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小学数学课堂问题设计的5W策略

时间:2022-10-12 06:11:01

优化小学数学课堂问题设计的5W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164-01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而西方学者德加默更是直接指出:“提问得好即教得好。”所以,课堂教学中优化问题设计是优化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之一。课堂提问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由于小学生的特殊心理,课堂的问题设计更应讲究艺术和策略。下面笔者结合教学经验,谈谈优化课堂问题设计的5点体会。

一、What

What,就是指问什么。教师对问什么,在课前要精心设计,要做到少而精。

1.问得具体。教师问的问题只有具体了,才能不会令学生感到无所适从。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如在引入■+■后问:“■与■这两个分数有什么特点?”这样问是不够具体的,学生可答:“都是真分数。”“分子都是1。”显然这样的回答都不是教师所想要的。如改问:“■与■的分母相同吗?分母不同的两个分数能直接相加吗?为什么?”这样就问得具体了,也有助于学生理解为什么要通分的算理。

2.问得有趣。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问题的内容要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其思考欲和探究欲。尽量避免单纯的判断性提问(如“对不对”等),多用疑问性提问(如“为什么”等),要注意运用发散性提问,使学生在提问中受到启迪。对于学生熟知的要注意变换角度去问,要使学生听后有新鲜感,激发学生去思考问题的兴趣。如苏教版六上解决问题的策略:鸡兔同笼,头有8个,足有22只,问鸡兔各有几只?在学生无法算出来时,可问一句:“这道题难在哪里?”学生会回答说主要是鸡与兔的足数不同。教师就说:“那我就下令让全体兔子起立,提起前面两只脚,现在,兔子和鸡的足数一样了。这道题应如何解呢?”在这样的巧妙提示下,学生就不难找到解题方法:如果兔和鸡的足数一样,那么总足数应为16只,多的(22-16=6)只足都被兔子提了起来,因此兔子应为3只。教师角度新颖的设问往往会激起思维的火花,教学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Why

Why,就是为什么要问,问的目的何在,通过这个问题要达到什么样目的。如教学“倒数的认识”时,在学生初步掌握了求倒数的方法之后,教师让学生“写出下列各数的倒数:12、1、0、。”学生看清题目后,可先提问:

(1)这组数中,你最喜欢求哪个数的倒数?为什么?

(2)这组数中,你最不喜欢求哪个数的倒数?

这样设计问题的目的在于把思维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进行判断和说理,既巩固了新知,又自然地教学了求“0”和“1”的倒数这两个极其重要的知识点。一石二鸟,何乐而不为?

三、Who

Who,指在课堂上不同的问题应问不同的学生,教师在提问前对问谁应做到心中有数,尽量让每一个问题发挥最大的作用。课堂上如果只提问优秀的学生,表面上教学效果显著,但并没有起到提问的效果,而且总叫那几个人,时间久了,其他学生(中等生、学困生)知道老师不会喊他,就会不听课、开小差,学生的积极性很难调动起来,整体教学效果很难提高。专叫学困生,虽然是提醒他们,让他们跟上课堂进度,但往往会花费很多时间,使教学节奏松散,而其他学生或因问题索然无味,失去对听课的兴趣。所以应根据问题难易程度来选择不同的回答对象。对基本内容,可选择中等生和学困生回答,而对知识难度较高可选择优良学生回答;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机智地作出选择。当一个问题提出后,如果有平时很少举手发言的学生举手时,要及时给予点名,提高他们的发言积极性。当一个问题连续找了几个学生经过启发后都答不对时,就要立即选择优秀生;只有这样,才能让课堂上每个学生注意力集中起来,每位学生在数学的课堂中思维都有所发展。

四、When

When,指问的时机,什么时候需要问了,什么时候不需要问,教师应心中清楚。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根据学生的反应及课堂的变化情况,有针对性地发问。提问时一定要注意把握时机,不能不顾课堂的变化生硬地照搬课前设计好的问题,也不能在学生答不出时一个劲地等待或追问学生,要多注意生成性提问,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取知识。如教学“认识直角”时,让学生用三角板画直角,当老师巡视时发现学生画的直角都是一条边水平而另一条边竖直时,可问一句:“难道直角都是这个姿势吗?”这一句启发,学生会很快画出一些姿势不同的直角,从而对直角这一概念就会有更深的理解。再如在六上复习“按比例分配”时,要求学生根据“50本书,六(1)班男女生人数比是3:2”这样两个数据编一道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反馈时教师发现学生都是把50本书当作总数来编,可幽默地问道:“我们可不可以把50本书换换角色呢?”这样的启发,可立即激活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思路,于是有的学生把50当成部分数,也有的把50当成了相差数来编题。

五、Where

Where,指问的地方,在什么地方该问,什么地方可以不问,教师心中应有数。平时的教学中,经常会发现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顺利地进行数学活动,一个预设的环节结束,便很快进入下一个预设的环节。其实这里掩盖了许多问题,学生往往只是了解了知识的皮毛,而没有真正地弄懂知识的本质。只有认真研读教材,才能在知识的难点之处提出适当的问题,这样的提问才是真正能够促进学生发展。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当学生把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后,如果立即引导学生对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进行比较,进而由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表面上学生都掌握了,实际并没有理解。如果再追问:(1)为什么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呢?(2)所有的平行四边形都能剪拼成长方形吗?将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的追问,很有意义,因为它更为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这两问将学生外在操作与抽象思维相结合,不仅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就更深了。

总之,提问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康托尔指出:“在数学的领域中,提出问题的艺术比解答问题的艺术更为重要。”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如果能在课堂提问中把握以上5个W策略,进行有效地教学提问,就可创造积极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真正体现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从而有效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上一篇:浅谈建筑工程施工常见通病与处理方法 下一篇:如何推广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