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智力因素对高校大学生英语学习效果的影响分析

时间:2022-10-12 05:42:26

非智力因素对高校大学生英语学习效果的影响分析

摘要:为研究大学生英语学习状况,本文通过问卷和访谈进行了调研,并分析得出对于大学生英语学习的效果的影响大部分来自于非智力因素。文章从动机、目标、毅力等不同角度对学生英语学习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因为大学生的智力、情感已趋于稳定,建议教师更多考虑非智力因素在教学中的运用,对教法、模式等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大学英语学习;非智力因素;影响

非智力因素对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在当今我国的英语教学研究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尤其被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重视。作为从事与英语教育工作的我们,更应该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性,要从增强学生的毅力、树立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等不同方面抓起,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和潜在的能力,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一、非智力因素概念

1.非智力因素的含义

“非智力因素”有广义概念和狭义概念的区分,广义的非智力因素包括智力以外的心理因素、环境因素、生理因素以及道德品质等。狭义的非智力因素则指那些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不直接承担对机体内外信息的接受、加工、处理等任务,但对认识过程起直接制约作用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动机、兴趣、自信心、目标、情感、毅力、气质、性格等。在英语学习的具体过程中,非智力因素会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所以,非智力因素对于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已成为重要的研究之一。非智力因素对于英语的学习起着提供动力和保持调节等作用,在学生英语学习活动中,非智力因素负责构成学习活动的心理条件和进行对活动的调节。

2.非智力因素对于学习活动的影响程度

依据非智力因素对于学习活动的调节范围和影响程度,把非智力因素分为三类。

第一类,指学生的目标、信心和责任感。这类因素比较抽象,对学习活动有着普遍和长久的影响作用。

第二类,指学生个人的性格特质,比如爱好、需求、动机和毅力等。这类因素会直接影响到学习活动。

第三类,指学生的热情、自制力、成就感和求知欲等。这类因素会对学习活动产生具体的影响。

二、非智力因素对英语学习活动的影响分析

1.自我行为和心理控制能力即自制力弱

自我行为和心理控制能力也就是自制力,英语学习活动中,学生往往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和心理,容易在英语课上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状况,在课堂上看杂志、玩手机等;而在课下,更是会首先选择有趣的,自己感兴趣事情做,很难把课余时间用于英语学习上。

2.学生学习英语缺乏动力

许多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没有明确,大部分都是因为学校和考试的要求而学习英语,这种学习是被动的学习,学习效率也是非常的低。由此可以看出,学习英语的动机直接影响英语学习的效率,缺乏动力导致智力因素和其他非智力因素不能在英语学习活动中有效发挥。

3.学生社会责任感不强

社会责任感是一种较为抽象的非智力因素,在英语学习活动中有着普遍和长久的影响作用,学生很难将英语学习活动与社会责任感联系在一起,所以在完成学校规定的英语学习任务后,不能坚持持续的进行英语学习活动。

三、 在教学活动中开发非智力因素的建议

1.了解学生英语水平,树立英语学习自信心

高校中学生来自于全国各地,英语水评参差不齐,个人对英语学习的爱好、动机也各不相同,高校教师应该采取测试、调查等方法充分了解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对英语学习的兴趣。由于大学生的心智和性格已趋于稳定,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的性格和心理进行潜移默化的的转变,使之养成符合英语学习的品质。同时要与学生多进行沟通、交流,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自信心。

2.增强学习动机,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

学习动机是学习的先决条件,动机强烈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态度认真,意志力强。学习动机的强弱会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动机和学习之间是相辅相成的,树立良好的学习动机,当学生取得优秀的成绩是,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从而增强学习动机,形成良性循环。

英语学习的最终目标就是运用,所以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在交际过程中学习课本之外的知识,如地域文化知识、民族信仰知识、语言习惯知识等。同时,教师在课堂中将交际中文化差异性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向学生们呈现,给学生讲解相关知识,并要求同学们在课下自主探索,在课堂上展示。通过学习交流的方式,给枯燥的课堂增加了趣味,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习目标更加明确。

3.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教学模式是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每个教师在教学中都会自觉不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但是单一的教学模式会使学生感到课堂索然无味,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所以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在基于多媒体的教学课堂,教师应该掌握多种教学模式,并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集逻辑性、系统性、趣味性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为教学内容的逻辑性与系统性是深受长于理性思考的学生欢迎的,而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新颖性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通常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探究心理,使学生处于“欲罢不能”的学习境地。可见,教学模式与学生的学习动机关系密切。因此,教师要创造性地结合多种教学模式,夯实自己的专业技能才能调动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4.了解学生学习效果,及时给予鼓励

在对学生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英语成绩之所以不好,是因为自己不适合学习英语,这表明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缺乏信心,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树立信心。在课堂上面经常给予学生表扬、鼓励,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在学生表现出坏的情绪时,教师要耐心安慰、鼓励。同时,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加强相关针对性训练,如学生语言交流能力训练、英语等级考试训练等,当学生通过英语等级考试后,就会增强自己的自信心,认为自己的学习取得了成果,也会更有信息取得更大的成果。作为教师也要及时鼓励和提醒学生,让学生在自信的同时认识到自己还有哪些能力是欠缺的,然后针对自己的不足进行加强性训练。另外要经常对学生进行测试,这样不仅能够使教师了解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也有助于学生自己了解英语学习的效果,从而有助于学生加强英语学习动机,提高英语学习兴趣,最终达到高效的英语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 H.H.Stern(2002). Fundamental Concepts of Language Teaching[D].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 刘润清,戴曼纯.2003,中国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3. 刘勇. 刍议非智力因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J]. 外语教学研究, 2009,(3):143.

上一篇:高职学生职业胜任能力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下一篇:企业机器换人难 遭遇资金、技术和人才三大拦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