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指标十年变迁看中国政府网站的发展趋势

时间:2022-05-21 05:11:17

从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指标十年变迁看中国政府网站的发展趋势

【摘 要】文章通过对2005年―2014年10年的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指标设计进行分析,寻找中国政府网站的建设发展规律,探寻今后政府网站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指标变迁政府网站发展趋势

我国政府网站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以中国政府网为龙头,部委、省、市、区县各层级全面覆盖的政府网站体系;政府网站从单纯的信息平台,成为围绕信息公开、在线办事、政民互动三大功能定位建设的政府在互联网的工作平台。政府网站已经成为公众眼中政府机关的网上代言,是政府履行职责的主要渠道之一。打造一个权威公正、亲民友好的政府网站,既是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也是社会公众对政府的要求。2002年,我国开始对各级政府网站进行绩效评估,每年一次,通过以评促建、以评促用,极大的推动了政府网站的建设和管理工作。

一、绩效评估指标特征与变迁

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在年初进行指标制订,根据当年国家对于信息化、网站工作的政策方针,对照前一年的指标设计和评估结果,结合互联网发展趋势和用户需求,经过意见征集及发展趋势研讨,形成当年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该指标也成为指导政府网站建设的标准。

2005年评估在促进电子政务建设、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的方针下,提出网站的三大功能定位,信息公开、在线办事、公众参与。指标制定主要推动信息公开的全面性、实效性,兼顾准确性和完整性,引导在线办事功能建设,建立公众参与的各种渠道,体现参政议政的效果,及时处理与反馈公众意见和建议。网页设计要简洁大方,体现三大定位,尽可能方便用户使用。2006年依然围绕“三大定位”,引导形成各层级政府网站间的指导与整合关系,进一步提高内容保障能力,提升政府网站的拥有率。指标设计以用户为中心,站在用户视角反映用户感受,不断引导政府网站满足用户需求。通过信息公开目录的梳理,推动信息公开;以行政职能为基础,拓展公共服务内容和数量;提升互动效果,为用户使用过程提供最大方便。2007年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下,以加强网站建设指导为出发点,指导各级政府网站遵照《信息公开条例》规定,不断完善信息公开体系,提高政务信息公开的规范性。开展日常监测,促进网站内容更新维护;开展用户认知度和满意度调查。贴近公众实际生活需求,推进“百件实事网上办”活动,提高服务的人性化程度,以用户为中心,加强资源整合。2008年在继续推进“三大定位”建设和网站设计同时,加入网站性能和网站安全指标。引导政府网站紧跟时政热点提供针对。2009年继续推进以“三大定位”建设,同时关注网站日常保障、用户认知度和满意度水平以及网站性能和设计。推动互动保障机制建设。2010年的评估强化“以用户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以服务为核心、以用户满意为根本目标”的办站理念,引导政府网站更加重视需求量大面广的实用型服务内容建设。指标设计旨在深化“三大定位”,全面整合服务资源,加快构建用户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网站。2011年继续围绕建设服务型政府网站的要求设计指标,深化信息公开、办事服务资源的深度整合和人性化展现、政民互动效果持续提升,以及网站内容和技术运维保障的日常化。加强日常保障机制建设,提倡积极探索利用新技术满足公众在获取信息、互动交流等方面的新需求。2012年结合上年指标,建立运行管理的基础保障机制,强化运维管理机制的建设。新增政策引导要求,推动各级政府网站利用主流新闻网络媒体的交流渠道,以及微博客等当前主流的互动工具开展舆情引导工作。2013年从推动服务型政府网站建设出发,提升网站对内容更新维护和用户需求响应的能力;强化对落实信息公开条例和信息公开工作重点要求的评估;强化重点领域服务资源整合,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强化新技术应用,提升用户体验。加强对移动政务APP客户端、无障碍建设和网站智能检索功能和效果的评估。关注利用其他新技术服务社会公众的能力,将是否利用维基、微信向网民提供服务纳入了评估范围。2014年主要促进网站形成“建设--运维--应用”闭环。深化重点政府信息公开,优化重点办事服务;正确引导网络舆情,促进资源便捷化获取;提升用户体验,加强政务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应用,旨在引导网站积极应用新媒体,及时各类权威政务信息,尤其是涉及公众重大关切的公共事件和政策法规方面的信息,方便用户及时获取政府信息和服务;继续完善无障碍评估指标体系设计。

二、绩效评估指标变迁情况分析

2005年以前,政府网站拥有率较低,网站主要是信息。2005年网站绩效评估提出政府网站建设的三大功能定位,推动全面及时的信息公开,引导政府网站建设在线办事,建立公众参与渠道。2006年提出以用户为中心的网站建设思想,2007年,国家提出了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崭新命题,同年《信息公开条例》颁布。从2007年至今,一直将网站三大定位、用户为中心,服务型政府建设理念相融合,推动政府网站建设。虽然从2007至2009年,政府网站建设无论从网站拥有率,还是网站的内容建设、性能维护有了质的飞跃,但“2009年中国政府网站用户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83.7%的网民对政府网站“很不满意”。这一现象将政府网站所提供的主要内容与网民日常生产生活中最普遍最集中的需求之间严重脱节的问题揭示出来,使得在2010年政府网站建设回到探索让人民满意的主题上。此时,我国政府网站发展也正处于一个转型提升的关键时期。其后几年的网站建设,更注重内容保障、网站内容和技术运维、网站运维管理机制建设。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越来越多的机构、个人,利用网站、(微)博客、视频等渠道公开信息、发表主张、提供服务。从2011年起,政府网站建设开始探索利用新技术满足公众在获取信息、互动交流等方面的新需求;2012年提出政府网站应进行政策引导,同时开展舆情监测。特别是2013、2014两年,网站建设更突出新技术应用和新媒体的接入,如移动政务APP客户端,政务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应用、推进网站无障碍建设和网站智能检索,也倡导利用其他新技术服务社会公众。正确引导网络舆情,特别是在出现社会热点事件时政府网站的响应情况,加强政务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在网络舆情引导中的应用。2014年评估显示网站防篡改,防攻击能力亟待提升。

三、政府网站发展趋势的探讨

1.政府网站将继续加强信息公开、在线办事、政民互动三方面的建设,提供公众密切关注和感兴趣的信息、服务和互动形式,搭建政府和公众之间连接和互动的平台,打造服务型政府,。

2.政府网站作为网络舆论引导的主阵地之一,未来将以做好网上舆论引导,权威信息,在突发事件出现时,第一时间抢占舆论阵地,做好热点问题回应,政策解读为工作重点,与政务微博、微信等形成联动机制,妥善有效地引导网络舆论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3.建立网络安全防护体系,提升网站防篡改,防攻击的能力,从制度和技术等方面保障网站安全。

4.政府网站将深化以用户为中心理念,广泛应用新技术为公众服务,创新服务形式,强化无障碍网站建设,为公众提供方便。

5.建立健全网站运维管理机制,确保网站运行维护的稳定有序。

参考文献:

1、中国软件评测中心.2005-2014年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总报告

上一篇:英语专业阅读课程的教材,教学和测试模式改革 下一篇:高职学生职业胜任能力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