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贝多芬

时间:2022-10-12 05:29:02

《贝多芬百年祭》是萧伯纳在1927年为纪念贝多芬逝世一百周年而作的纪念文章。本文介绍了音乐大师贝多芬的为人,其音乐创作的特色及其对后世的影响,突出了贝多芬及其作品所反映的强烈的反抗精神,是一篇优秀的人物评论和音乐评论。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1827),德国伟大的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世人尊称为“乐圣”。

1787年,贝多芬动身去当时的音乐之都维也纳,并拜见了莫扎特。当时十七岁的贝多芬默默无闻,而莫扎特早已名满欧洲。可能是贝多芬的相貌太一般了,莫扎特对这个年轻人并没有太大的兴趣。他给了一段音乐让贝多芬用钢琴即兴发挥,自己却到隔壁屋子和别人聊天。然而充满灵感和气势的音乐使得莫扎特不由自主地又跑回钢琴旁。作为伟大的音乐家,莫扎特对于音乐的感悟力是非凡的。他从这个年经人的琴声中听到了无穷的创造力和灵感,因此一演奏完毕,莫扎特便对屋内的人说:“注意这个年轻人!……有朝一日,他会震惊世界!”

然而在贝多芬的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命运却向他露出了狰狞的面孔,他得了耳聋的疾病。

1796年开始,贝多芬发现自己的听力急剧下降,对于一位风华正茂、踌躇满志的钢琴家来说,听力的下降不啻于世界末日的到来。但贝多芬进行着顽强的抗争,并说出了那句鼓舞人心的名言:“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屈服。”

当时的贝多芬还爱恋着一位叫朱丽叶塔的姑娘,著名的钢琴奏鸣曲《月光》就是献给她的。然而风流的朱丽叶塔辜负了贝多芬的一番情意,与一位男爵订了婚。耳聋治愈的希望日渐渺茫,又痛失心仪已久的恋人,这双重的打击使顽强的贝多芬绝望了。

1802年,他写下了一封绝笔信,现在被称之为《海利根施塔特遗书》。在信中他表达了内心深处的理想和痛苦。

不久之后,他重新振作起来。还是在那封绝笔信中,贝多芬说道:“是艺术,只是艺术留住了我。啊!在我尚未感到把我的使命全部完成之前,我觉得我是不能离开这个世界的。”

贝多芬对于社会习俗不屑一顾,对于旁人的讥讽也毫不在乎。他在别人的眼里显得不近人情,傲慢自大。他具有反叛精神和崇尚自由的性格。

1807年,贝多芬正住在维也纳李希诺夫斯基公爵家中。一天,公爵家里来了一大批客人,他们都是当时拿破仑派驻占领维也纳的法国军官。公爵想请客人们听音乐,就派人去请贝多芬,但未向贝多芬说明情况。贝多芬不明就里,带着自己新写完的奏鸣曲《热情》兴致勃勃地赶来。进客厅一看,竟是一帮占领军,贝多芬当即就拒绝了公爵的要求。公爵恼羞成怒,竟然板起面孔对贝多芬下演奏的命令,贝多芬因李希诺夫斯基的卖国行径而愤怒到极点,他不顾夜中的滂沱大雨拿起乐谱愤然离去,并把公爵以前送他的一尊胸像摔了个粉碎。

第二天,公爵接到了这样一封信:“公爵,您所以成为一个公爵,不过是由于偶然的出身罢了;而我所以成为贝多芬,则完全靠我自己。你这样的公爵现在有的是,将来也有的是,而我贝多芬却永远只有一个!”

1827年3月26日,处于弥留之际的贝多芬猛然睁开眼睛,向上举起了右手。当他的手放下时,眼睛半闭着,心脏停止了跳动。

贝多芬被安葬在魏林格墓地。文学巨匠格里尔帕策曾经在悼词中说:“贝多芬把他的一切献给了众人,从他们那里却一无所获,于是他就远离了众人。”他的墓碑上刻着奥地利诗人格利尔巴采的话:“当你站在他的灵柩跟前的时候,笼罩着你的并不是志颓气丧,而是一种崇高的感情;我们只有对他这样一个人才可以说,他完成了伟大的事业……”

“他能使我们激动,并把他那奔放的感情笼罩着我们。”贝多芬的音乐如此,萧伯纳的文章也是如此。在萧伯纳这位20世纪上半叶英国文坛最杰出的斗士的笔下,贝多芬则成了“反抗性的化身”。

上一篇:主题一:实现人生价值(一) 下一篇:探寻《老虎》的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