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极客张小龙

时间:2022-10-12 04:33:31

“采访”极客张小龙

张小龙的低调是科技行业最知名的一件事,除了去年7月24日在腾讯内部做的那场轰动一时的8小时演讲之外,张小龙很少出现在公众视野中,也鲜有记者能采访到他。这几年里,我应该算是第三个“采访”到他的记者。

为什么要打个引号?我第一次见到张小龙,是去年7月一个饭局上,当时介绍者并未说明我的记者身份。他说:“我要说你是记者,可能小龙连我也不见了。”

张小龙是个很有意思的人,面对不感兴趣的话题,对方说了十分钟,他只回应一个“嗯”。一顿饭,两个小时,关于互联网江湖之事,他愣没说上20句话。但后来当我说到微信好不好用时,小龙明显有了兴趣。碰到他感兴趣的话题,虽然表面上他仍不动声色沉静如水,但他的眼睛会发亮,比如说到凯文·凯利的《失控》,比如说到微信的产品细节。

今年3月,我想采访张小龙,但是都没回应。我只好“硬闯”广州南方通信大厦,终于见到张小龙。当时他一句话让我感动:“我记得我们那次吃饭,已经感觉到你是记者。今天本来不想见的,也不能见,因为腾讯有规定。但你从北京来不容易,我还是见你一面吧。”我通过这两次与张小龙的见面,通过诸多细节对他的了解,比正式采访还来得更为深入和透彻。

编读飞信:

微电影本身被大众所接受,很大程度在于其创作者及传播者是我们身边的平凡人,简单地从中谋取利益似乎会把这个普通人展示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地方污染。在微电影这个领域谈利益,是否会把微电影原先的魅力给摧毁了呢?

——@Candice_mi

Re:你好!“谋求利益”并非贬义词,关键是如何取之有道。所谓的道不是道德,而是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对微电影而言,低生产门槛和低传播门槛的确是草根表现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动力,但同样会带来信息的泛滥和无序,这就需要一个健康的商业生态系统,而这又需要由利益驱动。当然加长版广告未必是可持续的利益驱动模式。

“微”往来:

@二十一世纪商业评论【超极本为什么超级笨?】为盈利,英特尔“霸王硬上弓”,把本来是PC的芯片改造之后充当移动芯片,大张旗鼓地宣扬“超极本”的概念,而超极本本质上是PC,作为PAD,它时不时显示出力不从心的窘态。

@大湖Laker:超极本之所以不如期待,我想是期待出现问题,PC市场已相对饱和;一方面是PC市场已经相对成熟,另一方面PAD和移动终端的挤压,PC终会到一个相对平稳的区间,不要指望另外一个超极PC,能够让PC产业爆发性增长,它已是传统产业了。

@二十一世纪商业评论【疯狂的馒头】年销售额10亿元人民币,共有门店1368家。这并不是什么连锁中餐馆,而是由一个单价0.7元的“巴比馒头”造就的小小传奇,创始人刘会平并未满足于此,他宣布要做世界的包子大王。他是如何将这小买卖做成大生意的?

@聚成左道:行业问题就是商机。如果和一般人一样,放任问题的存在,那也只能吃别人的残羹剩饭,永远不能有大的收获!而且市场上普遍存在一个问题:门外汉往往革一个行业的命。

@二十一世纪商业评论【华为押注P6】像过去一样,华为喜欢将溢美之词“迸射”在华为的每款手机上,不过,千万级的销售愿望都未能实现,如今P6被视为是华为“跳出米缸的手机”。风向变了,“以价换量”开始成为主流,面对国货逆袭,华为这场赌局是否能取胜?

@华仔的一些事一些情:在智能手机趋于接近饱和的状况下,“以价保量”不失为一种聪明的产品销售策略。撇去技术单看价格,苹果、三星等高端机的卖价给消费者很大压力,但它们的性能给消费者心理上的安慰。若P6真如所说的是配置很好,价格相对较低确实是其打开并占有市场的有利因素。

上一篇:视频斗富 15期 下一篇:让“神话”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