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分友善的人都有“取悦病”

时间:2022-10-12 02:35:17

善良是不是美德?美国心理学家莱斯・巴巴内尔有新理解:善良的人害怕敌意,用不拒绝来获得他人的认可。大部分友善的女性一辈子都会被痛苦、鼓励、空虚、罪恶感、羞耻感、愤怒和焦虑折磨。巴巴内尔给这种病态人格取名为“取悦病”,改变的第一步是学会说“我要”。

这是有道理的。

但是这里说的“善良”跟“心地善良,为人正直”是有区别的。后者是人们必须坚持的东西,而前者所说的“善良”其实是“表面友善”或者“过分友善”的意思。

在生活中,确实有人是过分友善的。这种友善的起源是对社会的恐惧,生怕遭到别人的拒绝,生怕别人不认可自己,所以才不得已而友善。这种人会对每一个细节都非常敏感,甚至别人每一个眼神和动作都会对他造成影响。好像是克尔凯郭尔传记中,有一句这样的话:“一句玩笑都可以将他摧毁。”克尔凯郭尔正是有这种病态人格的人。只不过克尔凯郭尔最终为自己找到了一个出口,所以他也不必太过友善以获取别人对自己的认可,他可以通过写作来对自己进行肯定。

如果一个人拥有这种病态人格,会有下面三种发展情况:

第一种,就是能够找到一个突破口,将他对社会的恐惧转移到另一种事物中去。

第二种,就是马加爵的例子。他肯定在友善,或者尝试友善过后,才爆发出报复的想法。或者一些平时表面善良的人,却最终酿成杀人惨剧,也属此类。过分友善,并不代表真正的心地善良,而只是希望得到认可,一旦他们对这种认可感到倦怠,很可能就转移到报复中去。

第三种,就是真正心地善良,但又有这种病态人格的人。他们并不能得到较多的关注,而对其他人来说,他们只是好人一个而已。这种友善的代价是他们内心遭遇极度的痛苦。而他们自身的才华、能力也可能会因为这种病态人格而无法发挥,整个人生只为别人好,他们不能忍受将自己的痛苦转移到对别人的报复上,也无法找到一个突破口,因为只能一辈子生活在这样一种痛苦中,成为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

这些人,无论他最终以什么样的办法来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生活状态都会跟温饱不能解决的人一样,非常苦。他们是我们社会的,还未被发现的心理弱势群体。

上一篇:成本会计在公装企业中的运用研究 下一篇:还是人家会玩