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群:市场与利润一样重要

时间:2022-10-12 06:28:08

王群:市场与利润一样重要

这是北京华润大厦里一间普通的会议室,惟一不同的是靠南墙的长条案上排了一溜瓶装啤酒,高高矮矮的,什么牌子的都有,包括燕京啤酒和青岛啤酒,当然最多的是雪花啤酒。

尽管刚从外地赶回来的王群十分疲惫,但一谈到今年5月刚刚收入囊中的安徽龙津啤酒,他就兴奋起来。此次收购使华润成为国内最大的啤酒公司。

在华润啤酒公司总经理的位置上,王群已埋头干了8年。“华润啤酒将成为中国最有活力的啤酒公司。”他肯定地说。

华润啤酒的旅程是从1993收购沈阳雪花啤酒公司开始的。几年收购战打下来,华润购并了30多家啤酒公司,以1年平均建立4家新公司的速度迅速覆盖到东北、华北、西南、华中和华东等地区。华润由此成为中国生产能力最大的啤酒公司,拥有雪花、钱江、蓝剑、圣泉等30多个品牌。

在啤酒行业中,王群被认为是资本运作的高手,不像真正的啤酒商。评价基于两点:一是王群是做投资出身的;二是华润啤酒完全靠并购起家。

但他却认为做酒光有钱也是不够的,实际上,华润啤酒不是投钱最多的。

从本土的青啤、燕京,到外资的AB公司、英特布鲁公司,都是中国啤酒业最早的整合者。青岛啤酒先后在国内A股、香港H股两地上市,共筹资49亿。燕京啤酒1997年深交所上市,共筹资38亿。10多家外资啤酒商,在中国投入100亿元,获385万吨产能。而华润啤酒两大股东(华润创业和SAB),这些年实际投入为40亿元,但现在产能已达483万吨。“这只能说明,华润啤酒并购战略与整合市场的成功。”王群说。

但他苦恼的是如何在扩张和当期的赢利之间平衡发展。华润现有34家厂,遍布5大区域,他原来计划每年大区要去两次,但现在扩张的脚步加快,计划赶不上变化。“这两年收购的有些工厂我还没去过”。他叹口气说。

而股东要的不仅是市场份额和知名度,更要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但中国啤酒行业并不挣钱,在华润曾经收购的企业中,只有沈阳雪花和武汉啤酒是赢利的,其余全部处于亏损状态。华润接手后经过整合,现在除了2003年新建的北京平谷啤酒厂还亏着,其余都实现了赢利和稳定增长。

但即便如此,离股东的赢利目标还有距离。“所以你的整个扩展不能太快,你的整合越快越好,达到盈利的目标也越快越好。”王群说。

尽管现在华润啤酒取得了相当不错的市场份额和地位,但王群一直很清醒,“这个行业在中国还刚刚开始整合,处于春秋战国时期。目前做第一并不太难,但如果能在未来的5-10年中一直保持第一,可能是比较难的事情。”

他分析说,现在中国啤酒行业的格局有一个三足鼎立的概念出现,就是华润、燕京、青啤三分天下,实际上离三足鼎立还有很远的一段距离,三方5年内都不会展开全面交锋。他反而认为未来的5-10年当中,中国排前10名的啤酒公司都会有大的发展。因为中国啤酒的集中度比较低。

现在中国啤酒市场上最热闹的事莫过于哈啤争夺战了。被争夺的哈尔滨啤酒集团则是中国第四大啤酒厂商。在东北市场,排在第一的是哈啤,市场占有率为26%;第二是华润的雪花啤酒,市场占有率为20%。

2004年5月31日这件收购案已尘埃落定,世界最大的啤酒商、以生产百威啤酒闻名的AB公司成功收购哈啤,成为哈啤的第一大股东;拥有华润啤酒49%股份的世界第二大啤酒商SABMillerSAB则将所持的股份换回了8.6亿港币巨资,并声称将以此资金在国内市场继续攻城略地。可以想象今后的战争将更加激烈,哈啤与华润过去的“国内战争”将直接升级为“国际战争”。业内有人评价说:外来啤酒商正在主导中国啤酒市场的格局。

但王群对此并不担心。他认为中国的啤酒市场有自身的特点,比如文化、习惯、区域等差异性,那么最有希望做好的是中国人,而不是外国人。

纷繁杂乱的时期也是英雄辈出的时期。王群用“刺激”这个词来形容啤酒业的现状。“什么可能都存在,通过你的努力,格局可能完全不一样。这个很有挑战,很有意思。”他说。

上一篇:百事可乐缘何主沉浮? 下一篇:家电渠道战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