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特色 活化载体 发展繁荣民族地域文化

时间:2022-10-12 02:49:13

瞄准特色 活化载体 发展繁荣民族地域文化

随着内蒙古经济社会的发展、民族文化强区建设步伐加快、各族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与精神文化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各盟市、旗县的地域特色文化建设也呈现出快速发展之势。通辽市扎鲁特旗、奈曼旗、科左后旗面对文化发展的新形势,不满足于现状,树立新的文化发展理念,寻求新的突破,对群众文化活动和群众文化项目进行全新的提升与打造,用品牌的理念推进地域民族文化建设,成效显著。

扎鲁特旗――弘扬民族瑰宝,提升地域文化品牌

扎鲁特旗历史悠久,在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彼此碰撞和交融中,这里的人民创造出独树一帜、个性鲜明、风情浓郁的民族文化。其中,尤以“乌力格尔”、“好来宝”等民族文化艺术最为著名。

如何弘扬悠久的历史文化,彰显独特的民族艺术魅力,让民族文化的“软实力”硬起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进入新世纪以来的十几年间,当地政府对扎鲁特民族文化的挖掘、保护与传承给予了高度重视,对众多优秀民族文化符号进行一一盘点,经过慎重地挑选与多方面探讨,决定将民族文化发展的重点与目标定位在打造“乌力格尔”品牌上。

瞄准了发展民族文化的定位与目标,该旗在几个方面狠下功夫:培养乌力格尔新人、组建乌力格尔艺术团、开展乌力格尔创作与研究、建设乌力格尔博物馆等。为力求实效、力求成果,该旗成立了曲艺家协会;旗人民政府还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所签约,成立了“乌力格尔、好来宝传承基地”,录制乌力格尔、好来宝说唱艺术资料;与中国曲艺家协会、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等部门成功举办了 “中国内蒙古乌力格尔艺术节”;在当地蒙古族小学建立了乌力格尔特色班,招收学员;扩大乌力格尔艺术团规模,由专职和业余胡尔齐演员组成的乌力格尔艺术团发展到300多人;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投入80万元建设了占地面积400多平方米的“乌力格尔博物馆”,投资3000多万元,启动了炮台山民族文化、观光旅游、休闲娱乐、爱国主义教育为一体的文化胜地工程,进一步提升了扎鲁特文化品位。

扎鲁特旗在精心挖掘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同时,创新文化活动载体,丰富文化活动内容,促进民族文化艺术的创新与发展。旗乌兰牧骑苦练内功,着力提高民族文化艺术水平,大力弘扬民族传统优秀文化,推进民族文化创新,精心组织编排了民族歌舞《永远的乌力格尔》等民族艺术节目。2009年,扎鲁特旗乌兰牧骑应邀参加了中央电视台“欢乐中国行――魅力通辽”文艺演出,赢得好评。2011年央视一套“五一” 国际劳动节大型文艺晚会上,来自科尔沁草原的扎鲁特旗乌兰牧骑演员表演了好来宝《劳模赞》,让全国各族人民领略了蒙古族说唱艺术瑰宝――好来宝的魅力,也让通辽市、扎鲁特旗的人民感到骄傲与自豪。

植根于民族文化的沃土,扎鲁特旗充分挖掘具有民族文化特色和时代特点的民族优秀文化,创作了一大批有吸引力、感染力的民族文化艺术优秀作品,满足人民群众对民族文化的需求。同时,“家庭民族文化大院”也是弘扬民族文化的亮丽风景线。格尔朝鲁苏木的布仁门德一家热衷于乌力格尔说唱艺术,经常祖孙三代同台献艺,他们表演的乌力格尔、好来宝内容丰富、新颖,受到农牧民群众和社会的好评。目前,全旗像这样的文化大院已有20多家。

奈曼旗――以文化繁荣助推经济发展

奈曼旗位于科尔沁沙地腹地。多年来,历届旗领导班子带领广大干部和农牧民群众同沙海作战,建设工业园区、发展沙地高效农作物、开发沙地旅游业,经济社会得到长足发展。之后,又着力加快文化大旗建设步伐,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积极培育文化产业及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形成了“以经济发展带动文化繁荣,以文化繁荣助推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格局,不仅切实提高了当地人民群众的整体素质,也使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得以加快。

城乡联动夯实文化基础。近些年来,奈曼旗筹措资金,陆续建成了图书馆综合大楼、人民广场、乌兰牧骑办公楼、多媒体电子阅览室、文博数字化管理体系、内蒙古东部“影视一条街”等文化精品工程;筹备建设“诺恩吉雅”大剧院和包括民族历史博物馆在内的会展中心;完成了12个苏木镇综合文化站、100个村文化室、121个草原书屋、5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等一批乡村文化惠民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已覆盖12个苏木镇、273个自然村、8004户。目前,全旗95%以上农牧民都能通过图书室、草原书屋或信息服务站掌握一门实用技术,既开阔了视野,又拓宽了致富渠道。

用互动思维培育文化产业。近年来,制定了《奈曼旗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建立了文化产业项目库,完成了《怪柳文化创意产业园》等17个重点文化产业项目的可行性论证,有8个项目列入自治区文化产业项目库。借助赛马节、西瓜节等平台,吸引多家企业来奈曼旗洽谈合作;旗文艺团体以签约合作的方式,先后赴四川、上海等地演出;以奈曼王府等为代表的历史文化游、以新镇“柏盛园”为代表的休闲文化游、以孟家段沙漠草原为代表的民族文化游等旅游品牌声名大振;文艺作品大型歌舞剧《诺恩吉雅》获得了自治区政府“萨日娜”奖、中篇小说《洪水、女人和狗》和《迁坟》获自治区政府“索龙嘎”奖、版画《蓝色的高原》入选“上海世博会,中国美术作品展”。

