人”,给自己前行的力量。

其次“在战术上重视敌人”不管考试试题的表现形式如何改变,其落脚点总在课本。但第二轮复习的强化训练后,在解题、答题技巧已有了一定提高的情况下,许多同学在解答最基础问题时,思路反而不够清晰,概念要领有所混淆,如:细胞工程中,植物工程技术主要为,植物组织培养和植物体细胞杂交;而动物细胞工程为,动物细胞培养和动物细胞融合等。同学们在答题是往往出现填空时拿不准,混淆的情况,如出现植物组织细胞培养,动物体细胞杂交等等。究其原因,多在脱离课本时间相对较长,或者课本知识掌握不牢固,因而高三复习最后阶段当以回归教材为基础,这不仅是完善学生知识结构需要,更是稳定考生心理的必由之路。

那最后阶段如何回归课本呢?

一、牢记教材中结论性语言和黑体字内容

由于我们对教材知识的理解总有欠缺,因而当我们用自己的语言答题时,难免出现疏漏,自然不能得分或者得分很低。因此答题时应尽可能多地用书本语言,因为教材语言都经过千锤百炼,既严谨,又科学。而且教材每一章内容的最后都有 “本章提要”,对本章内容进行简要的概括、总结,为本章知识的浓缩精华。为此我们在高三复习的最后阶段要彻底消化,充分吸收其中的营养成分,构建该章内容的主体知识框架。

教材的行文也有其一定的规律,许多小节的首句或末句为本节内容的要领,即通常所说的结论性语句。最后阶段复习教材知识时,应先关注并强化这些结论性语言,再由简及繁,由总到分这样的顺序复习教材知识,由此加深记忆知识概要,掌握相关知识精髓。

教材中的黑体字内容不是重要概念,就是本段内容的提纲挈领性语言,为此,复习这些内容时,我们深刻理解并记熟其中的含义。如遗传中,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两者程序类似,都从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作出假设;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试验,验证假设。假说-演绎法,从普遍性结论或一般性事理推导出个别性结论的论证方法,类似的还有光合作用两个阶段的比较及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比较等等。

熟记教材中结论性语言和黑体字内容,有益于将教材中的主体知识在脑海中形成一个清晰的轮廓,有利于答题中语言的规范性,对于取得高考成绩中的基本分大有裨益。

二、重点理解记忆教材中严密性的语言。

复习教材,还应注意教材概念中的修饰性词语。如,主要是什么,一定浓度,一定区域,所有,同种雌性个体,通常……关注教材中限定性、修饰性的词语,挖掘出其中的含义,可以深刻理解教材知识,有利于正确解答选择题中的概念明晰题,也有利于提高解答第Ⅱ卷时语言的严密性,对减少答题过程中不必要的失分大有帮助。

如教材中讲到酶的化学本质主要是蛋白质,意思是还有少数为RNA;为什么在生长素的前面加上“一定浓度”;只有理解到因为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较低浓度生长素才能促进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促进侧根形成、果实发育、顶端优势等,但若超过合适浓度则会抵制上述作用;所以农、林生产上使用生长素一定要注意浓度。再如教材中给分离规律、自由组合规律和连锁互换规律下定义时,都提到“减数分裂时”这一时间状语,说明了三大规律的适用范围——有性生殖的生物在形成配子过程中,是核基因的遗传规律。

教材中这样的限定性、修饰性的词语俯拾即是,如运载体“通常”用质粒(意为还有其他,如病毒),微生物培养基中的氮源“主要”用于合成细胞中蛋白质、核酸等(意为还有其他物质,如ATP、磷脂等),等等。

三、对易错、易混知识点进行仔细比较分析

学习中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抓基础,对生物学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实验操作的基本过程等基础知识要逐一弄清,达到融会贯通、熟能生巧的地步,从而应加强对“双基”的强化训练。在复习中,要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将所学知识先串成链,再织成网,使知识结构化、网络化,将所学知识浓缩其中,了解各知识点在知识体系中的具置,清楚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讲究知识的梳理,注重扫描,加大知识的外延。如复习到细胞分裂,可结合高中阶段所学过的分裂方式(二分裂、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比较复习。又如,关于DNA的结构与复制,如果只有DNA的双螺旋结构的印象,碱基互补配对等零散的知识,就证明没有形成知识结构。而能够知道DNA的结构包括DNA的化学结构、空间结构、结构特点及具体内容;DNA的复制包括概念、复制时期、条件、过程、特点、意义和差错结果,并将这些知识罗列起来,就形成了知识结构。知识网络是在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找出知识的内在联系而形成的,正如交错的食物链形成食物网一样。例如,上述关于DNA的结构和复制的知识结构,再把它和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遗传规律等联系起来,就形成了一个知识网络。

四、重点掌握教材中的实验

得对于教材中的经典实验如酶的发现、生长素的发现系列实验等,要对其材料选取、条件控制、对照设置、结果分析等方面作深入剖析。同时对教材实验进行适当拓展与延伸,运用于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中,如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的应用:测定细胞液的浓度;判断细胞的生活情况(只有生活的植物细胞才能发生质壁分离);防腐杀菌(在高浓度的溶液中,细菌等微生物将失水死亡,从而有效地防止食品腐烂变质);判断细胞的年龄(成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明显),若进行组合改编如材料换一换、步骤改一改、情景变一变、多个实验拼一拼等,就能拓展出许许多多个新实验。因而在解答拓展实验题时应“以不变应万变”,实验的主要思路是不变的,再回忆迁移教材的实验原理和技能,就能轻松突破。

总之,如果我们都能熟练掌握教材主要知识、注意到了教材中严谨用词的原因所在、理解了教材中的所有图表,体会到了教材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我们步入高考考场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作者单位:重庆市武隆县武隆中学)

上一篇:后进生班级管理的几点体会 下一篇:班集体情感管理的有效性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