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城市方言浅析

时间:2022-10-12 03:56:52

海城市方言浅析

摘要: 方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多数方言的形成,是由于封闭、阻隔、交流不畅、语言发展不同步等原因。本文归纳总结了辽宁省海城市方言的几种形成方式,并列举了一定数量的实例。在对比海城方言和周边城市方言及东北方言的异同过程中,更加突出了其本地方言的特色。

关键词: 海城方言误读一字多意儿化音平翘舌扬调

众所周知,东北方言,简洁、生动、形象,富于节奏感。与东北人豪放、直率、幽默的性格相当吻合。而海城方言作为东北方言的一个分支,除了具有东北方言的这些特征之外,还有其自身的特点,这是由历史的熔铸和自然的陶冶而形成的独特的文化现象。

辽宁省海城市位于辽宁省南部,辽河下游的左岸,辽东半岛的北端。北靠钢都鞍山和省会沈阳,南临港口城市营口、大连,东接煤铁之城本溪及边境城市丹东,西与油田新城盘锦隔河相望。东西长80公里,南北宽44公里。海城的历史古老而久远。海城全境面积为2734平方公里,总人口113万人(2005年),是辽宁省较大的县级市,是全国粮食、水果、畜牧业、柞蚕、乡镇企业生产基地之一,素有“渤海奥区”之誉。海城现有全国最大的服装市场之一的西柳服装市场,全国最大的箱包市场之一的南台箱包市场,全国最大的南台鸡蛋批发市场,全国最大的感王珠宝市场等各类专业、综合市场近百处。经济的蓬勃发展,必然促进其文化的发展,使得海城方言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地发展、变化。

海城方言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海城方言中有一部分是来自正字的误读。很多正字在传播中被误读,并约定俗成为方言。典型的海城话“那嘎哒”是那个地方的误读。“干哈”是干啥的误读。例如:你在那嘎哒干哈呢?这种例子还很多,例如:“噶几窝”是胳肢窝的意思。在海城当地,如果说:“你虎拢我呀!”就是指你在骗我,逗我玩儿呀,和糊弄的意思有些不同,但如今在一定程度上被同化了。我们可以从上面的例子中看出,所谓正字的误读,就是指有一部分词语在长时间的日常生活中,读音被改变了,说起来更加顺嘴,更能被当地人所熟记和运用。

还有一些海城方言是一字多意。在这一点上和普通话十分一致。“贼”在普通话里是小偷,在海城方言里还有非常和特别的意思。“贼好”不是说小偷好,而是非常好的意思。“犊子”在海城方言里是贬义词混蛋的意思。但是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却有完全不同的意思。“扯犊子”不是扯混蛋,而是闲扯、不干正经事的意思。“噶瘩”即地方或小面积的。例如:给我一噶瘩纸呗。就是说给我一块纸,而不是字面上所指的只有噶瘩那么大的纸。

海城方言在大体上,与其临边城市――鞍山是一致的,但有些字眼儿在使用上,还是有一定的区别,海城当地人比较乐于使用。例如鞍山人形容东西好,经常使用“老”这个字:老好了,老甜了,老好用了。而在海城地区,却经常使用“成”:成好了,成甜了,成好用了。

海城方言和东北方言有些相似之处,以形容词居多,重音多放在前面的字上。比如,“埋汰”是脏的意思。“恶埋汰”就是极脏,太脏的意思。“的瑟”是不务正业或臭美的意思。“穷的瑟”就加重语气,是指太不务正业,太不着边儿。

有些海城方言无从查考,很难找到它的出处和来历,外地人很难理解,但是海城当地人非常地熟悉它、认同它,并在日常生活中高频率地使用。例如:“胎”就是指人的性格比较弱,容易被欺负。“咯能”即所谓的普通话垃圾。“各应”即恶心、烦人的意思。“竟港六垂”即石头剪子布。“能(读音为三声)剩”即上脸。这个词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得比较多。例如:这孩子怎么老这么能剩腻?“拥捂啥”即因为什么。“条类”即欺骗的意思。“急眼”即怒了,真生气了的意思。

海城话有明显且频繁的儿化音现象:“撒冷儿地”,“麻溜儿地”即快点的。“玩儿另儿”即玩意,东西。例如:你撒冷儿地把那玩儿另儿给我拿过来!就是说,你快点把东西给我。“妾儿”即客人。“迂拙儿”即舒服,得劲。“卖呆儿”即看热闹。“滚刀儿肉”指那种很哏的人。“多(二声)前儿”即什么时候。“整事儿”即制造事端。“才刚儿”,即刚才。“卖呆儿”,即看热闹。“冰果儿”,即雪糕。“猴亲儿”即淘气,多指小男孩儿。

在海城某些地区,一般经常会把[r]与[y]互相自由变读:如=鱼,热=夜,柔=油,人=银,软=远。海城人说话多数不分平翘舌,卷舌居多:死=使,子=指,四=十,次=赤。海城人说话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多用扬调,例如吃(二声)饭,知(二声)道,哭(二声)了。新(二声)思,即合计,想的意思。

海城当地的老人有时还使用一些他们那个年代所特有的一些方言,现在已不常用了。“金溜子”即金戒指。“外屋地”即厨房。“胰子”就是肥皂。“来(三声)开”即撕开。“学(xiao二声)习”。这种情况多是由于生活地的变迁,带到海城来的外地方言。

海城方言就如东北方言一样,大都是像东北人的性格一般直白和昂扬,就像人们常说东北人的大嗓门,没遮没拦。比如,把“干啥”说成是“干哈”,及“旮旯”和“那疙瘩”等词汇一样,都是靠舌根部发音的,换句话说,东北人的语言发音方式是非常地具有其根源的-他们的朴实、原始、直白,还有他们的不拘小节。

这些年来,东北方言开始走向全国,说明东北方言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这里应该归功于那些有东北特点的相声、小品和电视连续剧的创作人员。通过方言表现人物形象的作品,给人以全新的感觉:东北人感到亲切,北方人能够看懂听懂,南方人感觉特别新鲜。在文学艺术百花园中又多了一朵奇葩,也为民族语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融合、创新提供了新的机遇。

参考文献:

[1]张晓敏.现代汉语中东北方言的语音变体初探.松辽学刊(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03).

[2]厉兵.长海方言的儿化与子尾[J].方言,1981,(02).

[3]吴红波.东北方言中的满语与文化[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6,05.

[4]徐文利.浅说辽东方言地名“儿”化音.中国地名.2008,05.

[5]杨丽娜.从社会文化看东北方言的来源与发展.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05.

(作者系辽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07级硕士研究生)

上一篇:拟声与阅读欣赏 下一篇:“信\达\雅”观照下的Three Passions I Have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