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公好龙,真的能好龙

时间:2022-10-12 06:40:20

前几天和朋友聊起了听音乐的事情,我说我开始听爵士乐了。一位朋友说,他偶尔也听爵士,不过纯属叶公好龙。我明白他的意思:在听惯了流行乐的喧闹之后,很难静下心来听听这种很可能过于安静的音乐。

对于我来说何尝不是?大概在14年前开始听摇滚乐之后,我的音乐世界一直是以喧嚣为主流的,虽然一直不是很喜欢金属类的音乐,可死亡金属、黑金属、厄运金属什么的也没少听。最极端的莫过于日本的一位实验音乐家做的音乐了——那是一种把生活中各种刺耳声音采样而成的音乐,既没有旋律,也没有节奏,能听完一首都是对耐心的极大考验。

就这样,我在听了十来年喧闹的摇滚乐之后,终于毅然决然地奔向了爵士乐的怀抱。

这也是有原因的。在当年疯狂迷恋摇滚乐的时候,经常可以看到孙孟晋等乐评人关于爵士乐的评论,他们总是说,等到了一定年龄之后,就会喜欢爵士乐甚至古典乐。可那时的我并不相信,总是认为摇滚乐才是王道,背离了摇滚乐就是妥协、就是没种。不过,背地里我也会想,也许某一天我真的会喜欢上爵士乐,就像喜欢上摇滚乐一样。

也许因为骨头里安静的因素,所以在喜欢摇滚乐多年以后,开始喜欢上了哥特音乐,尤其喜欢哥特中的民谣、新古典、氛围等极安静的类型。2009年时,一位德国的音乐策划人和我说,哥特音乐是小孩子听的,成熟的大人不会喜欢里面的黑暗、忧伤情绪。那时我以为他站着说话不腰疼呢——德国的哥特音乐像中国的流行音乐一样普及,他为了表现自己的品味,当然会说不喜欢了。

现在才发现,当初我错得浅。过了30岁,越来越发现哥特音乐中的脆弱、黑暗、悲伤等情绪在现实生活中渐渐远去,年轻时经常出现的挫败感也开始变得越来越少。听音乐总会和心情、心态有关的,没有了那种脆弱的情感,也就无法和哥特音乐发生共鸣了。就像现在再听许巍早年的歌曲就没什么感觉了,可当年却有欲罢不能的感觉。

相反,爵士乐的醇厚却符合我现在的心境。虽然刚开始听的时候真的有一种叶公好龙的想法,并不确定自己是否能真的喜欢这种几乎完全陌生的音乐形式。但听过了几张专辑之后发现,好像我早就应该接触这种音乐了。当然,这也可能是这么多年听音乐的经验让我会很容易接受各种风格的原因吧。

还有,爵士乐毕竟是摇滚乐的前辈,摇滚乐里面很多的元素都来自于爵士乐,尤其是最重要的精神——自由。爵士乐单从自由这个角度上来看,甚至远高于摇滚乐,因为在我短暂的爵士乐聆听经验来看,几乎所有的爵士乐都非常即兴,而且乐队中的每一种乐器都会有属于自己的性格,都不甘平庸。

一切都刚刚开始。原以为这个世界已经没什么音乐可听了,现在才发现,我听到的音乐只是沧海一粟。这一切多亏了这次的叶公好龙之举。

上一篇:如何在旧硬件上优化Windows 8? 下一篇:36氪:创业者都是来自氪星的“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