用特色活动增强文化活动。以“诺恩吉雅”文化节、奈曼“西瓜节”为龙头,以社区、企业、校园、村镇、广场为阵地,以广场文化园、校园艺术节、秧歌汇演、民歌演唱大赛等为重要载体,以老年艺术团、女子艺术团、少儿艺术团等业余团体为骨干,以秧歌、摄影、版画、书法、歌舞等艺术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东明镇代筒村评剧团、义隆永镇西地村人口文化大院、东明镇和白音塔拉苏木皮影戏等文化项目,已成为活跃在当地农村的特色文化活动。

用经贸唱戏吸引国内外目光。例如,连续举办三届奈曼“西瓜节”。通过文化平台,来自全国各地的西瓜种植专家为奈曼旗西瓜产业把脉建言,使奈曼旗成为“全国沙地优质无籽西瓜生产基地”。中国作家创作基地暨中国作家生态林揭牌仪式也在奈曼旗举行,多名作家参加了植树造林、捐书题字、参观生态建设基地等活动。成功举办了“沙海明珠、魅力奈曼”首届奈曼国际沙漠文化旅游节。期间,汽车越野拉力赛、摩托车越野拉力赛、沙漠婚礼、篝火晚会、民间歌舞、民族文化艺术表演以及美术、摄影、书法作品展等文化艺术系列活动,吸引国内外游客12万多人次,也吸引了国内多家新闻媒体的关注。中央电视台新闻节目播出了沙漠旅游文化节的讯息;《人民日报》以“黄沙大漠、见证浪漫”为题,刊载了沙漠婚礼的大幅照片及解读文字;中央电视台《赛车时代》栏目以摩托车场地赛、摩托车拉力赛为着眼点制作播出了专题节目。特别是《乡村大世界》和《相约》节目的录制播出,都极大地提升了奈曼旗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科左后旗――开发民俗文化景点,创立民族旅游品牌

科左后旗把当地民俗文化与旅游资源有机结合,不断开发民俗文化旅游项目,丰富民俗文化旅游内涵,有力推动了全旗经济社会发展。

开发民俗文化旅游景点。大青沟自然保护区是国家级AAAA景区,享有“南有九寨沟,北有大青沟”的盛誉,2006年被列为自治区“中国乡村游”景点,走进沈阳世博会;努古斯台、阿古拉湿地草原旅游景区,具有“天赐敖包山,地藏蒙古风”之英姿,是科尔沁草原旅游文化的又一金质品牌。科左后旗依托原有资源优势,不断扩展民俗旅游精品路线,增加了双福寺、僧格林沁纪念馆等民族文化旅游项目。2010年,该旗按照打造蒙古族特色生态旅游城镇的发展定位,突出展现民族文化内涵,提升城镇品位,重点建设了“一线五镇”,即一条精品线“努古斯台─阿古拉─大青沟”旅游线;甘旗卡镇、金宝屯镇、吉日嘎朗镇、努古斯台镇、阿古拉镇五个特色旅游镇。现已形成了以大青沟旅游区为龙头、努古斯台和阿古拉湿地草原旅游区为延伸的“三带四区三条线”的民俗旅游发展格局。这些“带、区、线”各具特色,强力拉动着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擎起了强旗富民的大旗,成为该旗一项最具活力的朝阳产业。

丰富民俗文化旅游内涵。科左后旗民族文化底蕴深厚,被自治区命名为“科尔沁叙事民歌之乡”和“好来宝之乡”,民歌之乡的美誉成为对外宣传的闪亮名片。近年来,该旗不断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并全力打造品牌,使其成为民俗文化旅游宣传推介品牌。在传承、发展的基础上,搜集、整理了在当地诞生或广为传唱的蒙古族民歌,结集出版了《蒙古族民歌》一书;依据民歌达那巴拉的故事拍摄了8集电视连续剧《达那巴拉》;经采集、整理、上报的马具制作工艺,好来宝、科尔沁蒙医正骨、科尔沁叙事民歌,被列入国家或自治区级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精心保护、培育、发展科尔沁叙事民歌、好来宝、大青沟民俗文化旅游节、双合尔楚故兰、马具制作工艺等民族文化品牌,有效提高了地区的知名度,使民俗文化成为吸引游客的亮点。为更好地把当地人文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把文化优势转化为旅游景地的竞争优势,将拍摄电视故事片《大青沟史话》,以现代传媒手段再现真实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让大青沟更具神奇色彩和吸引力。

提高民俗文化旅游综合收入。科左后旗依托本地旅游业的特色和优势,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以文化为载体,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对“游、娱、购、吃、住、行”六大方面进行全面开发。近两年,新建成了篝火晚会封闭式演出大厅、歌舞晚会演出场地、金辉大酒店;修建了阿古拉景区道路、旅游环保公厕及停车场;通过招商引资,北京通欧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投资6800万元在大青沟开发建设了占地25000平方米的蒙古帝王旅游度假村,使旅游区的接待能力明显提升;加强蒙古族旅游产品和旅游纪念品、地方名特优产品的规模生产及旅游集散中心的建设。民俗旅游业的崛起,带动了全旗餐饮、运输、民族工艺品制作销售、文化相关产品的繁荣,民俗旅游业成为了当地群众的“摇钱树”。

(作者单位:通辽市群众艺术馆)

上一篇:“快乐每一家”就是我的梦 下一篇:有效教研活动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